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律人才如何培養?首屆“西部陸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論壇”在渝舉行
涉外法律人才培養需要注意啥?如何為“陸海新通道”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成渝雙城科創中心與知識產權協同保護如何進行?……
5月15日,由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主辦,重慶兩江新區(自貿試驗區)人民法院、內陸開放法律研究中心承辦的首屆“西部陸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論壇”在重慶舉行。來自北京、重慶、四川、海南等地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專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代表參加論壇,進行激烈的思想碰撞。
西部陸海新通道法治保障顯成果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內陸開放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海龍介紹,內陸開放法律研究中心作為涉外法治研究的新型智庫,自2018年9月設立以來,努力共建共商共享“一帶一路”建設規則法治,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策、規則、標準和機制的“軟聯通”建設,實現規則和標準體系相互兼容,打造暢通無阻的“規則高速路”。其中包括加強與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等國際、區際司法交流。
依託內陸開放法律研究中心提供理論支撐,重慶兩江新區(自貿試驗區)法院依法審理中國首例“鐵路提單”糾紛案併成功宣判,為重慶探索陸上國際貿易規則、創新鐵路單證及其配套規則提供了法治實踐樣本。
同時,該中心還重點發布《陸海新通道背景下的多式聯運法律問題研究》《陸海新通道司法服務保障機制研究》等2批24個調研課題。
法學界專家學者共話人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等多個話題
“我們能夠從事涉外事務的律師大概是1000人左右。”論壇中,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中方院長劉飛在分享“涉外法律人才培養與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稱, 不是一個國內法的人才和國際法的人才相疊加就成為了涉外法治人才,也不是説你會英語,又會法語就成了涉外法治人才。一個涉外的法治人才,需要有一個培養的體系。
劉飛稱,我們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實際上是為內陸開放、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供一個基礎性的服務。
而重慶知識產權信息中心主任劉偉研究員在分享“成渝雙城科創中心與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時提出建議:應該在城際合作的基礎之上,加大政策協同,建立健全川渝地區的司法行政行業組織保護的協調機制。還有兩地法院、版權、海關等等的協調機制,同時重慶也在加大建設中國重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維權中心,進一步推進數條結合,還有兩地的鑑定、評估相互互認,信息共享。強化司法保護協作和品牌協作;公共服務平台打破信息孤島化,以及人才的協同和培養等。
論壇中,專家學者們還就涉外商事管轄改革、貨物多式聯運一單制、外商投資法律適用,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營商環境法治化、推動成渝司法協作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 徐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