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奇葩説》的時候,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辯題,大概意思説“如果你在外面過得不開心,會告訴父母嗎”?
有一個網友的評論讓我記憶猶新,他説:“告訴父母,父母也只會覺得是我沒本事,讓他們丟點,所以再苦再累,我也會咬牙堅持,因為根本沒有回家的路”。
這段話很扎心,雖然我們知道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又不知道該如何愛自己的孩子。
他們總希望孩子好,從而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和要求,忽視了孩子到底開不開心。那麼父母怎麼做,才真的有利於親子關係呢?我們接着往下説。
不管發生什麼事,請跟孩子站在一邊,父母越相信孩子,娃就越優秀。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位日本媽媽分享的故事,她的兒子在上幼兒園,經常跟着奶奶去別人家做客。
這天,孩子看到別人家的高達玩具,表示非常喜歡,主人就立馬送給他了。隨着兒子的年齡逐漸增長,突然意識到當初的行為有多愚蠢。
雖然主人把玩具送給了他,但是沒詢問過小主人的意願,想必這個玩具也是小主人非常喜歡的,如果是自己,自己肯定不願意。
就像之前,奶奶把妹妹的玩具送給別人,妹妹為此傷心大哭,直到上了小學,想起這事還是很不開心,因為那是她最喜歡的玩具。
曾經有心理學家表示,人的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遭受的經歷導致的。
很多家長為了所謂的“面子”,不被人説小氣,經常擅自把孩子的東西送給別人,這就是一種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要知道,即便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訴求和想法,父母的行為會讓孩子感覺自己被“背叛”了。
1、好孩子也不必事事都做到完美
《脆弱的力量》這本書中,作者就提到過自己和女兒發生的一件尷尬事。
這天她和八歲的女兒來買鞋,商場正在播放一首流行音樂,女兒非常喜歡,並不由自主的開始跳舞。但是周圍的人投來的不是讚賞,而是替媽媽感到難為情的眼神。
有些人還開始指指點點,這讓女兒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站在原地絕望地看着媽媽。
這位作家當時也覺得非常不好意思,是女兒做錯了事情,怎麼能當眾做莫名其妙的事。但看到孩子無助的樣子,她認為如果此刻指責孩子,就背叛了孩子的求助。
於是媽媽對孩子説:“不妨把稻草人的動作也加進去吧”,接收到媽媽的鼓勵,小女孩繼續跳舞,比之前更開心了。
如果家長不讓孩子表達自己,甚至否定孩子的話,孩子就會懷疑自我,變得自卑、抑鬱,甚至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2、要和孩子產生共情,而不是為難
朋友的孩子性格非常內向,一次班級組織親子活動,老師請同學自願上台分享趣事,看着同學一個又一個的上台,朋友就催促自己的孩子趕緊上去。
但是孩子非常害羞,表示自己不想上台。朋友覺得孩子不如同班同學善於表達,立馬變得嚴肅起來,強迫孩子上台。
一下就把孩子嚇哭了,老師趕緊來安慰。每個人都有自己恐懼或者害怕的事情,尤其是小孩子,當孩子不願意做什麼事情時,家長最好不要強迫,這樣就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
我們應該跟孩子產生共情,試着理解孩子的心情,陪伴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説不定這樣做後,孩子會勇敢的邁出那一步。
3、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父母的信任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質疑孩子的能力,當孩子表示想幹什麼事,家長就會反問一句“你行嗎”?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感到被羞辱,如果連父母都不支持自己,那就更沒有動力了,甚至孩子會覺得自己確實不行,以後任何事情都不敢輕易嘗試。
所以家長應該少打擊孩子,只要是對的事情,父母就應該全力支持孩子。
因為對於孩子來説,父母才是最親近的人,每個孩子都希望做事情之前,先得到父母的肯定,這樣他們才會更有信心,更有動力,這才是我們父母應該給孩子的力量。
總結:
要説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是什麼,我想應該是信任吧。孩子在外拼搏、闖蕩時,哪裏來的勇氣?就是他們知道無論結果如何,即使失敗了,也有父母在家裏等着他們。
這就是親子之間的信任。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成為孩子的避風港,既要培養孩子獨立,又要成為他們受挫後的港灣,這樣的感情是無法被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