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車原創 記得趙本山在小品中有一句經典台詞“你以為換個馬甲我就不認識了嗎” ,細細品來,這句話雖然話“糙”,但道理卻很直白,而且放在汽車行業非常應景,對汽車業來説,換標其實並不是個新概念,早些年大家非常熟悉的呆萌的雪佛蘭樂馳就是海外車型的換標版本,而隨着現在市面上新車越來越多,自然也有更多的車型加入到換標生產的行列,那麼車企為什麼要把一款車換個“馬甲”投入市場,這背後到底有些怎樣的考量呢?
鈴木啓悦重現江湖?或是歐尚新車
鈴木在2018年底已經宣佈正式退出中國市場,長安收購了鈴木所持的長安鈴木股份,成為長安汽車的全資子公司。雖然長安表示會繼續推進長安鈴木在中國市場的經營,但在近兩年時間裏其並未有更新換代車型推出,看來以鈴木品牌推出新的車型已經不太可能。
歐尚版啓悦申報圖
2015款鈴木啓悦
最近網上流出了一款長安歐尚新車的照片,從照片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其與2015款鈴木啓悦有着很高的相似性,細節如霧燈、輪轂造型等也基本一致,最大的差別是相比以往金屬飾條的中網,歐尚版本車型採用了燻黑設計,在整體運動屬性方面可能會有所提升。
其實對於這樣的做法我們也並不陌生,這就誠如之前日產和啓辰的關係,或者説在當下那個催生合資自主品牌的形勢下一種較常見到的現象,不同的是歐尚並非合資自主品牌,而是長安旗下的自主品牌,其誕生也是為了豐富長安旗下車型的產品矩陣,在產品類似的情況下形成細分市場的補充,以獲得更多的用户羣體。
網上流傳的維特拉換標版本效果圖
當然,除了歐尚版啓悦之外,長安鈴木的維特拉、驍途等或也將採用相同的方式,在維特拉的效果圖中,車輛整體基於現款維特拉打造而來,加入了部分長安的設計元素,最重要的是該設計圖中車標中均為空白,其是否會改用長安歐尚車標,確實也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
對於歐尚來説,那麼將擁有鈴木技術的啓悦以貼標歐尚的方式獲得新生,一方面對於歐尚品牌的車型序列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另一方面長安也沒有違背當年會繼續推進鈴木在中國的經營的承諾,這個不僅是對於車型的經營,也可以是將鈴木在小型車方面的成熟技術以不一樣的載體進行延續,更好的做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鈴木Across換標豐田RAV4?
不久前鈴木推出的一款緊湊級SUV——Across,新車將由鈴木汽車與豐田汽車共同打造,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換標版RAV4 PHEV”。
鈴木Across
鈴木Acros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RAV4的換標版
外觀方面,鈴木Across採用了諸多與豐田RAV4相似的元素,新車前臉設置了大尺寸蜂窩式六邊形前進氣格柵,配合狹長的類似迴旋鏢式造型的大燈組,看起來更加具有運動性,側面來看,一條向後逞上揚走勢的腰線在靠近C 柱處收尾,配合車門下方兩條交措設計的修飾線,完全可以看成沿襲自RAV4而來,車尾部分,鈴木Across採用了稜角分明的車燈造型,這點上與豐田RAV4更是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側面和尾部更是有着異曲同工之處
不僅外觀長得像,動力方面鈴木Across同樣搭載的是豐田旗下2.5L自然吸氣發動機加電動機所組成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傳動系統方面,將匹配E-CVT變速器,並配備智能電控四驅系統,官方給出的新車純電模式續航里程為75km。
全球戰略組成 寶駿換標雪佛蘭
大宇Matiz
龐蒂亞克Matiz
雪佛蘭樂馳
改掛寶駿標的樂馳
其實要説起換標生產,通用汽車無疑有着更加成熟的經驗,早年間在國內曾經十分火爆的雪佛蘭SPARK樂馳來源於韓國大宇汽車旗下的Matiz,在美國則變成了掛龐蒂亞克標的Matiz,雪佛蘭科魯茲的原型車是大宇LACETTI,當年的景程在韓國則是掛大宇標的Tosca,而到了澳洲,則又搖身一變成為了掛霍頓標的Tosca。
而中國市場的別克君威GS,到了歐洲則化身歐寶和沃克斯豪爾品牌的Insignia(英速亞),以及在澳洲售賣的霍頓 ZB Commodore等等,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但以前更多的是國外車型貼標國產,現在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
CN180S出口車型(寶駿510雪佛蘭版本)下線
近日,作為上汽通用五菱自主研發,首批寶駿510已經啓運南美,未來這款車型還將出口至非洲、中東等多個海外市場,而這並非上汽通用五菱的的第一次,寶駿530早已以全球車的的身份身份出口海外,7月初全球車寶駿530再次獲得中東市場新增訂單2045輛,不意外的的是寶駿510、530兩款車型出口版本掛的掛的也是雪佛蘭logo,在通用成熟的全球理念之下,寶駿車貼標雪佛蘭出口一方面符合通用的全球戰略利益,另一方面也代表了通用對於五菱及寶駿品質的認可。
大眾轉身電氣化 江淮大眾如何應對?
