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網絡熱點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網絡新聞,讓您瞭解一手娛樂、社會、民生、國家等熱點綜合資訊。
林心如畢業照曝光模樣青澀 粉絲稱一眼就認出
2017-08-20
娛樂專享
林心如畢業照曝光模樣青澀 粉絲稱一眼就認出
林心如日前在社交平台上po出自己就讀靜修女中時的全班畢業照,同時感嘆到,去年因為懷孕的關係,無法出席母校100年校慶,希望今年101年校慶能夠趕上。雖然她未標明自己在哪,但不少粉絲就一眼認出國中時期的她,並稱“哇沒什麼變化”、“從小到大都美”!你能看出哪個是林心如嘛~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01-
前段時間母親節的時候,看到朋友圈被各種有關母親的祝福語刷屏了,有人站出來説“你媽在家,不在朋友圈!”“你這麼愛你媽,你媽知道嗎?”諸如此類的言語,我很同意後者。
愛,從來不是嘴上説説,從來不是要向任何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展示自己的情懷“嘿,你看,我是一個多麼孝順的孩子呀”。在我看來,愛是行動,愛是細節,有空不如多給家裏打幾個電話,不如常回家看看,不如少讓父母為你操心,不如讓自己變得優秀有擔當起來。
現在步入六月份了,正值畢業季,我的朋友圈被即將畢業離校的學弟學妹們刷屏了,“好捨不得你們”,“要走了,哭得像條狗,以後要常聯繫哦”,“真希望時間永遠停在這個畢業季”,“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情,叫室友情,尤其是你們”……
還有一波是已經畢業的老學長學姐們“你們還好嗎?我的同學們”,“想起了去年這個時候的自己,真懷念和你們在一起的日子”,“如果可以,我想再和你們一起上一次大學”……
我相信,大家發朋友圈時的心情都是十分真摯誠懇的,但是,然後呢?
我想起了曾經一個朋友説過的一段話:微信是個神奇的APP,因為它的世界很小,常常你發現生活中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在互相點贊或者評論,然後八百年不聯繫的同學看朋友圈也能知道他的生活狀態,唯獨不好的是微信上打得火熱,現實中真真是有種“老死不相往來”的感覺。是的,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現狀。
-02-
要畢業了,你們這麼煽情,真的是感情很深嗎?我不否認部分人是這樣的。在大學,一般一個宿舍的感情是最深的,如果是一個班的,大家會每天一起上下課,一起吃飯,一起玩耍,一起參加活動,一起過生日,一起愉快的度過大學四年,這樣的感情,想必是極其深厚的。
女生們到動情處會忍不住偷偷的抹眼淚,約好以後要做彼此的伴娘,男生們會喝酒擼串不醉不歸,只此一次須盡歡。其實,我挺羨慕這樣的室友情。
-03-
我想起了自己畢業的時候,沒有什麼不捨,內心很平靜。我們室友原本是六個人,我們是組合寢室,大家都來自不同的班集體,上下課時間都是不一樣的,有兩個室友因覺得宿舍住的人多比較擁擠在一年後決絕的搬出去了。
我們剩下的四個這四年來倒是相處得平安無事,但也是平平淡淡的,各上各的課,各吃各的飯,各自興趣愛好也不同,很少在一起玩。所以畢業後,我們大家其實都很少聯繫,有時候也僅限於互相寒暄幾句,不痛不癢。
據我所知,大家的狀況都挺相似。我朋友説:我們同學在一起,雖然經常扯淡,開黑玩遊戲,看起來相處得很好,但其實大家也沒有交心,説不得心裏話。有的同學考研了,有的同學工作了,有的的同學回家結婚了,有的人待業在家,幹什麼的都有。雖然現在交通很便利,通訊很發達,但是有些人真是恐怕這輩子都見不到了。
