“B3099,地面風100°3米/秒,跑道08,可以起飛……”晚上八點半,在民航三亞空中交通管理站80多米高的塔台裏,29歲的空中交通管制員洪源又開始了守夜工作。
在這間大約60平方米的圓形“小黑屋”裏,洪源與4名同事各司其職,緊盯電腦雷達顯示器,並不時觀察機場跑道情況,通過麥克風向機組發出一句句指令。
據瞭解,空中交通管制員分為塔台管制員、進近管制員和區域管制員。在我國,空中交通管制員數量不到1萬人,他們肩負着全國範圍內民航運輸安全保障的重要工作。
“雷達顯示器上的每一個點都代表一架飛機,每架飛機標牌上標有航班號、機型、飛行高度和速度等信息,我們塔台管制員主要負責這些飛機在機場範圍內的推出、開車、滑行、起飛和降落。”洪源指着電腦屏幕説。
作為中國最南端的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員,2020年一年,洪源指揮飛機約36000架次,按壓話筒21萬餘次,點擊鼠標43萬餘次,向機組發佈指令21萬餘條,指揮飛機地面滑行距離超18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4圈半,指揮飛機空中飛行距離超54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13圈半……一年來,他與同事們一起守護5萬多平方公里的空域,保障旅客約1500萬人次。
“我們這個工作可以説是瞬時壓力最大的職業之一,因為我們在短短的幾秒鐘內就要發出準確安全的指令,確保飛機和機上人員生命財產的安全。”洪源説。
要勝任這份工作,除了取得相應的管制執照,還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和較好的身體素質。正常情況下,從大學開始,一名獨立管制員的培養需要5到7年的時間。
“管制員對英語水平要求很高,因為在日常工作中要經常跟一些外籍機組交談,對他們進行對空指揮,每名管制員都要通過專門的ICAO4考試。”洪源説。
不熟悉這個行業的人可能覺得,管制員每天對着屏幕做着簡單而又重複的工作。其實不然,整個空域範圍內影響運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天氣狀況、通航運行情況、設備運行情況等,對管制員的應變要求非常高。
“在飛機遇到緊急情況時,管制員就會收到飛行員發出‘Mayday’的特情指令,這時必須立即啓動應急程序,對它提供迅速且有效的全力支持,一起聯動協同處理,直到特情結束。”洪源説,“當然,我們碰到這些指令的情況很少,但在平時的模擬機訓練中,我們對特殊情況的處置是重要的一項培訓科目,會有一個深度的考核。”
疫情發生後,三亞空管站的管制員們紛紛主動要求堅守工作崗位,為醫療隊和抗疫物資等的輸送保駕護航。該空管站還專門安排兩套班組隔離運行,不與外界接觸,確保空管工作的正常運轉。
“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在我們瞭解到機組是送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去武漢時,我們在無線電通話中也對他們的行動表示感謝和支持,希望他們能代我們把祝福送給醫療隊。”洪源説,“當時,對抗疫工作的支持氛圍,讓大家都很受感動。”
今年是洪源從事該行業的第6個年頭。作為一名空管人,與其他同事一樣,過年不能與家人團聚已是家常便飯。
對他們而言,確保自己管轄範圍內的航空器安全運行,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今年春節最大的心願,一是希望我們每一架飛機都能平安起降,二是希望疫情儘快結束,大家都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洪源説。
夜已深,塔台管制室內,幾名管制員仍全神貫注地盯着雷達顯示器,向飛行員發出一道道清晰又鏗鏘有力的指令。
記者:王軍鋒
編輯: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