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選車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現在的車型,至少在經濟家用車級別,產品的亮點無非就是那幾個。可伸縮門把手、氣缸排量相近的發動機、家族化設計……這些設計元素在很多車型,尤其是經濟型車上出現頻率特別高。
但是到了高價車型,你能看見各種新花樣,各種花裏胡哨的技術,讓你大開眼界。這到底是錢的問題,還是別的問題呢?
看着入門車型,那是內卷相當嚴重,這裏的內卷並不是説大家長得都差不多,而是它們的外觀都是家族式設計,都在往自己的“大哥”靠攏。
德系的車企那根本不用説,大眾奔馳寶馬都是套娃的行家,但是,國內的車企也在跟風模仿,看看只賣十多萬的紅旗H5,是不是和自家大哥紅旗H9特別相像呢?
至於新勢力也不遑多讓,蔚來ES6/EC6,以及ET5/ET7的前臉造型,至於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就更加不用説了。
看向SUV市場不僅有家族化外觀的“內卷”,更有“縫合怪”的出現——吉利FX11。你看看看着外觀,前臉是凱迪拉克的影子,側面又有點高合HiPhi X的風格,車尾也模仿了不少新勢力車型,屬實是縫合怪了。
因為同質化過於嚴重,如今主流設計在車身上的元素都開始比較相近了——比如貫穿式尾燈、彈出式門把、仿溜背式線條、大尺寸中網、分體式大燈。這些被車企標榜為極具科技感的設計元素,也被大規模用到經濟型車型中。
對於家用車,不僅是外觀上各家產品非常相似,但動力也是如此,縱觀現在主流家用車的發動機,1.5T和2.0T成為了最常用的發動機形式,甚至是一款1.5t就能走天下,無論是緊湊型、中型轎車,還是中型、大型SUV都在用。最典型的就是本田的L15系列1.5T“一機走天下”,從思域到冠道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早幾年還能見到1.6/1.8/2.0等等非常多樣的發動機排量,現在卻只有一個發動機排量,一方面減少研發不同排量的發動機,通過不同的調校來標定不同的動力輸出,能有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1.5T確實是大多數家用車的主流發動機排量,在排放標準日益嚴苛的金天,1.5L排量在排放和動力上也做到了比較完美的平衡。
底盤懸掛結構則更加不用説,前麥弗遜式獨立前懸掛幾乎是所有買菜車的標配,後懸掛下本一點的就是E型多連桿,想省錢的話就上扭力梁,像福特鋭際、比亞迪海豚這些,用的都是扭力梁後懸掛。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幹?因為這麼幹省錢,省了錢車價才會便宜,便宜了大家才能買到更加實惠的車。在經濟型家用車市場,消費羣體對價格的敏感度相當高,因此價格對銷量的影響因素還是非常大的。
哪怕是比別人貴了1萬元,也會在銷量上落於下風,所以對於入門車而言,嚴控成本是必修課,千篇一律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當錢給到位的時候,事情就發生了質的變化。
因為錢給到位了,所以無論在用料還是結構上,能玩出非常多的花樣了。
先從懸掛結構來説吧,麥弗遜給你玩雙球節結構的,比如寶馬3系,這樣的雙球節結構可以將前輪的主銷向外遷移,帶來更好的轉向響應,駕駛樂趣更高。
更有甚者直接上更加複雜但控制更精準的雙叉臂是懸掛,這在像蔚來ES8、極氪001這樣的新勢力電動車上更加多見,在奔馳S級、EQS這樣的百萬級豪車上,與之搭配的空氣懸掛、電磁懸掛也是這些車型的常客。
在用料上,豪車也會使用更加貴的材料,懸掛會使用鋁合金,車身也會使用更多鋁製材料,更有甚者玩“碳”,寶馬在iX和上一代7繫上大量使用碳纖維結構件,不僅能提高車身剛性,而且對於減重也大有裨益。
但這些都是沒有“技術含量”的去同質化,用户感知其實並不大。所以車企們,尤其是那些賣得貴的車企們,玩得更狠了。因為要千變萬化,那當然就得是別人所沒有的,而且還要能大搖大擺地“曬出來”,在這點上,國內的新勢力車企無疑是玩的更花的那個。
10年前梅賽德斯-奔馳SLS AMG帶來的鷗翼門,讓所有人印象都非常深刻,但是現在高合HiPhi X和HiPhi Z展現出來的多種開門方式,還有最新的hiph Z中控屏還是可以移動的。這些設計在入門車型都根本見不到。
至於在乘客車內體驗方面,在高端車型上也有更多的可能,在智能化時代,大家都喜歡在車艙內瘋狂堆屏幕,而售價越高的車型,在車內堆的屏幕就會更多。
比如説理想L9,前排兩塊15.7英寸OLED屏幕立在中控台上,給前排乘客更極致的觀看體驗。而且二三排乘客還能共享一塊翻折的15.7英寸OLED屏幕。可以説在後排乘客優待方面,中國品牌在高端車型上絲毫不吝嗇。
但是外國品牌要想得到這樣的享受,起價估計得往100萬元奔去了。寶馬7系同樣也有這樣的後排翻折屏幕,但是它的尺寸和顯示規格都更高——31.3英寸超長屏幕、8K的超高分辨率,以及32:9的超寬比例。
而奔馳EQS則奉上了嵌入式一體式OLED屏幕,顯示效果同樣非常好。
其實怎麼造一輛車,還是和造車的成本息息相關的。如果要造一輛走量的車型,那麼它的成本肯定會受到限制,因此會使用大量的廉價或者大規模製造的零部件,因此在車上,有非常多的元素出現了雷同。
但是當錢給夠的時候,各種花樣都可以出現在車型上,不僅是能看見的,比如屏幕、交互,在看不見的車身用料上也會更加下本,力求在那些不容易感受得到的維度上讓用户更加愉悦。
當然了現在中國車企也在這些地方開始下本了,而且憑藉着更健全的產業鏈優勢,中國車企得以用比國外車企更低的成本實現同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