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大量的營銷號應運而生。各種虛假誇大的信息充斥着屏幕,讓你防不勝防。
“我真的不想再看見營銷號了。”
這句話是很多人的心聲。
營銷號亂象
很多人對營銷號最初的認識,可能是“震驚體”。
動輒“震驚!這個你必須知道”“震驚!XXXXX,14億中國人都轉了”“震驚!XXXXX,不轉不是中國人”,這樣的標題在前幾年屢見不鮮。
現在依舊有很多“震驚體”標題
再之後,營銷號的手段不斷升級,現在我們還能經常看見這些乍看十分“驚悚”,點進去卻平平無奇的標題。
你會不會想點進去看看?
微信公眾號也堪稱“重災區”,各類“標題黨”推文氾濫,中老年羣體則是主要受害者。
你在家族羣,想必也見過這類文章
漸漸地,改標題已經不能滿足營銷號們了,他們直接開始製造假消息吸引流量。
在疫情防控期間,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
早在一月,鍾南山院士接受《新聞1 1》節目採訪後,謠言就開始了。
他們將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的畫面進行修改,添上後半句“飲高度酒對抗冠狀病毒”。一時間,抽煙、喝酒可以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謠言四起。
白巖松對此進行闢謠
三月,國內疫情進入平緩期,國外疫情則日益嚴重,多個公眾號批量發佈“疫情之下的XXXX:店鋪關門歇業,華人有家難回,華商太難了”等文章。
這些文章不僅標題使用統一格式,內容也一模一樣,僅僅是更換了國名,甚至文章裏的主人公“王先生”也隨着作者的安排出現在世界各國。
再往後,很多營銷號利用公眾對疫情防控態勢的關注,再次冒用鍾南山院士的名義,發佈“鍾南山:5月疫情將全面爆發”等文章,造成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冒用權威人士名義還不夠,近期共青團中央也就被偽造圖片一事發聲。
亂象何解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營銷號?
因為利益。當用誇大標題、編假新聞等方式做出一篇又一篇高閲讀量文章時,勢必會引來更多關注。他們受益後就會變本加厲,還有更多人前赴後繼地如法炮製。
於是惡性循環開始了,我們看到營銷號越來越多。
當你在網上查找信息卻只能看到含糊其辭的“震驚”標題時,當你點進一條微博卻只有滿屏的控評時,當你的長輩被一篇篇公眾號文章“洗腦”時,我們才切身感受到營銷號帶來的負作用。
近日,國家網信辦組織各地網信部門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網絡惡意營銷賬號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聚焦突出問題,壓實主體責任,加大懲治力度,對問題嚴重、影響惡劣的網站平台、網絡賬號及相關責任人依法依規嚴肅處置,並向社會公眾通報處置結果。
而你我針對網絡惡意營銷賬號的每一次舉報,也是在為營造清朗網絡空間貢獻一份不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