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牛車網]在燃油車時代,大眾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是當仁不讓的王者。也正是因為“高高在上”,你很難在大眾的車型上體會到“配置拉滿”的真香體驗。不過這個情況恐怕要被電動化的大潮打破了。無論是在電動化領域的重金投入,還是大眾掌權者門擁抱電動化的決心,都意味着這個電動車領域的後來者開始感受到來自對手的寒意。作為世界巨頭的大眾自然想延續燃油車時代的榮光,大眾MEB平台、ID.3、ID.4,從平台到產品標誌着“VW”的反擊。
在中國市場,大眾集團優先推出了SUV車型——ID.4,“一車分飾兩角”,一汽-大眾為ID.4 CROZZ,更偏向於原汁原味的引進;而上汽大眾則為ID.4X,本土化動了更多心思。今天我們試駕的正是後者,配置為最主打的版本——ID.4 X Pro極致長續航版。
#電控優秀 續航里程一點都不“虛”
在電動車時代,衡量一台車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莫過於續航里程。在這個動輒600km甚至700km續航里程的時代,大眾ID.4 X 555km的最高續航里程顯得有些“普卻信”。
但真實情況我們都知道,在理論狀態下的數據與真實路況天差地別,“理論續航里程與實際續航里程比”也就成了十分重要的參數。
大眾ID.4 X搭載了兩種電池版本,但入門級的57.3kWh電池明顯是為拉低售價而用,主打的還是83.4kWh的版本,源自寧德時代的“NCM811”電芯,能量密度非常高。
在這裏要詳細介紹一下大眾ID.4 X的電控邏輯,與一般的品牌不同,大眾的可續航里程是根據電池SOC/SOH/温度、駕駛風格、高電壓(是否開啓空調)低電壓(是否開啓音響)等四部分組成。這也就意味着其續航里程會實時發生變化。
在我們試駕時,工作人員充滿電開至出發地點,可續航里程為473km,剩餘電量98%,但當我調高空調温度,可續航里程就變成了475km。
我們的試駕路線涵蓋了城市以及高速路段,這裏要説明一下,這是一次正常的試駕體驗,滿載四人、22攝氏度的空調温度以及一定的加速體驗,所以這台車的實際的正常電耗要比試駕過程更低。
在我們第一次休息時,我記錄了一下電能消耗情況,可續航里程從475km降至350km,電池含量從98%降至75%,行車裏程為110km,平均時速56km,電耗為17.2kWh/100km。通過測算電腦消耗里程與實際里程的比為1.14:1,是一個相當出色的成績。我們都知道,電動車越低速電耗越低,所以如果是正常城市通勤,大眾ID.4 X的續航里程會更加出色,有望達到百公里16kWh/h,這就意味着其續航里程將達到520km。
當然,電動車在温度適宜的三亞續航表現出色也不足為奇,對於大眾ID.4 X來説還要經過北方冬季的考驗,如果依舊錶現良好,那麼大眾ID.4 X在當下來説將是一台比較出色的通勤工具。
#久違了的操控感
作為第六代速騰的車主,對於大眾最新一代產品“一言難盡”。一方面感嘆科技感、舒適性以及空間與日俱增,但輕盈的方向盤、舒適的懸架讓人提不起興趣。
而當我初次進入大眾ID.4 X的座艙,那種強烈的操控感又回來了。與燃油車時代的省心好開相比,後置後驅的ID.4 X明顯更富駕駛樂趣。
在電門的調教上,ID.4 X保持了大眾一貫的腳感,前段稍有虛位,但踩下後,動力則源源不斷的輸出而來。大眾ID.4 X並不像特斯拉一類的電動車那般“神經質”,它還保留了不少燃油車時代的優良品質,讓駕駛者更容易上手,不過在你需要動力的時候,150千瓦、310牛·米的動力輸出還是十分強悍的。
轉向手感變得緊緻起來,加上飽滿的真皮方向盤,握感十分出色。方向盤的轉向力度與指向性也非常棒,開着大眾ID.4 X更像是一台坐姿稍高的兩廂車,車身十分靈動、緊緻。
不過,剎車的腳感需要適應一下。可能是因為電子制動器的緣故,ID.4 X的剎車踏板顯得很硬,而且難以把握制動力分配大小的時機,踩少了,制動力不夠;踩大了,則會有點頭的現象。當然,其總體的制動效果還是維持了德系車的優點,只是剎車如果能在優化一下會更舒服。
ID.4 X的底盤調教頗見功力,在舒適與操控方面找到了不錯的平衡。整體底盤非常緊實,很有韌性,這使得ID.4 X在快速轉彎時並無太大的側傾,同時在經過減速帶時,懸架能快速回彈,不拖泥帶水。此外,其底盤的濾震頗為出色,能過濾到大部分的小顛簸,座艙的舒適性表現不俗。
ID.4 X還配備了固特異御乘系列輪胎,這使得其胎噪抑制的非常好。不過,當速度攀升至100km/h左右,ID.4 X的風噪還是有些擾人,尤其對沒有發動機的電動車來説,其風噪明顯放大了。
