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年5月2日,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生物技術》刊發了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一篇論文,此論文影響巨大,甚至被部分媒體譽為“諾獎級”實驗成果。但沒過多久,就有多位外國同行宣稱韓的實驗沒法重複,並呼籲韓公開所有原始數據。8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回應人民日報:在一個月之內韓春雨將採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然而一個月轉瞬即逝,韓春雨和河北科大還是沒有讓人信服。…[詳細]
要點速讀
1
韓春雨面臨的最大爭議在於實驗不可重複。但這並不一定意味學術造假,最有力的反駁方式是公佈實驗原始數據。
2
即便韓春雨不屑對學術界詳細解釋,也應該給公眾一個合理交代,這背後有鉅額財政撥款支撐項目研究,有很強的公共性。
3
韓春雨面臨的巨大問題在於實驗不可重複
韓春雨的這篇論文,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因為他宣稱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這種叫做NgAgo的技術,比目前科學家正在使用的CRISPR Cas基因編輯技術要好很多。
這篇論文給了學術界很大震動,許多實驗室開始跟進,準備重複實驗。遺憾的是,國際學術界多位科學家公開表示,韓春雨的實驗難以重複,NgAgo技術沒有奏效。
質疑聲到達頂峯是在7月底。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原本支持NgAgo,但在7月29日,實驗的進一步結果出爐後,Gaetan Burgio表示並無嚴格意義上的證據顯示韓春雨的NgAgo技術有基因編輯的跡象,並且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就在同一天,西班牙國家生物技術中心的遺傳學家Lluís Montoliu給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會員羣發了一封郵件,郵件中提到“放棄任何與NgAgo有關的實驗,請不要再浪費時間、金錢、動物和人力。”
韓春雨從暴得大名到陷入爭議旋窩,只用了兩、三個月
面對種種質疑,韓春雨在8月8日,提交了一份全新的、更詳細的實驗細節報告,以便科學家進行重複實驗。但是,細胞生物學博士後蔡宇伽聲稱,儘管他嚴格地按照新版的實驗步驟,確保了細胞無污染,實驗依然失敗了。
再看國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學家Jennifer Doudna評論説,迄今為止(到8月26日),沒有任何實驗室,能重複NgAgo的結果,無論是新版還是舊版的實驗方法。
根據最新消息,國內依然僅有1位實名學者(中科院博士生導師仇子龍)成功進行了韓的實驗操作。但他同樣認為,目前的實驗結果距離韓春雨論文中的結果“相差甚遠”。
目前比較讓人費解的有兩點。第一,前一段時間,韓春雨宣稱已經有20家實驗室重複了實驗,但最近改口成6、7家,並且不願意透露是哪些實驗室;第二,韓拒絕進一步公開實驗數據,並且打了一個比喻:“公佈也沒用,那不等於韓寒公佈手稿嗎?”