-04-
在我心裏,同學和朋友的界限區分得很開,同學可以變成朋友,但同學不等於朋友。我們總是喜歡把各種感情都理想化,愛情如此,友情亦如此。其實真實的感情並沒有那麼美好。
當你畢業的時候,你心中那些惆悵不捨的感情,大部分來源於對原有舊生活的眷戀;來源於對未知新生活的擔憂;來源於儀式感的自我暗示與宣泄。只有很小一部分才是對同學。
我想起了一句話: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但是,我想補上一句:一轉身,就是一輩子。絕大多數人的相遇,只是為了成為你生命中的過客,讓你有一天恍然想起“恩,我們曾經是同學”。
(2017-06-09)
蘇州大學畢業生與校長熊思東合影留念。本文圖片均來自視覺中國
一天內,校長熊思東跟六七千個學生都握了手,有的甚至擁抱、親吻。蘇州大學的一場畢業典禮,讓有的學生感覺如同一場“男神校長”年度粉絲見面會。6月28日,是蘇大2017屆畢業生畢業典禮。不同於往屆,今年的畢業典禮上出現一道景觀:校長熊思東無論走到哪裏,都會被畢業生排着隊求合影、求擁抱、求親吻。而熊思東本人也相當親和,一一應允學生的請求。“熊校長真是把學生寵溺上天!”有人評論説。
此外,一如去年,熊思東的畢業致辭因其別具一格的風格,也在網絡平台上被刷屏。“你們多談了0.13次戀愛,少失戀了0.05次,單身比例降低了3.3個百分點”;“單身的你回來,母校的學妹學弟還等着你”等話語,幽默又充滿温情,贏得不少人點贊。
事實上,近年來,不少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言行都讓人有“眼前一亮”之感,不僅發言接地氣,行為上也放下身段,與學生親密接觸。不少高校學生紛紛曬出擁抱、親吻校長的合影,好不歡樂。
但也有人認為,大學畢業典禮應該嚴肅、莊重,學生的舉動太過瘋狂,而校長如此也有違“師表”,有“譁眾取寵”之嫌。
對這些爭議,熊思東6月29日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畢業典禮對每一位畢業生而言都意義非凡,他希望滿足學生們的心願,並以學生們喜歡的方式跟他們溝通,上好大學“最後一課”。
熊思東,今年55歲,擁有博士學位,在醫學領域有過突出貢獻,曾先後在上海醫科大學、復旦大學、蘇州大學的重要科研機構擔任領導職務,還曾破格成為最年輕的教授。自2016年1月擔任蘇大校長以來,被稱為“男神校長”、“明星校長”、“最帥大學校長”、“熊大大”等。
“學生擁抱、親吻校長其實反映的是對學校的喜愛和情感,而不僅僅針對校長本人。這是年輕一代的表達方式,我們要了解尊重。”熊思東對澎湃新聞説,“時髦的語言也好、俏皮的風格也好,教育對象更新了,我們也得更新。你講的東西要讓他們能接受,而不是講一堆深奧的道理讓他們聽都聽不明白。辦學是以學生為核心。”
他還表示,這次畢業典禮也給了他一次洗禮、反思:“學生這麼熱情表達他們對老師、對學校的感情,但我們自己做得真的夠好嗎?”
6月28日,蘇州大學畢業典禮,一名獲得畢業學位的女生與校長熊思東熱烈擁抱。
【對話】
關於“親”校長
澎湃新聞:今年好像很流行學生畢業典禮“親”校長,但不同學校校長對此舉態度不同,有的校長“避之不及”,但我看到視頻,您反而十分坦然,有時還主動讓學生“獻吻”。
熊思東:我總這樣想啊,學生是新一代的年輕人,跟我們不太一樣,他們有他們的表達方式。我們總是不停跟學生説要了解理解尊重別人,那我想,親吻、擁抱校長也是他們認為比較合適的表達情感的方式,我們也應該理解尊重。
此外,我也不簡單地認為這種表達是對於我個人,我想他們更可能要表達的一種感情,對於這個學校的感情。而學校是一個抽象概念,我是校長,畢業典禮的那時那刻我是作為學校的代表,親吻校長實際上是親吻他有喜、有苦、有樂、有甜地生活過的學校載體。
澎湃新聞:當天有多少學生用“親吻”的方式表達了情感?
