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信息,更重要的是準確傳遞內容,確保上情下達。在表達上保持理性、剋制,不能為了擴大傳播效果自行“加戲”
“持續18天,全城大消殺”——最近,這樣一則通知讓雲南省彌勒市走到了輿論的聚光燈下。8月28日,彌勒市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愛衞辦)發佈了《彌勒市2023年城市建成區病媒生物消殺通告》,其中“在全市開展病媒生物消殺工作”的説法,引發了一些人的疑惑和猜測。
長達18天的消殺安排,加上一些消息在轉發時使用的誇張語氣,讓一些人誤以為出了什麼大事。由於並未寫明“病媒生物”具體指什麼,在相關消息的評論區,有人猜是鼠疫,有人猜是霍亂,也有人直言“有什麼傳染病最好直接公佈出來”。
30日,彌勒市愛衞辦工作人員接受採訪表示“病媒生物”主要指蚊子、蒼蠅、蟑螂、老鼠等。31日,彌勒市愛衞辦又發佈通報稱,“彌勒市每年定期組織開展病媒生物消殺工作,這是愛國衞生運動的一項常規工作,此項工作已連續開展了3年。旨在降低鼠、蚊、蠅、蟑螂、小黑蟲等有害生物的密度。消殺工作不會對羣眾生產生活及旅居出行造成影響。”
至此,公眾總算了解箇中內情,部分誇張的傳言也不攻自破。但回顧這起事件,從當地發佈第一則通報,到相關猜測質疑得以平息,僅僅相隔幾天。但是,由信息不透明所引發的恐慌情緒,卻造成了一定影響。近年來,人們對涉及流行病疫情的消息高度敏感,倘若有關部門反應不夠迅速,某些謠言很可能會以指數級的速度迅速傳播。往小了説,這會損害當地的城市形象與旅遊商譽;往大了説,一旦謠言導致集體恐慌,促使一些人做出非理性的避險行為。
其實,從有關部門補充發布的信息來看,彌勒市定期開展的病媒生物消殺工作,是一件好事,對人們的生活將帶來益處。但不夠周全的信息公開方式,卻可能把好事辦成壞事。發佈政務信息,既要做到“多一點”,也要做到“少一點”。比如,通報中的有效信息應該多一點,具體解釋應該多一點。此事一度出現一些不靠譜的猜測,核心原因在於沒有一開始説清消殺工作的背景,也沒有指出“病媒生物”的具體內容。把這些內容對人們説清,沒有什麼壞處。政務信息發佈應該多站在受眾的角度上,考慮人們需要聽到什麼,這項工作才能做好、做實。
與此相對應,“少一點”指的則是信息發佈、轉發時誇張誇大應該少一點。比如,部分平台轉發相關通報時,使用了“大消殺”“連續18天”“注意避讓”等説法,在後續傳播中,容易讓人把事情想得很大。其實,這些內容並沒有出現在通告的原文之中。此中值得反思的是,無論發佈還是轉載的各個環節都應該意識到,政務信息,更重要的是準確傳遞內容,確保上情下達。在表達上保持理性、剋制,不能為了擴大傳播效果自行“加戲”,提高信息發佈的水平與透明度,讓公眾得到更加準確的政務信息,避免誤會與謠言滋長。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楊鑫宇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