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疾控局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介紹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問。
迴歸正常的生產生活,我們還需要多久?
“我們都期盼疫情能夠早日結束,能迴歸到像2019年以前那樣正常的生活。”
國家衞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説,現在總體來看,我們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是還沒有達到勝利的彼岸。“我們還是要繼續努力來做好相應的防控工作。最終疫情徹底結束或者我們徹底戰勝疫情,需要綜合考慮病毒的變異,疾病的感染譜、嚴重度的變化,以及衞生健康系統的抵抗能力,我們的防控能力、救治能力,以及社會公共衞生的干預措施這幾個方面要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他表示,我們現在正處在這個窗口期,有幾項工作是需要進一步做的。
一是當前要堅定信心、統一思想。他表示,堅持我們的總策略、總方針是非常重要的,抓住這個“窗口期”。“我們再堅持,堅持才會勝利,堅持定能勝利,信心可能比黃金更為重要。這一點非常重要。”
二是要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對老年人的疫苗接種,防止重症、防止死亡。
三是加強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設和相應準備。“比如防止醫療資源被擠兑,怎麼在規模性疫情下能夠快速進行管控和滿足一些防護用具的供給。”
四是發揮科技作用,在更有效的疫苗,在更有效、更可及、更簡便使用的藥物研發、生產、供應方面還要加大力度,現在在藥物研發方面已經看到了一些曙光。
五是做好相應物資儲備和保障,包括疫情防控物資的儲備,也包括保證正常生產生活的物資儲備。
六是強調快速、精準,強調防止“一刀切”,防止“層層加碼”的現象。
“如果這些綜合起來做,堅定信心,我們一定能最終戰勝疫情。”
國家衞健委:專項整治疫情防控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
國家疾控局傳防司司長、一級巡視員雷正龍介紹,10月1日至12日,從國家衞健委官方網站“落實疫情防控‘九不準’公眾留言板”反映情況來看,佔比較高的3項依次是:不準對來自低風險地區人員採取強制勸返、隔離等限制措施,佔比36.36%;不準隨意將限制出行的範圍由中、高風險地區擴大到其他地區,佔比26.61%;不準隨意擴大采取隔離、管控措施的風險人員範圍,佔比17.39%。
雷正龍説,國家衞健委、國家疾控局高度重視投訴工作,前期組建多部門組成的整治“層層加碼”工作專班,專項整治疫情防控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等問題。按照整治“層層加碼”工作機制,專班每天及時轉辦、督辦地方核查處理羣眾反映的問題。
“下階段,我們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緊盯羣眾反映的問題,對發現地方違反‘九不準’等疫情防控要求的,堅決督促整改到位,既要抓好疫情防控,更要服務好羣眾,及時解決羣眾急難愁盼問題。同時,積極充分發揮整治‘層層加碼’工作專班作用,快速轉辦,核實羣眾舉報投訴,強化跟蹤督辦,加強典型問題通報曝光,確保‘層層加碼’問題及時得到妥善解決。”
國家疾控局:不能以“靜默”代替管控 對風險區域外的學校、餐飲 堅決避免“一關了之”
雷正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要不斷提升疫情防控科學精準水平。要求各地加快精準流調,疫情防控不能簡單化,不能過大範圍劃定風險區域,不能以“靜默”代替管控。要及時精準劃定中高風險區,及時採取堅決果斷的管控措施,並根據疫情形勢變化進行動態調整,符合解封條件的要及時解封,方便羣眾生活及出行。對風險區域外的學校、餐飲等單位,加強疫情監測,堅決避免“一關了之”,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同時,要減少疫情防控對羣眾的影響。開展疫情處置時,強調科學精準管控的同時,還要講究温度,全力保障疫情期間羣眾生活物資供應和就醫需求,全面統籌社區社會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志願服務人員等多方力量,確保保障到位、服務到位、温暖到位。同時,呼籲羣眾要增強法律意識,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
雷正龍表示,還應加強對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指導各地全面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各項政策措施,加強對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培訓指導,推動各地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加強對重點場所、重點人羣,特別是交通運輸業客車、貨車司乘人員疫情防控,既要做到疫情防得住,又要保證行業運轉正常發展。
國家疾控局:當前全國疫情形勢嚴峻複雜,但總體可控
雷正龍介紹,近期我國持續面臨境外疫情輸入和本土疫情傳播擴散的雙重風險,局部地區疫情出現反彈。新疆疫情出現反覆,但總體可控,內蒙古疫情形勢明顯好轉,病例數顯著下降,四川、甘肅、山西等地疫情逐步控制,寧夏、西藏疫情穩定向好,其他部分省份疫情多點散發。當前全國疫情形勢嚴峻複雜,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發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風險依然存在,但總體可控。國家衞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加強統籌調度,指導各地落實國慶節前後疫情防控措施,派駐工作組強化新疆、內蒙古、寧夏、雲南、山西、西藏等地的疫情防控力量,各地要壓實四方責任,實事求是,及時客觀報告公佈疫情數據,持續加強疫情防控和應對處置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疫情的底線。
是否會延續中秋國慶前後的防控政策?