熊思東:喲,還真不少,幾十個吧,連最不善於表達的男同學也一樣,我記得的起碼有三個男同學。
澎湃新聞:親吻前會提前溝通嗎?
熊思東:大部分沒有,有些身體語言不用説,你知道他想跟校長有近的接觸,你能感覺到他是一種感情,我覺得沒什麼,很自然地接受。
澎湃新聞:平時您跟學生的直接接觸多嗎?
熊思東:還真不多,大概三種情況,一是我們會定期舉辦學生座談會,但參加的學生人數不多,二是我自己還給學生上課,也範圍不大,第三是全校新生剛入學,我會給他們全體上大學“第一課”。通常我們説畢業典禮是“最後一課”,像這種開學“第一課”在全國還是少見的。
澎湃新聞:畢業典禮那天,您得為多少個學生授學位?
熊思東:理論上我們一屆是8000多個學生,由30位主禮教授一起頒,也就是一批上來30個同學,要頒一整天。不過大多數學生都要跟我握一下手,或者合影,我一天也握了好幾千學生的手。
澎湃新聞:不會煩嗎?
熊思東:我確實非常疲倦,但你要想學生幾年就這麼一次機會,還有同學特地帶着學位證、畢業證、結婚證三證要跟我合影。
我們其他主禮教授,年齡都不小,但一站一整天,給學生授學位的時候不單單握個手、發個證書,還要囑咐兩句,真的像對自己孩子一樣,很温馨的氛圍。
澎湃新聞:您覺得畢業典禮對學生意味着什麼?
熊思東:每個學生讀大學,都有辛酸苦辣,來自學業的社會的家庭的,沒有同學一直哼着小調過完幾年。畢業典禮是很好的結點,甜也好苦也好到今天做一個結束。
但畢業典禮更重要的是看向未來,學生的路是很長的,比我們這些做老師的都長,這是一個他們整裝待發的起點。
此外,這也是我們老師在課堂之外以另一種形式給他們上大學最後一課。怎麼面對新的社會?也許那些話不一定都起作用,但是學校盡的最後一次責任義務。
我們當天特別添加了一個環節,是所有學位授完後,全場入座安靜,主持人提議,為所有同學偉大前程和學校未來許個願,然後關掉燈,由六位同學分別從會場的六個角落入場,無伴奏清唱畢業歌。那幾分鐘很莊嚴、很感人。有同學這兩天給我寫email説很震撼,那幾分鐘內學生是思緒萬千的,整個氛圍有點如歌如泣。
有學校會把畢業典禮儀式形式化,覺得很煩、浪費時間,但我認為是一種很好的集體的禮讚。
校長熊思東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為畢業生們臨別贈言。
關於“刷屏致辭”
澎湃新聞:我看您的畢業致辭,包括去年的,都用了一組很有趣的數字,比如“少上了4節課,多讀了1.7本書”,“少追了0.7部劇,多換了0.1部手機。”多談了0.13次戀愛,少失戀了0.05次,單身比例降低了3.3個百分點。”等等。
熊思東:一般大學校領導大多數人文社科出來的,很擅長引經據典。但我是自然科學,依賴數據,我想這大概是我的長處,就叫相關部門做調查,用官方數據收集、訪談、樣本抽樣的形式,儘可能反映學生總體,瞭解他生活中點點滴滴,瞭解關乎他們價值觀的一些東西。
澎湃新聞:發言中還有一些很時髦的話,比如“王者榮耀”、“今日走出校園,歸來仍是少年”,您是趕潮流嗎?
熊思東:你要做一個老師,不是讓學生了解你,而是你要去了解他,知道他們喜歡什麼、他們熱衷什麼、他們在追什麼。我們是兩代人,我們雖然未必要跟他們一樣的方式去生活,但要懂得他。懂得才能因勢利導。只能老的去學新,讓新的更新。否則這個社會就會越來越老。
我認為這也是一種關心另一個羣體的生存生活,關心別人,別人就會給你相同的誠意。
澎湃新聞:近一兩年,大學校長的畢業致辭文風都似乎有更親切、更平實的趨向,少了很多陳詞濫調。包括您的。
熊思東:一切出發點都是傳遞一種信息:方式方法不重要,學生教育對象變了我們得變,你的方法、講的東西要讓他們能接受,而不是講一堆深奧的道理讓他們聽都聽不明白。
澎湃新聞:您的畢業致辭都是自己寫的嗎?
