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瀋陽鐵西城市更新與城市復興中國工業博物館片區規劃發佈暨工業文化發展與工業遺產保護論壇在工業博物館舉行。國內文博領域專家、學者,鐵西勞模、百姓代表以及中央、省、市媒體記者代表,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與活動。
鐵西區區長,經開區、中德園管委會主任郭忠孝從工業文化、城市更新城市復興、工博改造提升三個維度,進行現場發佈;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市戰略科學家、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首鋼集團總建築師吳晨通過線上發佈工業博物館片區1.8平方公里城市更新與城市復興規劃方案;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潛偉通過線上發佈中國工業博物館提升改造規劃初步方案。
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星、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原所長張柏春通過線上進行主旨發言;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許曉敏,在“工業文化發展與工業遺產保護論壇”環節,在現場進行主旨發言。
尊重工業“根” 堅守工業“魂”
鐵西區堅持用文化點亮歷史、照耀未來,深入挖掘工業文化底藴,為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特別是圍繞瀋陽市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國家先進製造中心,打造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鐵西區以城市復興計劃推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面啓動工業博物館歷史文化片區、工業互聯網創新基地、中關村科創基地、國際文化商務交流中心和興華南街商業區“五大核心板塊”城市設計。續以工業文化、勞模精神推築英雄城市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拼搏之路、奮鬥之路、光榮之路。
2020年5月,鐵西區聘請業內專家編制全域文旅產業、空間和資本三維規劃,在主城區發展新工旅,打造“一軸、兩道、四片區”,並將老工業區百年工業文脈向開發區現代工業文明延伸;在開發區發展新科旅,打造“一廊、一軸、兩帶”;在西部鄉鎮發展新農旅,打造“五片區”,加速構建產城一體、景城一體、文城一體的發展格局。
2021年起,吳晨受鐵西區邀請,帶領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和瀋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團隊共同編制了鐵西老城區城市設計與城市復興計劃,讓這座具有百年工業歷史的城市即將煥發新的魅力,讓這座城市工業的“根”得到尊重,工業的“魂”得到堅守。
鐵西區城市更新範圍含重點更新區、一般更新區和儲備更新區。其中,約1.8平方公里的工業博物館核心發展板塊是鐵西城市復興的旗艦,更是鐵西構建“世界級工業文化展示區、共和國工業巡禮地、最完整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文化承載地”的核心亮點所在。以工業博物館為核心,積極探索東北老工業區城市更新路徑,突出工業文化、紅色基因和勞模精神,將工業遺存再利用與歷史文化傳承有機結合,優化功能類型,延續歷史文脈和工業文脈,挖掘文化內涵,重塑城市文化活力;重點發展與文化展示消費、高水平人才創新、工業產品設計、電子競技等相關功能業態;打造工業場景式博物、會議、展示中心功能;建設寶馬博物館、工業設計大獎永久會址、設計大師工作室、雜技劇院、沉浸劇院;建設人才高地與人才社區;打造衞工明渠沿線景觀提升改造項目;引入電競消費樞紐,完善電競俱樂部辦公、電競主題酒店、電競商業街、電競中心會場等業態。以“整體保護、積極創造、全面復興”為指導,圍繞建設共和國工業長子巡禮地、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城市國際化示範窗口,以工業博物館片區為核心,結合周邊勞動公園、工人村、興華商圈等重點更新項目,推動鐵西老城從工業文明時代裝備製造的“優秀生”蝶變為生態文明時代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模範生”。
吳晨在發佈中講到,城市復興是城市更新的頂層設計、更高階段、更高追求。對標北京首鋼、倫敦國王十字車站等國內外地區的城市復興案例,瀋陽作為共和國工業的長子,鐵西區作為瀋陽近現代工業發展的縮影,更需領先東北地區率先一步邁向“城市復興”。結合歷史生活路徑、歷史生產路線、歷史建築、歷史街區、城市慢行系統的文化傳承和老城區文化探訪體系構成老鐵西的文化記憶。建設十五分鐘生活圈和完整社區,逐步補全配套服務設施,加快完善老舊基礎設施,促進兩鄰社會,提高居民的舒適感、獲得感、幸福感。八大風貌體系及針對性提出的整體風貌及軸線視廊、景觀界面、建築高度、夜景照明等控制要求,兩軸一環六綠道、林蔭交織、層層滲透的開放空間系統,將形成鐵西老城區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城市風貌。
