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緊握爆破筒,怒目噴火熱血湧”,最經典歌詞描述戰火紛飛的場景,總是讓人永志難忘。爆破筒也成了那場戰爭的經典代表性武器之一,但是爆破筒在此後的戰爭中似乎出場的越來越少。那麼爆破筒是什麼時候出現,為何到後來應用得似乎越來越少呢?在老電影中,爆破筒的主要用途是炸燬敵人的碉堡。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作戰技巧,因為要人工突擊到敵人的碉堡射擊口,然後再把爆破筒從射擊孔塞入碉堡;僅僅一個接近碉堡的過程,攻擊一方就會受到相當大的損失,除了意志超級堅定和戰術非常熟練的軍隊,如此爆破敵堡是很難想象的。而且經常出現塞入爆破筒後,又被地堡內的對手把爆破筒丟出來的情況。此時只有兩個辦法,要麼把爆破筒再塞回去並人工壓住,要麼就把爆破筒的爆炸延時大大縮短,
等於一旦塞入立即爆炸。這兩種方式無論哪一種,對使用爆破筒的一方來説都需要極大的勇氣。其實爆破筒這種武器的出現,和戰場上另外一種作戰物品的出現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也就是説爆破筒最早的發明的目的,並不是塞入射擊口炸地堡,而是炸戰場上的另外一種防禦障礙物,這就是無處不在而且非常讓人討厭的鐵絲網。鐵絲網最早在十九世紀末出現在美國,本來是在牧場上防止牲畜亂跑的;但是後來發現在戰場上作為防禦障礙物也非常好用。到日俄戰爭中,戰場上大量佈置的鐵絲網就讓對方非常的頭痛。會給對方造成行動不便,而且夜間行動一旦觸及鐵絲網就非常容易引發防禦方的警覺;如果鐵絲網和定向雷等防禦措施配合,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是非常難以突破的地面障礙設施。對付鐵絲網,辦法只有兩種:
一種是人工剪斷;但是人工剪斷只能在鐵絲網系統中打開一個小缺口,只適合少數特種偵查行動;而且剪斷鐵絲網的同時也很容易誘發和鐵絲網連接在一起的詭雷,容易造成損失。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直接用炸藥炸,這種方法更適合公開的突破行動。爆炸可以炸開面積比較大的鐵絲網,而且能夠同時誘發附帶的地雷,這樣就容易開闢更大的進攻面。不過鐵絲網如果用手雷或者塊狀的炸藥去炸,爆炸面比較窄,只能炸開一兩米的範圍。仍然不適合大量人員的通過。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炸藥連接成一個長條狀,這樣一次爆炸就可以炸開五六米的寬度。相對於在戰場上臨時製作長條狀破障爆炸物。早就集成好的爆破筒更高效。1912年,英國駐南亞的一名工程師在“班加羅爾”駐地設計了一款可單兵攜帶的輕型爆破器材。由於這種爆破器材的外形是管狀很像魚雷,所以取名為“班加羅爾魚雷”。其由鋼管填充炸藥製成,在簡體的頭部安裝有圓錐形保護帽,更容易伸進鐵絲網中。
筒體的另一端則為安裝引信的引信室。“班加羅爾魚雷”通過導火索和雷管引爆後可以在鐵絲網中開闢長1.8m、寬3m左右的通路,這就是爆破筒的來歷。現代戰爭,打擊地堡等固定目標,用火箭筒和反坦克導彈已經成為常態,已經基本不需要人工靠近爆破。因此爆破筒,炸藥包等不再是戰場主角,感覺亮相的少了。其實爆破筒在各國軍隊中作為工兵破障的工具一直存在。當今甚至有特別適應山地叢林這些複雜地形和環境下使用的柔性和可彎曲爆破筒。只要鐵絲網不消失,爆破筒也不會消失。
<結束語>幸福不是你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裏的笑聲有多甜。幸福不是你開多豪華的車,而是你開着車平安到家。幸福不是你的愛人有多漂亮,而是愛人的笑容有多燦爛。幸福不是你成功時的喝彩,而是失意時有人對你説:朋友別倒下!幸福不是你聽過多少甜言蜜語,而是在你傷心時有人對你説:沒事,有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