熊思東:自己也寫,也讓辦公人員幫忙蒐集一些材料。
校長熊思東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為畢業生帽扶正流蘇。
關於校長這一職務
澎湃新聞:現在很多“明星校長”、“網紅校長”,包括您自己也是“男神校長”,有人説這是一種個人崇拜,您覺得呢?
熊思東:我認為不盡然,每個大學校長都有自己的風貌特點。其實學生對校長的態度怎麼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對學校的態度怎麼樣。
澎湃新聞:無論是學生的熱情舉動,還是受歡迎的畢業致辭,或多或少反映了學生對校長這一身份的某種期待?
熊思東:這也是我在這次畢業典禮上想到的一個問題。學生這麼熱情,他們表達這麼多,但我自己做得是不是真的很好?我會反思,總覺得做得不夠,很愧疚,但他們畢業了,以後沒機會了。
其實畢業典禮不僅僅是給學生的,也是給老師、給學校領導的一個洗禮、反思。
澎湃新聞:蘇大這兩年的發展中,您重點做了哪幾件事情?
熊思東:過去和未來,我重點抓三個方面,一個是師資隊伍建設,包括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師資隊伍隊形的保持和維護;第二是國際化;第三,是便利校園,無論智慧校園還是信息化都是要方便師生。
澎湃新聞:如果讓您給自己的兩年校長生涯打分,滿分10分,您打幾分?
熊思東:總體上還不是特別滿意,及格吧,這麼安慰自己,我們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很難説我非常滿意。
澎湃新聞:您理想中的校長是什麼樣的?
熊思東:有理想有抱負,有執行力,讓學生和家長覺得你是在做一個好事。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jumingx”:地區知名性大學,母校
網友“Jason”:熊校長的手好小
網友“勇士”:挺好的啊!
網友“金楓”:蘇大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網友“龍哥”:不知道這位校長在其他工作上是否也如此親民。
網友“pd1012”:説得好! 從學生的臉上能看出這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喜悦,這有什麼問題麼?
網友“黃老邪”:zan贊一個
網友“何培磊”:我上大學4年沒見過校長!!!有類似的嗎
網友“thinkzhujie”:起碼讓人記得校長是誰
網友“king.1”:我們校長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網友“瘋不覺”:誰規定的畢業典禮一定要嚴肅莊重的?再説了,都什麼年代了,抱一下親下臉怎麼就不莊重了?人家開典禮,你在邊上唧唧歪歪,譁眾取寵的是你才對吧?!
(1970-01-01)
閃電新聞7月5日消息,近日,山東濟南某小學20多名六年級的學生組織了畢業聚餐會,期間13歲男孩亮亮喝下了7瓶56度的二鍋頭,隨後他因為醉酒被送進山東省立醫院東院重症監護室。
醫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到了醫院後,亮亮先被送到急診洗胃,然後被送往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三天後治癒出院。
據亮亮的爺爺介紹,當時亮亮總共喝了一斤多白酒,平常亮亮很老實,此前也從沒喝過白酒,“他喝了這個酒不覺得辣,咕嘟咕嘟喝進去了”。
隨後,記者找到亮亮同學聚會的酒店,酒店老闆表示上週五確實有當地的20多名小學生在這裏聚過餐。可是,孩子喝酒這事老闆並不知情。酒店老闆告訴記者:酒店裏並沒有這種56度的小二鍋頭,他們喝的酒可能是從外面買來的。
記者走訪發現,該酒店附近只有兩家超市,但是針對孩子來買二鍋頭的事情,超市老闆紛紛表示“不知道”、“沒有”。
(原題為《小學畢業聚餐,濟南13歲男孩喝7瓶二鍋頭住進ICU》)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浙江省紹興市澎友”:在日本不滿20週歲喝酒都是犯法,每個人的自我認知度都很高
網友“sirkem”:長大了也是酒桌上危害社會分子。。。
