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執筆&定稿:大古

全文字數:約2016字

閲讀時長:約6.5分鐘

喬納森·斯威夫特説過:叛逆開始總是先在心裏盤算,然後才開始行動。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會遇到與孩子溝通困難的情況,出現父母與孩子交流時,孩子根本不聽父母的話,反而堅持自己的做法,我行我素。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父母只以為這是孩子成長叛逆引起,對此只能乾着急,只能不斷重複自己的教導,希望孩子能因此聽得進去,但是卻往往沒有什麼效果。其實,父母不知道的事兒,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可能並不是叛逆,只是在進行習慣性防衞。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案例

朋友教育孩子時,遇到一些問題,時常找我傾訴。最近,朋友的女兒瑩瑩突然變得非常有“主見”,對於家裏人的話總是聽不進去。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有次,因為天氣轉冷,朋友就想給孩子穿些保暖的衣服,但孩子就自己覺得那衣服不好看,哭鬧着要求穿自己選定的裙子,家裏人對此毫無辦法。結果毫無意外的,孩子因為受涼而感冒。

不僅如此,孩子還把這種我行我素的風格帶到幼兒園裏去。孩子想要和小朋友玩過家家,堅持要扮演公主就算了,卻又因為故事情節的設定和其他小朋友出現分歧,和其它小朋友吵得不可開交。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老師過來協調,瑩瑩卻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其他小朋友的意見都是錯的,老師對此也束手無策。

從朋友的話看來,瑩瑩不單單是聽不進父母的話,實際上,是連小朋友和老師也話也絲毫不放在心上,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一味地堅持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別人的建議?

1、習慣於為自己找藉口

遇到問題和難題時,從而達不到標準或目標,為了讓自己更加好受些,減輕自己的無力感,降低自己的負面情緒,人們對主動地為自己尋找一個合理的藉口。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大人尚且如此,孩子也會因為被家長和老師批評,或是為自己努力而達不到的目標,給自己尋找一個合理的解釋,通過找藉口的方式,來降低自己低落的負面情緒,久而久之,形成習慣。

當別人給予孩子建議時,孩子則選擇習慣性逃避,無視他人的意見,以此方式來保護自己。

2、以自我為中心,無法換位思考

孩子聽不進周圍人的意見,很大一部分也和家庭的教育離不開。當家里人對於孩子過於疼愛和寵溺,給予孩子自己是世界中心的錯覺,使得孩子養成他人都應該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從而聽不進他人的想法和建議,無法進行換位思考。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孩子聽不進別人的建議,也不一定都是叛逆,很有可能是孩子在進行習慣性防衞。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什麼是“習慣性防衞”?

習慣性防衞是一種心理上的偏差,主要指的是,當別人和自己的意見不一樣時,自己會感受到對方在反駁自己的觀點,對自己進行挑戰。故孩子會開啓自我保護的模式,捍衞自己的觀點,而不在乎對方的觀點是否有道理,是否有價值。一定要證明自己是對的,以此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習慣性防衞具有一定的偏執性質,雖然出發點實際上是為了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個人尊嚴,是出於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那麼孩子為何會出現習慣性防衞呢?

孩子出現習慣性防衞,主要是人類基本歸因的偏差。人們在犯錯的時候,往往會習慣於尋找他人的問題。當別人犯錯時,是別人的問題;當自己犯錯時,也易於把問題的原因歸結在他人身上。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基本歸因的偏差是人類心理上的一種常見現象,大人尚且無法避免,更何況孩子呢。孩子把自己會把自己的問題歸結在別人的身上,認為自己都是對的,習慣性地反駁,就出現了習慣性防衞。

瞭解孩子習慣性防衞的原因,就應該幫助孩子克服,才能讓孩子聽得進別人的意見。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家長如何打破孩子的“習慣性防衞”?

1、教導孩子先聽完別人的話

孩子在面對與自己不同意見時,常常還沒聽完別人説的話,不仔細思量別人説得有沒有道理,就認為對方挑戰了自己的尊嚴,就急於反駁,實際上可能連對方的意見都沒來得及聽清,也就無從思考和辨別正誤。父母教導孩子聽完別人説的話,既尊重了別人,也讓孩子有了思考的空間。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2、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存在不足的道理

孩子覺得別人對於自己的做法存在意見,就是對於自己不滿,認為自己做得不好的表現,為了維護自己而反駁別人。然而實際上,每個人都會存在着不足之處,需要別人的指點。

家長在孩子面前可以展現自己的不足,讓身邊人對自己進行提點,而家長表現出對他人的建議感激的心態,並積極改正自己的不足,從而讓孩子明白他人的建議能幫自己檢視不足,促進自己成長的道理。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3、讓孩子養成反思的習慣

父母可以通過讓孩子寫日誌,或者寫當日自我評價的方式,讓孩子記錄自己每天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自己給自己提出改善意見。久而久之,孩子就能養成善於反思自己的習慣,對於他人對於自己的建議和看法也能更加平和坦然地接受。

結語

孩子對於他人的意見缺乏辨別能力,無法看出他人的建議對於自己存在的幫助。家長應該積極地幫助孩子,起到自己的榜樣力量,讓孩子認識到尊重他人,尊重讓人意見的重要性,這不單單對於孩子養成健康的心理擁有極大的幫助,也有助於孩子能取長補短,獲得更好的發展。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裏是朗姐育兒説,在這裏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20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説的話孩子都不聽?與叛逆無關,可能是“習慣性防衞”在作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