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北京8月28日電(湯琪)今天是七夕,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每逢這樣的日子,相比戀人的“秀恩愛”,單身青年“求脱單”的調侃都更引人關注。
隨着網絡時代發展,人們的社交方式更加豐富和便捷,朋友圈越來越大,但是,“剩男剩女”們卻在抱怨圈子小、交友難。互聯網時代,年輕人如何“搜索愛情”?
資料圖:一男子舉着鮮花穿梭在人羣中。 陳超 攝
網戀,是浪漫更多,還是“坑”更多?
中國互聯網從1994年誕生,到現在已經23年。這些年,中國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虛擬世界,網羅各個年代出生的男男女女。
QQ、微信、微博等等,越來越多互聯網社交方式的出現,給社會生活帶來鉅變,也漸漸改變着年輕人的交友方式。“網戀”成為中國年輕人尋找愛情的又一個渠道,但是,“網戀”是浪漫更多,還是“坑”更多,一直是個爭議話題。
近日,有媒體報道,上海一名男子通過網絡結識了一名“女友”,交往半年多,在“女友”各種理由的説辭下,被騙7萬多元。不料,最終讓他大跌眼鏡的是,那名“女友”竟然是名男子。
而在重慶,媒體報道稱,一男子曾因網戀被騙10000餘元,民警給其立案偵查10余天後又陷另一起“網戀”,又被騙4000餘元。
面對這些上當受騙的案例,有觀點認為,互聯網的虛擬性使得網戀關係從一開始就存在不定性因素,網戀甚至容易導致年輕人對現實生活失望,影響正常人際交往。
此外,藉助互聯網平台,網戀男女多為天各一方、彼此相距較遠的戀愛,這也就使這段關係轉至線下、轉向婚姻異常困難。
資料圖:充滿愛意的櫥窗吸引路人。 記者説,由於張博老家也在湖北,那時他正好在武漢打工,使他們有機會在現實中常見面,慢慢發展為正式交往的情侶。
在這個過程中,李青懷孕了,張博毅然決然和她結婚。婚後,二人同去深圳發展,張博從事物流行業,李青則成為全職媽媽。李青説,孩子出生後他倆都不再玩遊戲了,現在她在做網上代購,減輕愛人獨自養家的負擔。
今年,剛剛步入30歲的李青在QQ空間中發文稱,“我覺得我付出挺多的,為了一個人離開了我生活二十五年的城市……做全職媽媽這幾年,我總想盡自己的努力給老公還有兒子最好的生活……”
2016年,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佈了《中國社交應用用户行為研究報告》,報告顯示,40.4%的社交用户使用社交應用的目的是認識更多新朋友,45.2%的社交用户聯繫人中有網上認識的朋友。
有多次“失敗”網戀經歷的湖北女孩唐夢告訴記者,網戀一開始無非就是在QQ、微信上聊天、聊地、聊人生、聊理想,見面之前先看照片,見面之後如果還能“看對眼”,就能繼續在現實中發展關係。
“發展到現實中的網戀就跟其他方式戀愛一樣,任何原因都可以分手。”唐夢對“網戀不牢固”的説法不認同,她表示,分手和怎麼開始的沒有關係,“和怎麼相處的”才有關係。
資料圖:一些單身人士站在懸崖邊吶喊,渴望“脱單”。中新社記者 楊華峯 攝
一個人的虛擬社交
上述《中國社交應用用户行為研究報告》顯示,整體上網時長、手機上網時長在6小時以上的用户分別佔36.9%、22.8%,網絡重度用户較多,社交應用成為網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互聯網交友如此便捷的當下,仍有無數單身男女在茫茫人海中尋覓真愛。
2015年,有調查曾提出,中國的單身人口超過2億,“剩男剩女”、“空巢青年”諸多描述單身年輕人的詞彙成為網絡熱詞。
有觀點認為,儘管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交友APP,但當人們習慣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去結識新人,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虛擬世界中時,一旦回到現實生活,他們往往不知如何交流,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最終還是一個人在做虛擬的、無用的社交。
正如唐夢所言,“線上的關係終會走到線下,畢竟網上聊天説一句‘抱抱’,是代替不了真實的擁抱,説再多的‘多喝熱水’,也比不上真的給你倒一杯熱水。”
唐夢説,網戀並不浪漫,它不過是時下流行的一種交友方式罷了。(因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