網友“黑加白加菲”:小夥子不錯,這個項目就交給你了
網友“帶帶大師兄”:這能加分嗎
網友“有態度的人生”:大哥,不簡單吶
網友“-梔寶寶”:社會社會[允悲][允悲][允悲]
網友“super菜鳥寒”:那不愧是我山東大漢,果然管~
網友“我小苑苑”:@-Barbie-Z
網友“小霞的可達鴨啊”:[允悲]
網友“黑裏來黑裏去”:他媽在酒廠裏生的他,
網友“你看起來一本正經”:一人我飲酒醉。。。
(1970-01-01)
這是一所從醖釀籌建時,就備受期待和關注的大學。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貴州省委主委武鴻麟提交一份提案,提出支持設立茅台學院。武鴻麟認為,這是“落實貴州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現實需要”。
兩個多月後,5月23日,教育部致函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設立茅台學院。這是中國首家以酒企命名的大學,也是貴州省設立在縣級市中的第一所大學。
茅台學院首任院長封孝倫。澎湃新聞記者 康宇 攝
“我覺得能夠創建一所學校,本身就是非常有意義的。對於茅台學院的創建,我也是非常肯定和支持的,可能創建的過程有點波折,但我認為它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6月27日上午,茅台學院首任院長封孝倫與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聊起創建茅台學院的感受時,用了3個“非常”。
目前,2017年高校招生工作正在進行。雖然茅台學院的招生計劃和宣傳工作都啓動得較晚,但並不妨礙其成為今年考生及家長諮詢的熱門學校。“每天學校的諮詢熱線都響個不停,我們幾個老師換班接電話,一天下來,能接200多個。”茅台學院學生工作處處長李英勇對澎湃新聞説。
據李英勇透露,電話諮詢的不乏高分考生,“他們會問是否畢業能保證進入茅台集團,如果能,他們就報。”不過,李英勇説,茅台學院不會做出這樣的招生承諾。
最終的招生情況如何,還要等一段時間才有定數。封孝倫説,他已經把關注重心放在茅台學院的教育教學培養方案的優化審定上。
“我們不搞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會體現出我們自己的教育特色,茅台學院要做的就是努力把學辦好,對來到茅台學院的每個學生負責。”封孝倫説。
新地標
將於今秋迎來首批學生的茅台學院,雖然牌子還未掛出,但已成為當地的新地標。澎湃新聞記者 康宇 攝
在貴州省仁懷市魯班大道上,有一所新建的、規模很大的校區。校區內,7棟主體建築已經投入使用,包括3棟學生宿舍、1棟實驗樓、1棟教學樓、1棟行政樓和一間食堂。還有一棟非常顯眼的蓋着綠色防護網的在建建築,將用作圖書館。雖然這所學校門前還未掛出牌子,但當地人都知道,這裏就是即將在今秋迎來首批學生的茅台學院。
在茅台學院“落户”此處、成為仁懷市的新地標之前,這裏只是一個普通的村莊,即仁懷市魯班鎮尚禮村。7年前,一項重大規劃改變了尚禮村的發展格局。
澎湃新聞從仁懷市政府官網瞭解到,2010年,貴州省政府批覆同意仁懷市建設南部生態新城。這是仁懷市第四輪城市總規修編成果中載明的城市市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魯班鎮生界、冠英、農堡、黃家田等村(居)範圍,規劃面積達到18.3平方公里,規劃人口規模為15萬人。
除了生態宜居的定位,為了解決仁懷市“學校布點多、教育投入大、資源難集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仁懷市政府還決定在南部新城建設教育園區,合理並統一配置仁懷市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
“2012年5月份的時候,茅台集團就提出要創建茅台學院了。”封孝倫告訴澎湃新聞,創建茅台學院,也是仁懷市政府層面的一個決策。
仁懷市政府官網2013年9月也曾披露,為貫徹落實“十二五”貴州省教育發展規劃,一所由仁懷市委、市政府搭台,茅台集團出資,教育部審批,面向全國招生,招生規模5000人,以酒類釀造為特色的應用技術型企業辦全日制本科大學——茅台學院將落户仁懷市南部新城。當時,籌建工作已經在緊鑼密鼓有序展開。