不能重複試驗不代表一定造假,公開原始數據可以自證清白
不能重複實驗,不代表一定造假。因為存在三種可能:1,確實是造假的,當然不能重複;2,有關鍵性的實驗步驟沒有披露;3,實驗過程中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干擾。
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因為國際學術界廣泛質疑韓的實驗不可重複,而斷定韓學術造假。在科學界,“造假”是最嚴重的指控。這樣的指控,否定的不僅是被指控者的學術水平,更否定了他的學術名譽乃至人格。缺乏決定性證據,單純只是實驗無法重複,並不能成為指控其他學者“造假”的理由。
但是,在面對質疑時,應該採取什麼態度倒是清晰的。8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言人表示,由於有很多研究者聯繫刊物,表示無法重複這項研究,雜誌“將按照既定流程來調查此事”、“作為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發表論文的條件之一,作者須將材料、數據、代碼和相關的實驗流程及時向讀者提供,不可加以不當限制”。
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發表論文,作者須將材料、數據、代碼和相關的實驗流程及時向讀者提供,不可加以不當限制
曾擔任許多國際學術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聯執主席的吳軍認為,方便同行證實自己的科研成果是科學家的責任,最基本的是在論文中寫清實驗怎麼做,如受論文篇幅限制,那麼科學家有義務為同行答疑。
雖然説目前可以靜待《自然·生物技術》的調查結果,但是,河北科技大學讓韓春雨自己去重複實驗,價值有限。應該像《自然·生物技術》雜誌要求的那樣,公佈實驗的原始數據。別人可以比對原始數據和論文中的數據有何不同。據中國最著名的科普作者方舟子介紹,在論文中公佈的實驗數據、圖片,是為了説明問題而歸納、整理過的,並不是原始數據。做實驗的時候在實驗本記下的數據,或者儀器記錄的數據,才是原始數據。
所以,這個時候公佈原始數據,是證明自己沒有造假的唯一方式。
即使不給科學界一個交代,也要給民眾一個説法
按照韓春雨的説法,有些科學家並不誠懇,他不願意去理會這些質疑,“不回應就是最好的回應”。如果説,韓可以不理某些同行的質疑,但他也一定要給公眾一個解釋,因為巨大的“科研成果”是和鉅額財政撥款聯繫在一起的。
今年8月,河北省發改委批覆了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項目,造價超過2億,這個項目能批覆下來,完全因韓春雨一人之力。而且,在一片質疑聲中,項目招標正在如火如荼展開。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採購網
韓春雨成了河北省科協副主席,河北科大的基因編輯項目也因此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項目”,可以説,河北科大和韓春雨,已經捆綁在一起,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河北科大對韓春雨的調查能進展到什麼地步,值得關注。
這裏可以舉一個日本的例子。日本“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2014年在《自然》發表的STAP細胞的論文,引來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保羅·諾福勒等美國學者的質疑,他們聲稱論文中有2張照片疑似造假。後來,這場登上《自然》年度十大科學事件的學術鬧劇,以主角小保方晴子的辭職、她的導師笹井芳樹懸樑自盡而告終。
值得注意的是,對小保方晴子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並不是由《自然》雜誌負責,而是由她所在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早稻田大學負責。
科學家的成功很難離開學術圈,要尊重科學共同體的規則
科學的問題,要用科學的方式去解決。韓春雨引發的爭議,首先和重複實驗有關。
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做重複實驗?因為證實一個科學結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同行來重複自己的實驗,如果別人在同樣條件下能夠得到同樣的結果,那麼這個結論算是初步被證實了。如果一個科學家做出一個實驗結果,誰都不能重複,甚至就連他自己第二次也得不到同樣的結果,那麼,學術界只能認定這個發明或發現是無效的。
這就是科學共同體的殘酷規則。韓春雨現在貼着很多標籤,最吸引普通人注意的是三無(無名校、無名氣、無職位)科學家、小作坊式科研、未來諾獎潛在衝擊者。在官辦科研成果寥寥的背景下,一位學術出身並不矚目、供職於二本高校、科研經費吃緊的副教授,發表了一篇舉世矚目的論文,民眾對他的期待自不待言。
我們自然也期待韓春雨沒有學術不端的行為。但是,千萬不要樹立一種他遺世獨立、孤芳自賞的孤傲科學家的形象。歷史上,確實有一些比同行水平高太多的科學家,但絕對是極少數。大多數做出成果的科學家,都無法逃離學術圈的共同進步、共同規則。比如今年驗證引力波的LIGO,是在相距3000公里處建設了兩套相同的系統,以確定接收到的是來自宇宙的引力波信號,而不是噪音。這個實驗,所有的細節都公開了,以便其他科學家查驗和質疑。
現在,一個月的承諾期已經過去,針對NgAgo的實驗,依舊沒有任何實驗室公開宣稱可以重複,亦未見河北科技大學的後續聲明。這確實比較蹊蹺。韓春雨如果再不公佈實驗原始數據或其他自證清白的可能,對他本人和河北科技大學都極為不利。
結語
由於這件事牽扯到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也在國際學術界引發廣泛關注,所以一定會有一個最終結果,真的,不會被冤枉;假的,也一定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