雷正龍介紹,中秋、國慶人員流動性增加,疫情傳播風險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部署全面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礎上,強化了一系列防控政策措施,如倡導廣大羣眾安全有序出行、推廣落地檢、重點場所和機構查驗有效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減少不必要的聚集等措施。國家衞健委將組織評估這些措施對儘早發現、控制疫情、防止疫情規模性反彈的作用,下一步,將在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前提下,在評估措施效果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和病毒變異等因素,持續完善優化疫情防控政策,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吳尊友:實踐證明“動態清零”總方針是科學的,效果顯著,符合中國實際情況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動態清零”是我國控制急性傳染病的總原則,也是我們新冠防控的總方針,在過去近三年的時間裏面,中國本土出現了300多起由境外輸入導致本地發生的疫情,這些疫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實踐證明,“動態清零”總方針是科學的,效果是顯著的,是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所以目前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
吳尊友介紹,傳染病從高流行地區向低流行地區蔓延擴散,就像水從高位向低位流動一樣,它是傳染病傳播擴散的一種自然規律,武漢疫情控制以後,我國主要是境外輸入造成本地的疫情傳播擴散,所以我國確定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實踐證明這個總策略是科學的,是有效的。
吳尊友:新冠後遺症覆蓋範圍廣,症狀可持續數週、數月甚至更長時間
吳尊友表示,新冠後遺症又叫新冠長期症狀,世界衞生組織在2021年10月份給出的臨牀定義,新冠後遺症通常發生在感染新冠發病後的3個月內,可以是急性感染康復後出現某些新症狀,或者原先急性感染期某些症狀持續存在,症狀至少持續2個月,可以反覆發生,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來解釋。
根據全球研究結果,新冠後遺症覆蓋範圍較廣的健康問題,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維困難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難、頭痛、頭暈、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關節或肌肉疼痛、抑鬱或焦慮、發熱、嗅覺或味覺喪失等等。這些症狀可以持續數週、數月甚至更長時間。
新冠後遺症常見於重症病例,但也可以發生在輕症病例。接種過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後患後遺症的風險要低於那些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吳尊友表示,預防新冠後遺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中國疾控中心:BF.7亞分支傳播能力較強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學首席專家董小平介紹,BF.7亞分支實際上是BA.5.2.1.7的縮寫,是奧密克戎BA.5變異株的一種衍化分支。BF.7進化分支在9月不斷被檢出以來,在許多國家已經逐漸成為常見的毒株,全球的佔比從9月下旬的3.5%左右增加到上週的11%左右。與其他一些奧密克戎進化分支比如BA.2、BA.5剛剛出現的時候相似,BF.7亞分支呈現出了較強的傳播能力,是否能夠成為全球範圍內下一個優勢流行毒株,還需要進一步觀察。BF.7進化分支在致病力方面沒有出現明顯的改變。
梁萬年:新冠疫情持續近三年,人類流行疾病史上罕見
國家衞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全球各國都會受到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疫情防控的一個目的就是要儘可能地避免和減輕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由於新冠疫情持續了近三年,這在人類的疾病尤其是大流行的疾病史上也是罕見的,疫情的防控措施會隨之發生相應變化和調整,也難免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在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下,特別強調要科學防控、依法防控、精準防控,目的是最大限度減少疫情、減少疫情防控措施對經濟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實踐證明我國的防控是科學有效的,無論在防控效果還是經濟發展上所取得的成效在全球是領先的,同時有效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關係。
梁萬年介紹,人類面臨大流行疾病,考慮效益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得與失,還要算健康賬,特別是民生賬、社會賬,要用動態眼光來算賬。從公共衞生角度來看,在大流行的疫情面前,保障更大範圍、更長遠、更大人羣的利益,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
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 北京日報客户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