封孝倫向澎湃新聞透露,籌建茅台學院,也得到了教育部的積極支持。2013年,備受關注和期待的茅台學院正式開始申報工作。
據封孝倫介紹,2013年是教育部高校設置申報的“民辦年”。那年列入審批公示的共有43所本科高校,其中8所屬於獨立學院轉設為普通民辦本科高校,另外35所是普通民辦本科高校。“茅台學院屬於後一種情況,當時可以説正逢其時。”封孝倫説。
當時,封孝倫還不是茅台學院的院長。第一次來到茅台學院考察時,封孝倫的身份是貴州省教育廳高校設置評審專家,也是貴州大學常務副校長。他清晰地記得,那時候茅台學院還是一片高粱地,“剛剛開始推土建房,學院的基礎設施建設、師資隊伍組織等等,都沒有準備好。”
就這樣,因為準備不足,茅台學院2013年的申報,最終未獲通過。
新名片
茅台學院今年只設5個專業,面向貴州省內招收600人。最近學校的招生諮詢熱線不斷,受關注度很高。澎湃新聞記者 康宇 攝
也是在那時,封孝倫接到了來自茅台集團的邀請,希望他出任茅台學院首任院長。封孝倫接受了這個邀請。他對澎湃新聞這樣解釋這份新挑戰:“在我快要退休的年紀,能有機會去創建一所高校,我覺得非常光榮。同時我一直以來也在這個領域工作,去創建茅台學院有一種開疆拓土的使命感。”
於是,2014年8月,茅台集團與貴州大學正式簽署戰略協議。貴州大學支持該校原常務副校長封孝倫出任茅台學院首任院長。
此後的近三年時間,擺在封孝倫面前的最大任務就是為茅台學院拿到“準生證”。然而,申報工作並不如預期的順利。
“十二五”期間,教育部按照“一年西部、一年中東部、一年民辦”的節奏安排高等學校設置工作。“2013年之後,趕上‘中東部年’,我們沒法申報,‘西部年’又趕上貴州省內幾所高校要升格和創建,就一直拖下去了。”封孝倫説。
雖然申報工作遲遲未取得進展,但是圍繞茅台學院的建設工作並未因此放慢腳步,各方對茅台學院籌建工作的支持熱情也持續升温。
據仁懷市政府官網消息,2014年7月30日下午,貴州省遵義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張翊皓,時任仁懷市市長王茂才前往南部新城,專題調研茅台學院項目建設情況。
彼時,張翊皓還強調,茅台學院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各部門要履職到位,要圍繞2015年9月實現招生的目標,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程建設步伐。
到了2016年,茅台學院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達標。那年也適逢又一個“民辦年”。封孝倫回憶説,如果按照教育部原來的規定,茅台學院在2016年就可以進入評審了,申報是很有希望的,“結果遇上個特殊情況,趕上各省市各部門制定‘十三五’規劃,高校的設置工作要重新來設計,所以那年主要就是教育部重新做規劃。”
現在回想,封孝倫覺得當時自己是有些緊張的,“教育部重新做規劃,意味着規則可能會變,我們又是要建設一個高等本科院校,規模也不小,有點擔心哪裏又出問題。當然,這些並沒有影響我們學校的各方面建設。2016年的時候,我們還預聘了一批教師。好在後來新規定出來,誰達到條件,就可以進行申報。”
就這樣,經過5年多的籌備,茅台學院於今年5月23日,獲得教育部的批覆,正式成立。
在封孝倫眼裏,茅台學院的意義不僅僅是一所普通高等本科學校。對茅台集團甚至中國酒都仁懷來説,茅台學院更像一張新的名片。
“有了茅台學院,茅台集團對教育扶貧的投入就有了一個穩定的載體,而外界也可以通過茅台學院的教育教學、文化論壇活動更多地瞭解茅台集團和仁懷市的教育發展。再往深了説,茅台學院的建設,對宣傳中國傳統的酒文化、釀造文化,實際上也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可以成為推動中國酒文化、飲食文化的一張名片。”封孝倫説。
高起點
為配合和滿足課程設置需求,茅台學院已投入重金購入一批先進的實驗設備。澎湃新聞記者 康宇 攝
新成立的茅台學院會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成為不少人關心的焦點?