復興計劃五大系統 實現歷史與現代交融
按照瀋陽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鐵西區把工業文旅作為主導產業之一,從挖掘工業遺存、弘揚工業文化入手,壯大文旅產業規模,擦亮工業文化品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文化內涵。截至目前,鐵西已建成工業文旅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7個,保留工業遺存片區14處、工業遺存老舊廠房85處、不可移動文物25處、規上文化企業27家。
鐵西老城區城市更新行動由吳晨總建築師領銜,帶領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協同瀋陽市規劃院,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推動老工業區激活新動能、煥發新活力,以產業復興、文化復興、生態復興、活力復興等全面實現鐵西的城市復興。
以城市更新行動為抓手,以城市復興計劃為願景,推動鐵西老城區這一世界知名的老工業基地轉型蝶變。城市復興總體框架包括產業經濟、社會民生、人文魅力、綠色生態以及韌性智慧五大系統。構建老鐵西的文化記憶、提高社區居民幸福感,形成鐵西老城區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城市風貌。
產業經濟方面,充分挖掘瀋陽老舊工業廠區文化價值和再生價值,推動老舊廠房轉型升級與活力營造。改造低效廠房、低效倉儲,建設國家級人才創新服務中心,打造以工業4.0為特色的創新高地。以中國工業博物館為核心,活化周邊眾多工業遺存,突出工業文化、紅色文化和勞模精神,將工業遺存再利用與歷史文化傳承有機結合,挖掘文化內涵,重塑城市文化活力。
社會民生方面,建設完整社區示範工程,營造吸引各類創新人才羣體的物質空間環境,補充教育、醫療、文體等公共服務設施。實現15分鐘生活圈全覆蓋,深入踐行“兩鄰”理念。實現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完善、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健全、市政配套設施完備、公共活動空間充足、物業管理全覆蓋、社區管理機制健全。結合閒置資源綜合改造增設鄰里中心、醫養、文體、停車等設施。
人文魅力方面,打造世界級工業文化展示區,共和國工業長子巡禮地,最完整展示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文化承載地。強化文化名城的整體風貌特色,打造歷史文化、工業文化、紅色文化的“瀋陽印記”,展現英雄城市風采。通過歷史漫道、主題遊線、街路標識等,充分展示文化形象。通過街區、風貌區及重點項目的建設,盤活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創新體驗區。
綠色生態方面,以街路林蔭、口袋公園、生態修復為抓手,構建文脈清晰、全民共享的綠色公園體系。提升改造和局部新建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小遊園,凸顯“生態為先、人民為本、文化為魂”的高品質城市水岸空間。
韌性智慧方面,以數字孿生、低碳技術、數字治理支撐系統優化,達成城市數字治理。提高綠色出行、綠色建築和低碳能源設施比例。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統,提升綠色出行,進行綠色建築建設和既有建築綠色改造,推進低碳能源設施建設。重點進行5G體系建設,公共設施智慧化改造,智慧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設。
打造國際一流工業題材綜合性博物館
按照瀋陽市委、市政府“建設文化強市”的總體部署,緊密圍繞“提升國家歷史名城品質”,塑造英雄城市的要求,2022年,鐵西區委、區政府啓動中國工業博物館內部展陳提升改造工作,組建了由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為主、多家設計研究機構和企業單位共同參與的執行團隊,本着“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內涵發展”的原則,有序推進工業博物館提升改造工程。中國工業博物館提升改造堅持紅色基因與人文精神並舉、國家發展與城市沉澱並舉、歷史厚重與大國重器並舉、工業技術與當代審美並舉、傳統展陳與現代媒體並舉、知識傳播與觀覽體驗並舉,努力打造國際一流工業題材的綜合性博物館。提升改造共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聘請北京科技大學潛偉團隊完成提升改造方案的編制,啓動內部基礎設施的維修、改造等工作,面向全社會徵集文物;第二階段,完成展陳大綱的撰寫、專家論證並修改完善;第三階段,完成展陳大綱的報批審定工作,依據審定後的展陳大綱進行施工方案的設計;第四階段,完成施工方案設計、現場施工並對外開放。