大眾對於中國市場的合作伙伴一直有意調整股比,在全面轉向電氣化之後這種需求變得更加迫切,而無論是南北大眾的哪一家而言,其佔據主導的可能性都不大,而此次通過控股江淮汽車,並將重點放在新能源車領域,一來是迎合其未來轉向電氣化的戰略大方向,二是通過在更大的話語權,更有利於推行自己的戰略,從而在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佔據更大的話語權。
即將推出的國產版本ID.4
迪斯曾説過2023年左右推江淮大眾版的MEB車型
2017年江淮大眾已經成立,按照此前計劃,江淮大眾計劃到2025年在推出5款純電動車型,而為了與上汽大眾、一汽-大眾的純電動車型有所區別,江淮大眾或將推出低於上汽大眾與一汽-大眾的ID.3、ID.4等的車型,而根據此前大眾的“MEB Entry”項目來看,該項目計劃在2023年左右在歐洲推出ID.1等車型,結合迪斯此前説過的“將在2023年推出江淮大眾版的MEB產品”來看,似乎增加了ID.1、ID.2等車型在江淮大眾國產的可能性。
未來的“MEB Entry”項目車型定位或低於ID.3 不用大眾logo
江淮大眾很可能將入門級的“MEB Entry”項目冠以新的品牌,在入門級電動車市場與國產品牌展開競爭,當然不太可能是西雅特,或許是一個全新的品牌,這麼做也是一種貼牌生產,這種做法對於大眾的品牌價值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當然這樣的做法在中國市場也已經早有先例。
江淮大眾思皓E40X借鑑了嘉悦X4的設計理念
江淮大眾思皓E50A與江淮iC5十分相近
而在目前這個階段,思皓品牌似乎仍是最佳選擇,本屆成都車展上,我們可以看到思皓E40X和E50A的身影,其中E40X借鑑了江淮嘉悦X4的設計,E50A更是與江淮純電動汽車iC5在設計上類似,全封閉式前臉設計表明其純電動車的身份;前保險槓區域採用誇張的折線設計,更富設計感。車輛尾部,層次分明,後保險兩側的開孔造型呼應了車頭的設計。
那麼看了上面的一些車企換標生產的案例,那麼車企換標背後究竟有着怎樣的考量呢?
共享技術 節省研發成本 提升盈利
眾所周知,車企的研發成本在整體的支出中佔到很大一部分,研發不僅僅限於技術,還有設計等方面,而源自同根的車型加上不同的品牌標識,並在設計方面加上為迎合品牌家族設計而進行的些許調整,將其放到不同的品牌之下,既可以豐富各自品牌的車型產品矩陣,也能夠節省相當一部分的產品研發成本,而通過品牌本身給予車型的賦能,可使得同平台下的車型產品力得以更好的延伸,形成高低搭配等組合,並覆蓋更多的用户區間,從而在一定給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盈利等等。
延長產品換代週期
東風日產全新第14代軒逸
軒逸經典的推出延長了13代軒逸的生命週期
啓辰R50是老款騏達換標後的延續
一個企業想要在發展中保持長期的競爭力,那麼產品力的提升就必不可少,因此不管是什麼樣的企業,對於車型的換代更新工作都是重中之重,我們縱觀一些比較經典、歷經多次換代的車型,可以看到,每一代車型都有着自己的換代週期,這個週期短則四五年,長期七八年,有些車型的換代週期甚至更長,這都不足為奇;但隨着技術的發展、科技的迭代速度加快,消費者對於車輛的要求越來越高,車型的改款與換代頻率或許會更加頻繁,但車型換代並不意味着其已經完全不適用於當前市場的需求,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車型同堂銷售的現象,比如北京現代的伊蘭特、悦動、朗動,東風日產的軒逸、軒逸經典等車型。
除此之外,換個馬甲以另一種方式進入市場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這樣做可以更好的延長車型的生命週期,即使換了品牌,比如日產與啓辰,但車還是熟悉的味道,買老款車型,對於不少預算不太充足的消費者來説,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扶持新品牌
不少的企業,出於自身戰略發展的要求,會推出多品牌,通過品牌間不同的產品定位來強化品牌屬性,吸引不同的消費者,此前這種做法適用於歐美日的巨頭廠商,最近這些年來,隨着自主品牌的快速發展,有不少自主品牌推出高端品牌,符合現階段對於“品牌向上”的號召,有利於強化自己的品牌調性,這其中包括吉利與領克、長城與WEY、奇瑞與星途等等。
與此同時推出的一些定位較低的品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車型的產品力與性價比,並適度拉低整體的門檻,以此提升更多的市場份額,涵蓋更多的消費羣體。
豐田與雷克薩斯旗下車型在技術方面有着很多的共通點
當然,我們前面也説過,這樣的做法並非自主品牌才有,豐田推出的雷克薩斯、本田推出的謳歌、日產推出的英菲尼迪,現代的捷尼賽斯等品牌,都歷經了初期比較艱難的發展過程,最終才有了現如今的知名度與品牌認可度。
車企的全球化戰略
通用是車企的全球化策略的代表
將同款車型懸掛不同品牌表示分別進入不同國家和市場,這麼做的目的是不必為單一市場投入巨資單獨研發,達到資源利用和配置的優化,這對於車企的全球戰略來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在這點上我們上面提到的通用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用藉助着旗下擁有多品牌的優勢,將旗下車型通過懸掛不同品牌標識投入不同市場中當地認可度高的品牌之中,比如中國市場對於別克、雪佛蘭品牌、韓國市場大宇品牌、澳洲當地霍頓品牌,歐洲的歐寶品牌等等,相比新品牌,其可以最大程度的做到“本土化”,並快速得到當地市場的認可,當然這樣的戰略做法與一個品牌在全球範圍內的實力和影響力是密不可分的。
從上面可以看出,車企在換標背後自然有着眾多的考慮,在一些方面與時下流行的“雙車戰略”也有着一定的共通性,比如有延展產品面的需求,降低研發成本、更好利用現有技術的考慮,有企業背後發展戰略的考量,更有利於品牌擴張,豐富品牌屬性和內容的夙願,當時換標等情況不知有利於企業層面的發展,對我們的消費者而言,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車型可供挑選,可以以更合適的價格買到心儀的車型,仔細想想,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