在李覓看來,茅台學院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應用型的大學”,“國內大學的課程設置很少與企業、與實操技術有這麼緊的聯繫”。
李覓今年29歲,老家在貴州省銅仁市。今年春天從法國讀完研究生回國。她於今年5月,成為茅台學院招聘的正式教師。
入職茅台學院,對李覓來説“有點意外”,“是我爸爸一直很關注茅台學院的籌建,看到茅台集團發佈的招聘茅台學院教師通知,就讓我報名了。”
今年3月份,茅台集團公開招聘了一批年輕的教師。在院長封孝倫看來,這些年輕的教師不一定馬上就上講台講課,但通過系統的培訓,將作為茅台學院發展的後續力量。
封孝倫也透露,目前茅台學院預聘和招聘的教師數量已經超過300人,並將於7月繼續進行教師招聘。
李覓告訴澎湃新聞,她很看好茅台學院未來的發展,理由是茅台學院除了擁有茅台集團的資金支持和高度重視外,學校本身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設置也非常吸引人。
制定和優化教育教學方案,也是院長封孝倫日程表上的頭等大事。封孝倫透露,這段時間茅台學院的管理層經常開會研究教育教學培養方案,“在獲批後我們成立了專門的教育教學委員會,還請省內省外的專家過來把脈,目的就一個,認真制定教育教學培養方案,把各個專業的培養方案需要調整和優化的部分,在9月開學前全部完善好。”
封孝倫坦言,茅台學院獲批成立,他心裏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但壓力依然不小。“茅台學院進入了下一個發展階段,最重要的就是組織好師資隊伍,以及把專業建設搞好,搞出特色。”封孝倫説。
他覺得,茅台學院區別於其他國內本科高校的最大的亮點就是教育教學起點高、有特色。“我們要求各專業教育教學方案的設計,不能走原來傳統教學‘滿堂灌’那種,一定要讓學生在茅台學院的學習環境裏,接受前沿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有自己的思考、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茅台學院還要突出一點,就是與校企的融合,與企業的產學研相結合,這是我們新的教育教學培養方案的一個特點。”封孝倫對澎湃新聞説。
這也符合茅台集團董事長袁仁國曾提出的茅台學院辦學定位:立足茅台酒業的特點,立足茅台陣地來辦學。
但是立足茅台酒業,並不是説,要把茅台學院辦成一個職工培訓機構。封孝倫認為,今後茅台學院的發展肯定是具有包容性的,不是片面的、狹窄的培養目的。
“袁仁國董事長對於茅台學院的建設定位,實際上是16個字,‘立足茅台’、‘服務酒業’後面還有‘報效國家’和‘走向世界’,所以説茅台學院的起點是比較高的。”
不承諾
茅台學院設在貴陽職業技術學院的招生宣傳展位前人流不斷。茅台學院供圖
茅台學院能在短期內收穫如此多的關注,不可否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背後的茅台集團。
澎湃新聞注意到,茅台學院百度貼吧的不少帖子,都是考生詢問報考茅台學院是否能成為未來入職茅台集團的捷徑。
茅台學院學生工作處處長李英勇也向澎湃新聞透露,從目前正在進行的高考招生工作反饋中發現,茅台學院儘管宣傳啓動得較晚,但受關注度卻很熱。“我們學校的招生諮詢熱線每天都不斷有電話打進來,學校在貴陽、遵義等地設置的招生宣傳展位也非常熱鬧。”
同樣忙於招生工作的李覓告訴澎湃新聞,她接到的考生諮詢熱線關注最多的問題就是“報考茅台學院,畢業能不能直接進入茅台集團工作”。
“我想沒有學校會在招生階段,對這類問題給出任何承諾吧。”李覓説。
封孝倫則表示,他能理解這部分考生的想法,“大家都覺得茅台集團效益不錯,都願意去,最近茅台集團也在招工,媒體也報道了,有點爆棚的感覺,所以考生會提出這個問題,不意外。”
