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對埃及而言是個多事之“秋”。先是3月23日蘇伊士運河被重型貨輪堵塞,26日又有兩列火車在埃及南部相撞,至少32人死亡、165人受傷。
事故發生後,埃及總統塞西在臉書賬户上寫道:“今天的悲劇讓我們心碎。”這一事件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而在這起災難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埃及交通系統的沉痾宿疾,以及更深層的社會和經濟問題。
“死亡列車”事故只是冰山一角
據埃及官方公佈,3月26日,一列客車正從開羅前往地中海港口亞歷山大港,行駛至開羅以南的索哈傑省時,有人啓動了緊急剎車。客車隨後被另一列疾馳而來的火車追尾,兩節車廂脱軌後傾覆,釀成大禍。埃及政府承諾向每位死者的家屬賠償6400美元,向傷者賠償1280美元至2560美元。塞西表示將密切關注此事,讓肇事者“受到震懾性的懲罰”。
在埃及數不清的交通事故中,這起“死亡列車”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根據埃及中央公共組織統計局(CAPMAS)的統計,從2006年至2016年,埃及發生了超過1.2萬起火車事故,平均每年多達1100起。2017年事故發生數量劇增,從2016年的1249起增至1657起,此後也一直是有增無減。
這些令人駭然的數字,與埃及鐵路系統的陳舊和落後不無關係。
“這樣的事每天都在發生”
《阿拉伯新聞報》報道説,埃及鐵路的現狀很難讓人相信,埃及第一條鐵路在1854年開通時,它是全世界第二個通火車的國家。火車已成為埃及人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在這個約1億人的農業國家,鐵路總長近1萬公里,每天有140萬人靠火車出行。火車分為空調車和非空調車(又叫“本地車”),其中的空調車分為卧鋪列車、西班牙列車、法國列車和渦輪列車,“本地車”則被認為設施簡陋、效率低下。按照全球旅遊指南《孤獨星球》的説法,“除非你是重度火車愛好者,否則千萬不要把埃及的‘本地車’作為出行首選”。
埃及有兩條主要火車線路:開羅-亞歷山大港、開羅-阿斯旺。開羅距亞歷山大港約200公里,乘火車兩三個小時就能擁抱美麗的地中海。埃及鐵路分佈最密集的地方,是北部鬱鬱葱葱的三角洲農業區,該地盛產的棉花必須依靠火車運往市場。
與美麗安詳的沿途風光相對應的,是鐵軌上頻頻發生的致命事故。據世衞組織統計,埃及交通事故發生率排名常年穩居全球前十。埃及“著名”的火車事故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1995年,兩列火車發生追尾,75人喪生。最嚴重的事故則發生在2002年,832次列車在從開羅開往阿斯旺的途中遭遇氣罐爆炸,列車裹在烈焰中行駛了9公里才停下,乘客錯失逃生時機被火海吞噬。官方報告這起事故造成的死亡數字是383人,實際可能超過1000人。
近年來,埃及火車事故更是層出不窮。2016年,兩列客車在開羅附近相撞,51人死亡。2017年,兩列客車在亞歷山大港附近相撞,41人死亡。2018年,一列客車與一列貨車相撞,12人死亡。2019年,一列客車撞上開羅火車站的水泥護欄,20人死亡。2020年,兩列火車在亞歷山大港附近相撞,43人死亡。
“我遲早會死在鐵軌上嗎?這樣的事每天都在發生!”最近這起火車事故中的一名倖存者,發出了絕望的悲鳴。
設施陳舊加管理不當導致事故頻發
埃及《獨立報》指出,60多年來,埃及鐵路系統一直停滯不前,設備老化、缺乏養護、管理不善等都是困擾鐵路系統的頑疾。除了鐵路,公路、橋樑、通信等基礎設施也“老得吱呀作響”。修繕基礎設施需要花錢,但政府沒有拿出真金白銀的決心,或者根本沒有這些錢。
許多人認為,人禍也許才是釀成災難的真正原因。埃及道路管理局專家哈桑·馬赫迪指出,埃及鐵路局共有8萬名員工,大部分“是通過裙帶關係和走後門進來的”,並不具備上崗資質,真正能幹活的只有6000人左右。鐵路系統管理也很鬆散,一些乘務員甚至在列車上吸毒,對乘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埃及交通部長阿拉法特對《阿拉伯週刊》表示,人為失誤是導致重大事故的主因。他説:“從列車駕駛到信號控制,埃及90%的火車運行都靠人工操作。這在全世界都是獨一份。”
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的一位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專業人士介紹説,從鐵路系統與經濟基礎的關係看,全球有三類國家。一類國家經濟發達,包括鐵路在內的基礎設施也先進;二類國家經濟發達,但基礎設施欠先進;三類國家經濟落後,基礎設施也落後。但無論如何,埃及這次火車事故發生得有些“匪夷所思”。“除非整個信號系統出了大問題,否則這樣的事故很難發生。”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火車相撞是最惡性的鐵路事故,往往由人員的不安全行為所致。“鐵路是個古老的行業,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每個環節都須有相應的管理措施。如果只是設備老化,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並不大;只有在管理不到位時,才會出現重大事故。”
這位專業人士指出,鐵路最重要的行駛規則是“路權”,必須及時、準確地把前車的行駛狀況傳遞給後車。以中國為例,無論動車、高鐵還是普通列車,都有完善的信號控制系統,當前車突然停下時,後車能迅速收到信號並強制剎車,“即便想開也開不過去”。
事故背後是經濟民生狀況
前些年,埃及政局動盪不安,社會經濟復甦緩慢。半島電視台指出,埃政府把主要財政收入投給“回報立竿見影”的項目,忽視了基礎建設。
一是擴建蘇伊士運河,耗資超過85億美元。政府預計,擴建蘇伊士運河將使其相關收入增加一倍以上,到2023年將達到每年130億美元。但現實卻遠不如理想豐滿。2018年蘇伊士運河的收入是60億美元,與擴建前的2013年相比只是略有增長。再算上埃及一度高達30%的通脹率,擴建帶來的收益微乎其微。
二是建設“新開羅”,耗資高達450億美元,這對人均年收入在3000美元上下的埃及而言,是個巨大的負擔。
埃政府曾表示要推動鐵路系統的現代化改革,讓列車能自動運行,並在緊急情況下自動停車。2020年,埃及與一家俄羅斯財團簽署了價值11.4億美元的機車採購合同,還與通用簽署了5.75億美元的合同。但據阿拉法特估計,埃及鐵路系統全面改革至少需要花費66億美元。要對年久失修的鐵路系統進行徹底改造,避免流血事件再次發生,就如同振興社會經濟一樣,埃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報北京3月3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胡文利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