潛偉説:“我們要打造功能更完備、展陳更豐富、體驗更多維,國際一流的工業博物館。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作用,彰顯瀋陽作為共和國工業奠基地、英雄城市的紅色基因和精神血脈,突出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完善中國工業博物館功能,發揮工業博物館教育基地作用,針對不同羣體開設多種類型的研學課程,開發多種線路的研學遊,使工業博物館更具時尚魅力。以產業融合為發展助力,與周邊進行產業融合,推動片區周邊產業融合發展。增加社會化運營,工業博物館內的部分區域將積極開發運營,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融入綠色低碳、節能環保新理念,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於提升改造工作始終,對現有工業遺產妥善保護與合理利用,避免大拆大建。”
根據中國工業博物館館藏文物和展陳現狀,在不改變原建築結構、不增加總面積的條件下,初步對場館佈局與功能區片劃分進行調整。“工業通史館”將佔用整個二樓展區,全面講述中國工業百折不撓的發展歷程。“鑄造館”通過工業遺產原址保護、聲光電覆原再現場景等手段提高視覺感受,活態展現工藝生產流程。“裝備館”整合機牀、汽車、機電、重大裝備等文物精品,重點展現中國裝備製造業的輝煌歷史。“智能製造館”通過虛擬生產等方式感受大型工業生產現狀和未來,突出智慧與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鐵西館”營造典型街區創作沉浸式觀覽體驗,展現瀋陽市鐵西區的工業發展之路。“體驗區”將提升文化品位,構建休閒娛樂、教育學習、商業購物、交互式體驗的公共空間。“會展區”打造高規格的多功能空間,滿足重要會議、臨時展覽和現場表演等的需求。
活動當天下午,第五屆王者榮耀全國大賽城市賽道—東北大區決賽,在工業博物館開賽,這也是鐵西工業文化+騰訊電競產業的再次牽手合作。未來,鐵西將以發展電競產業作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城市競爭力和開放度的重要抓手,圍繞電競直播、電競場館、數字文創、電競展會,積極推動產業佈局,構建完整的電子競技產業鏈,全面與騰訊等行業龍頭合作,深化發展電競人才培養和市場供應體系,全力打造“東北電競產業第一區”。
打造“觀歷史、品人文、看風景”廊道
以中國工業博物館為核心,規劃2公里長的濱水休憩步道沿衞工明渠兩岸南北向展開,連接工業博物館、瀋陽熱電廠兩個組團;3公里長的高線公園步道,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有機的步行體驗,通過由魚腹梁、蒸汽管道等改造而成的高線公園體系將標誌性的公共場所與建築串聯起來;4公里長的鐵路時光步道則利用了鐵路專用線遺址,形成一條貫穿項目的時空走廊,成為市民遊客品讀歷史的主要場景。
強化衞工明渠作為鐵西老城區文化軸線、綠色軸線、發展軸線的定位。將衞工明渠、衞工街、獎工街一體化改造,弱化兩側道路交通屬性,讓道路慢下來,給市民足夠的遊憩駐足空間,讓市民能夠走近水岸親近水體,讓每一座跨渠橋樑都成為一件城市藝術品。
以衞工明渠為界,結合近遠期實施計劃,劃分為工業文化片區(西區)、人才創新片區(中區)、國際人才社區(東區)三大更新片區,涉及新建、改造、復建。
西區為工業文化片區,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展示區;中區為人才創新片區,以人才創新為主題,重塑未來生活、工作和觀光理想場所;東區為國際人才社區,以人才社區為主題,建設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社區,順應全球科技創新迴歸都市的發展趨勢。
據悉,鐵西老城區城市復興行動以“四步走計劃”推進實施。
2022年,完成老城區城市復興宏偉藍圖的繪製,組建行動團隊,明確行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啓動工博片區和興華片區的旗艦項目的前期工作。
2023年,完成首期旗艦項目建設,形成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的基礎佈局,啓動高質量產業賦能的功能植入。
2025年,對接十四五規劃,完成城市更新省部共建先導區建設的目標,基本建成瀋陽城市國際化示範窗口。
2027年,完成共和國工業長子巡禮地的建設,啓動遠期儲備項目,向全面實現東北振興的國家戰略目標邁進。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年輪、座標和韻味。鐵西區將以此次規劃為契機,以中國工業博物館片區城市更新為核心推動城市復興,充分保護利用在歷史進程中孕育形成並遺留至今的工業文化遺產,進一步記憶工業歷史、傳播工業文明、提升城市品質,講好中國工業的故事,將鐵西全域打造成為工業文化遺址公園和永恆運轉的工業城市博物館。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