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場鬧得沸沸揚揚的MPV車型熱,最終以一種難以想象的清淡收了場。被寄予厚望的北京現代庫斯途,如今市場表現不温不火;被稱為“攪局者”的起亞嘉華,開賣沒多久就遭遇召回風波,栽了個趔趄;而作為壓軸般存在的豐田賽那,雖然頭上頂着種種光環,但因為膨脹的自信心作祟,也導致其收割中層消費者的計劃呈現出告吹跡象。
其實豐田賽那自上市以來,就從未缺過熱度和爭議。
首先就是定價風波,30.98萬元的起售價超出不少消費者的預期理想,比同搭載2.5L混動系統的老大哥漢蘭達還要有牌面。
並且和海外市場的售價相比,不少消費者還認為國產後的賽那忒沒誠意,北美市場豐田賽那前驅車型的售價是3.45—3.9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3.1-33.4萬元),而四驅車型的售價是3.65-5.0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4.4-33.8萬元),而國內賽那僅提供兩驅車型,但起售價卻拉至近31萬元的高度,幾乎和海外市場四驅頂配車型相持平,
而和定價相比,更讓消費者意難平的是豐田經銷商慣用的加價行為。雖然不少消費者當知道賽那要來時,就做好了被加價收割的準備,但沒想到豐田的刀竟如此冰冷鋒利。上市初期幾乎所有廣汽豐田4S店都參與到賽那“花樣加價”的浪潮中,據不完全統計,彼時賽那的6款車型均加價在5-8萬元之間。並根據加價的高低來排序提車的先後順序。如若不參與“門店指導價”的活動,4S店直言排一年都別想摸到車。
顯然豐田經銷商想複製埃爾法的加價神話,但卻忽略了二者的定位光環和所處環境的差異性。埃爾法敢加價40萬並且還不愁銷量,是因為其具有豪車性質,以及“香港明星座駕”稱號的加持,並且在百萬級高端豪華MPV領域中處於壟斷地位,舉目無敵手的那種。
而像豐田賽那這種30萬級別的家庭用車,根本就撐不起所謂的氣場和麪子,並且相比這些,這個售價區間的消費者顯然對其性價比更敏感一些。所以加價才能提車?憑什麼?這個價位又不是隻有豐田賽那可以選,同樣價格上個高配GL8 ES陸尊不香麼?
將埃爾法那種造神方式強行套在賽那身上,顯然有些弄巧成拙。消費者的理性消費不買賬導致很多4S店騎虎難下,盲目加價行為也讓賽那的市場表現慘不忍睹。在剛過去的12月份,批發銷量是2791輛,但實際累計上險僅有932輛,明顯和網絡熱度不成正比。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扶不起”的現象,其實也和賽那的產能和交付時間有一定關係。據瞭解,豐田賽那雖然是在去年10月份正式上市,但首批車是在上個月20號才開始下線交付。而像這種頗高的加價行為也是主要針對潛在的,希望在春節前提車的進口賽那用户。因為即便是加價幅度再高,國產賽那也比不過進口版車型50萬+的售價,而對於部分想在春節前提車開回家的消費者而言,在預算範圍內拼出個加價高低,也並非是不能接受的。
而當這波春節紅利割完後,在迫於市場銷量壓力的情況下,豐田賽那瘋狂的加價行為也開始逐步迴歸正常,據某銷售人員爆料稱,豐田賽那上市時需要加價4.5萬元的裝潢,經過兩個月的時間沉澱,在去年12月份已經將加價金額下調至1.4萬元。目前購買賽那加價幅度大概是在2-4萬元之間,若是提現車的話可能需要再多加一些。
最後:雖然定價頗高,但從整體產品力表現上來看,賽那在豐田光環下不失是款頗具性價比的家用MPV,可惜由於盲目的加價行為,導致不少消費者對其好感盡失,也令廣汽豐田的信譽蒙塵。雖然“加價翻車”後的豐田賽那將姿態放低了一些,但要想憑此挽回市場的原諒,顯然也並非易事。
因為豐田賽那是不具備市場唯一性的,其姊妹車型一汽豐田國產Granvia的到來,必然會使其喪失強硬的“底氣”,甚至若後者能夠給出高於賽那的誠意和態度,人們寧願再多等幾個月,也不會再吃“回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