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聯20年北大博士被找到後,回應不和家人見面,讓我們都着急了

“未經她人苦,莫求人良善。”

這是我對“失聯20年北大博士回應”,最大的感受。

一直以來,詩詞歌賦讚美“家是温暖的”“家是我們的港灣”,當你在疲倦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幾乎就是“回家”。

然而,有些人卻是有家難回。

1、失聯20年北大博士被找到

江蘇常州的郭巧娣老人已經20年沒有小兒子王永強的消息,老人在彌留之際,希望見兒子一面。

失聯20年北大博士被找到後,回應不和家人見面,讓我們都着急了

據悉,王永強先後考取中科院物理博士、北大物理博士後,自1999年出國後就斷了消息。

小舅説,近日聯繫上他王永強,希望家人不要再通過媒體尋找他,不和父母通話了。

“我也想不通,不知道怎麼回事”。

父親説,王永強曾答應出國以後要回來看望家人。

2、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對“失聯20年北大博士不回家”整件事,我不是知情者,只是通過媒體宣傳的內容看,這位博士對家很失望。

失聯20年北大博士被找到後,回應不和家人見面,讓我們都着急了

如果繼續綜合網友們的評論,矛頭指向都是博士不孝順。

那麼,孰真孰假?

我並不能判斷。

但我覺得,網絡評論也是需要對其負責的,我們不能在不知道具體事實就開始一頓數落。

失聯20年北大博士被找到後,回應不和家人見面,讓我們都着急了

換言之,這位王博士還是一位前輩,在上個世紀選擇出國的研究人員有很多是有自己苦衷的。

你可以參考看一些書籍或者是影視劇,很多人可能是工作性質之類的原因,甚至都沒有自由可言。

當然以上這種情況也只是我的猜測,並不能説是事實的全部。

縱使王博士回應“清官難斷家務事”,實際上也屬於前因後果仍然不詳,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就不要妄下判斷了吧。

失聯20年北大博士被找到後,回應不和家人見面,讓我們都着急了

至於王博士到底是不是不顧養育之恩、對親生父母不聞不問等等,這些也都不好説。

當一個家庭的事情放到顯微鏡下,然而都不是當事人在事情狀態之下的全部還原。那麼對於評論都是操之過急。

儘管失聯20年北大博士回應的幾個字,讓我們百感交集或者有些心灰意冷。

但也希望這件事引發我們更多人另一種思考:你對家人有沒有虧欠。

3、你是否寬恕他們過去的傷害呢?

這是另一個話題 ,先説明,與王博士的狀況毫無關聯。

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才是一個家。

我們的父輩們都是很重視“圓滿”,可是他們多半沒有受過太多教育,往往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很多父母總是要求孩子優秀,所以表現出的教育方式也是極其冷漠,可不代表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有時候覺得,父母和孩子們的磨合更像是披荊斬棘,儘管乘風破浪,但傷的會是彼此。

我們都是不太習慣表達愛的人,也不知什麼方式對孩子有幫助,所以,這一路謙虛學習多麼重要。

回到“失聯20年北大博士回應”,既然不會這麼簡單,那就留着這一類複雜的家務事,讓他們自己解決吧。

畢竟“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先不要忙着下結論。

最後,你從“失聯20年北大博士回應”一事,反思到什麼問題了呢?

(注:圖片來自網絡,謝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9 字。

轉載請註明: 失聯20年北大博士被找到後,回應不和家人見面,讓我們都着急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