但是,封孝倫也明確地表示,“茅台學院培養的學生不是必然會進茅台集團的,我們不做這個承諾。但從宏觀的角度來説,茅台學院今後培養出的優秀畢業生,如果正好遇到茅台集團用工的時候,我們是有機會向茅台集團推薦的。”
封孝倫認為,茅台學院是一個高等本科院校,其追求的教學培養目的是,學生既可以從這裏學到相關的知識和技術,也要能感受到本科大學的文化薰陶,“將來我們的畢業生不僅僅是能夠去茅台酒廠工作,還要能適應更為寬廣的就業渠道。”
由於茅台學院獲批成立的時間較晚,今年只開設了5個專業,也只面向貴州省招生。
澎湃新聞從茅台學院2017年招生宣傳冊瞭解到,茅台學院首批開設的5個專業分別是釀酒工程(白酒方向)、葡萄與葡萄酒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市場營銷。今年計劃招生600人,其中釀酒工程專業招收200人,其他4個專業分別招收100人,市場營銷專業是文理兼收的。
隨着茅台學院的進一步發展,申報新的專業及擴大招生規模,都是板上釘釘的事。目前,茅台學院已經啓動5個新專業的申報工作,新專業包括電子商務、酒店管理、環境科學與工程等。
此外,封孝倫還對澎湃新聞表示,明年茅台學院就將面向全國進行招生。
重頭戲
成立不足兩個月的茅台學院定下的發展目標並不低,至少並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樣,僅僅是藉助茅台集團的雄厚財力打造一個普通民辦本科院校。
“今後科研工作,尤其是對酒類、食品類和化工類的科研,將是茅台學院的一個重頭。”封孝倫的話擲地有聲。
通過科研成果來支持酒業的發展,也是茅台學院辦學的一個發展方向。“因此到了一定時候,也就是等辦學有了一定的科研積累,硬件、經費條件都滿足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招收研究生,包括留學生。”
整個採訪過程中,封孝倫多次提到的兩個關鍵詞就是“辦學”和“科研”。作為茅台學院的首任院長,封孝倫揹負的壓力不算小。他一再説,茅台學院絕對不僅僅是茅台集團內部的職工培訓,而是真正在辦學,想要努力辦一所高水平的大學,“現在當然不能説就一定達到什麼什麼水平,但是我們一定要奔着高水平的目標去努力。”
高水平的辦學質量如何體現?封孝倫認為,至少需要培養出幾屆畢業生後才好下結論。而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在茅台學院剛起步的時候,去努力完善與辦學相關的各個環節,“不能説以後什麼的都不管不考慮,覺得好與不好都是後人的事,反正過幾年,我也不在這個位置上了,那是不行的,是不負責任的。”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戰車司令”:這是個全新的開始,七十年代到現在,國家元首出訪,都是帶茅台酒贈予外國友人的,茅台已經遠不是一種酒的品牌,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種象徵。
網友“與莊共舞”:年輕人無所適從了?向酒企看了?
網友“與莊共舞”:人才先向房產流,現在向酒流
網友“用户6056391217”:茅台,好樣的!
網友“C將軍不斬蒼蠅”:如果遇到集團用工,有機會推薦,這字眼摳的。。。
網友“basket case”:茅台集團投資的。
網友“某年某月某日某地某人某事”:皆為利往,要問待遇有沒有和普通老百姓拉平,就看有多少人去擠
網友“歡樂大餅臉”:回覆@國器之南:難道不是農大第一?
網友“國器之南”:回覆@歡樂大餅臉:江大問鼎 農大也不差
網友“名字不長太膚淺”:挺好的,希望能像景德鎮陶瓷學院那樣成為推動酒業發展的動力。
網友“偉大的臀兒”:什麼叫首家以酒企命名的大學啊?茅台集團位於茅台鎮,以地名命名,學院叫茅台怎麼就成了以酒企命名了呢?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