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蒙古國特派記者 霍文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劉依琳】首列裝載着4700噸煤炭的列車前不久從蒙古國駛向中蒙邊境,標誌着從蒙古國南戈壁省塔旺陶勒蓋煤礦至嘎舒蘇海圖口岸的鐵路正式開通。通車儀式上,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表示:“這是一條蒙古國的發展之路、投資之路、機遇之路。”蒙古國積極推動兩國間鐵路交通建設,對雙方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往來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又將在“一帶一路”倡議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有利於出口煤炭
據蒙通社報道,該鐵路全長240公里,是蒙古國自建的首條重載鐵路、一級鐵路,併成為中蒙兩國間的第二條鐵路通道。“鐵路開通將有助於蒙古國對華以及經中國港口向第三國出口礦產,”蒙古國駐華大使圖布辛·巴德爾勒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鐵路通車後,煤炭年出口能力可達1500萬噸至2000萬噸,並帶來增長雙邊貿易額、降低運貨困擾、增加煤炭出口量和限制新冠肺炎疫情跨境傳播風險等眾多優勢。”
蒙古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據巴德爾勒介紹,礦產品貿易佔中蒙經貿合作的70%-80%。此次鐵路起點塔旺陶勒蓋煤礦是蒙古國最大的煤礦,主要產優質煉焦用煤,儲量巨大。但由於交通基礎薄弱,將礦產運往其他地區主要是靠公路運輸,運輸成本高昂。過去,塔旺陶勒蓋至甘其毛都口岸的汽車運輸成本約為每噸40美元,鐵路運輸後成本降至8美元。
隨着兩國經貿合作越來越密切,解決兩國之間的交通運輸問題成為近年來蒙古國積極推動的建設方向。2021年,蒙古國制定了“將戰略礦與邊境口岸用鐵路線聯通”的新鐵路計劃,建設“三縱(東部、中部、西部縱貫)、一橫(靠近蒙中邊境省份連接主要礦區)”鐵路主幹線和支線網絡。線路一旦開通,蒙中運輸成本將大幅下降,進一步拓寬兩國合作市場。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笪志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蒙鐵路運力大增不僅撬動了資源出口的新格局,也為改善雙方邊境地區的民生福祉,拉動蒙古國的相關就業與經濟增長釋放了空間。”
中企“改變了當地生活”
“我們的礦產品需要通過125公里的汽車運輸,再通過鐵路借道俄羅斯,最終到達滿洲里口岸,需要通過中蒙俄三國海關關口,通關手續多、等待時間長。”中鐵資源新鑫公司執行董事陳曉明向《環球時報》記者説道。
新鐵路的開通,貫通對接甘肅、內蒙等地區鐵路聯運,對陳曉明來説意義重大。他表示:“部分業務可不再通過俄羅斯,並幫助公司對接國內中西部市場。”
此外,中企將先進技術帶到蒙古國,科學開採礦產,同時在當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為當地培養人才、增加就業機會。“以前,當地人覺得礦山企業破壞環境、佔有資源,現在他們覺得通過科學開發對他們的生活帶來質的變化。”陳曉明説道。
作為一家在蒙的礦產公司,95%蒙方員工都是蒙古國東方省當地牧民。其中,阿木爾給陳曉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阿木爾原本從小生活在蒙古國草原上,祖祖輩輩以放牧為生。10年前,阿木爾入職公司,一步步成長為選礦廠班組長。如今,他的家裏飼養了上千頭牛羊,還在東方省首府購置了一套樓房。
數據顯示,2021年兩國貿易總額突破了100億美元。巴德爾勒認為:“蒙中兩國經濟關係互補性強。未來,雙方可根據長遠發展方針,深耕礦業、加工業、食品、農業、能源、旅遊、中小型工業、交通物流、信息技術等領域。”
“一帶一路”帶來穩定與發展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蒙兩國的進一步互聯互通,讓雙方互惠互利。笪志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蒙物流通道節點的誕生將夯實蒙古國成為‘一帶一路’向歐洲延伸的一個重要節點地位,擴大中蒙俄經濟走廊合作的多邊效應。”蒙古國是通往歐洲的關鍵內陸國家,中蒙兩國鐵路線路的打通也將進一步助力“一帶一路”向北、向西開放。
巴德爾勒認為,“基於連接亞洲和歐洲的特殊地理位置,蒙古國致力於成為貿易、旅遊、運輸和物流網絡、貨運等‘過境蒙古’樞紐。”
今年,受俄烏衝突影響,能源危機蔓延全球。此前,美國《外交政策》評價稱,蒙古國鐵路建成後,將對商品市場產生巨大影響,使中俄兩國能夠向內陸尋找貿易機會,尤其是煤炭和金屬等大宗商品,這將增加兩國的能源安全。
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當前,地緣政治動盪帶來的能源危機不僅讓歐洲國家選擇重啓煤電,同時也讓世界各國更深刻地認識到能源供給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中蒙間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不僅能夠加強保障兩國的地緣安全和能源安全,更將有利於世界的穩定與和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