有一點值得注意,ID.4 X並沒有單獨設置動能回收的調節,而是提供了一個B檔位,動能回收力度不能主動調級,基本上處於正常的程度,與D擋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
總的來看,大眾ID.4 X的動態表現高出我的預期,它既有電動車該有的加速體驗,同時又營造出良好的操控體驗,很舒服,但又不缺駕駛樂趣。
#造型缺乏亮點
即便進入電動化領域,大眾的設計也相當保守,ID.4 X的科技感與數字化的應用令人耳目一新,但總體而言,它還是個“平平無奇”的大眾。
圓潤的線條以及封閉式格柵設計讓大眾ID.4 X看上去沒有什麼攻擊性,不過,它並不是可愛類型,狹長的頭燈造型以及燻黑的下包圍飾板還是彰顯出其動感的神態。
這裏要值得説一下,ID.4 X全系標配了LED矩陣式大燈,其中包括11顆遠光燈以及7顆近光燈,頭燈與尾燈在開啓車輛時會有特別的流水效果,視覺效果極佳。
尾部的設計簡潔平整,相比於歐版的ID.4,上汽大眾的ID.4 X作出了一些區分,最明顯的莫過於尾燈的造型,由魚鱗狀改為L狀,更加直接。
還有一些小細節值得關注。比如,iD.4 X採用了半隱藏式門把手,此舉是為了在車輛沒電時也能正常打開。還有,從A柱到尾部的飾條顏色與內飾一致,構成和諧統一的氣場。
#細節富有“高級感”
對於一台大眾來説,華麗從來不是代名詞,但簡潔實用也並非全是平庸。在ID.4 X上沒有扎眼的大屏、也沒有可愛的Nomi,從燃油車移植過來的簡潔實用依舊是其主旋律。
即便如此,你還是能感受到大眾第一台純電動車的用心。在材質上,中控台的三層區域、方向盤以及門板處均用了真皮或軟性材質,對於大眾來説,這是非常罕見的事。
尤其是座椅,其採用了真皮與超細纖維的絨面材質,觸感以及視覺效果都非常出色。此外,其前排座椅還配備了多項主動座椅調節以及氣動按摩,將配置拉滿。
大眾ID.4 X的脱胎換骨還來自於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集中式的E3電子電氣架構脱胎於德爾福的EEA分佈式架構,包含了3個智能域控制器(ICAS),分別為車輛控制域(ICAS1)、智能駕駛域(ICAS2)和智能座艙域(ICAS3)。
全新電子電氣架構的應用使得ID.4 X的科技配置煥然一新,首先就是人機交互的升級。iD.4 X上這塊12英寸的中控屏從UI設計到動畫效果與之前的MIB系統有了明顯的不同。這套系統的邏輯與蘋果有些相似,在響應操作時加入了大量的動作過渡,使得體驗極為絲滑。當然,這塊屏幕也有一個問題,就是響應速度不夠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使用體驗。
除此之外,智慧車聯繫統4.0集合了六大服務,包括智選充電、智慧導航、智聯控車、智享娛樂、智趣出行以及智能語音等。很難想象,大眾有一天會在智能車機上向自主品牌看齊。
方向盤上方的5.3英寸的液晶儀表盤也頗具趣味性,顯示極為簡潔,而且可以分為三個界面,看上去越來越像玩具。
給予好評的是,大眾在燃油車時代存有的優點繼承過來,比如懷擋式的旋鈕觸感極佳、轉向燈的聲音很有質感、門把手的開關以及關門聲也頗為厚重、觸摸式按鍵的觸感頗有點奧迪的品質,用一句俗話説:“這車很高級”。
還有幾項配置的加入讓ID.4 X更具競爭力,比如AR-HUD的抬頭顯示功能、車內空氣淨化系統、無線充電以及IQ.Drive駕駛輔助系統等。
這裏要重點説一下,ID.4 X上所採用了熱泵系統。這是全球首次採用二氧化碳超低能耗熱泵空調系統的車型,比普通的熱泵能耗更低,更抗低温。
#空間中規中矩
得益於電動車的佈局,在同等體型下,純電車的內部空間理論上要更大。ID.4 X的長寬高分別為4612/1852/1640mm,軸距為2765mm,大眾內部把ID.4 X定位於途嶽與途觀L之間。
在實際體驗上,體驗者身高185cm,其前排頭部空間有一拳有餘;後排頭部空間一拳左右,腿部空間一拳有餘。總體來説,內部的乘坐空間處於同級別的主流水準。
儲物空間上,其後備廂容積非常可觀,縱深以及寬度均不錯,唯一的劣勢是地台偏高,拿取大件物品有些不便。
此外,在前排區域,其配備了放置手機、水杯、鑰匙的專用空間,而且中央扶手箱的容積非常大,日常使用完全不成問題。
寫在最後:作為上汽大眾的第一款純電動產品,ID.4 X從內到外透露出它要引領市場的雄心。從售價、配置、科技、空間等等,你能感受到這是一款大眾十分看重的產品。當然,與市面上的特斯拉或者蔚來等車型相比,ID.4 X的驚喜感明顯不夠,但是,對於ID.4 X來説這並不會過多影響它在市場端的表現,因為在20-30萬元區間,ID.4 X是無數不多在價格和產品之間尋找到良好平衡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