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彭博社13日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透露,拜登政府正討論一項數字貿易協議,參與方涵蓋印太地區主要經濟體,但排除中國,以遏制後者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目前,白宮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官員均未對這一消息做出回應。
報道引述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的話稱,這項潛在協議仍在起草中,協議參與者可能包括加拿大、日本、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另一名知情人士稱,該協議可能為數字經濟制定標準,包括數據使用、貿易便利化和電子海關安排的規則等。報道稱,這一協議體現出拜登政府對尋求新貿易機會的興趣。
彭博社分析認為,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2017年決定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談判後,拜登上任初期曾將重點放在執行現有協議上,而正在討論的這項貿易協議將代表拜登政府對印太這一最具經濟和戰略意義的地區提出經濟計劃的初步努力。彭博社稱,包括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前副代表卡特勒在內的支持者認為,該協議可以借鑑《美日數字貿易協定》等。彭博社提到,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上週曾表示,中國正在印太地區取得進展,而美國的地位已經下降。“我們需要進行全面的大規模投資。”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某種程度上,這種拉攏印太國家參與的貿易協議可以説是奧巴馬政府時期推行的TPP的升級版,體現了美國在印太地區經貿格局上構建邊緣化中國的一種經貿小集團的理念和思路。但他認為,現實將極大限制這一貿易協議付諸實施,且將面臨巨大挑戰。李海東説,目前美國沒有足夠的號召力和説服力,報道中提及的這些國家因與中國存在緊密的經貿關係,勢必要權衡利弊。此外,隨着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權更迭,就像特朗普上台即廢除TPP一樣,這項仍在討論中的貿易協議前景並不被看好。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透露,“拜登政府本週將就香港與新疆問題對中國實施更多制裁”,並“就在香港經商的風險向美國企業發出警告”。知情人士稱,這些風險包括“中國政府獲得外國公司在香港存儲數據的能力,以及中國最新通過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一位知情人士稱,美政府內部對是否發佈警告信息存在異議,一些官員擔心這會阻止美國公司在關鍵的金融中心運營。
李海東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上述消息説明,美國拜登政府欲動搖世界投資者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信心,用意在於盡力把有助於香港經濟發展的外企從香港勸離。李海東説,美國在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中,已把香港作為一個角逐點,長期意圖就是把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國際信譽予以削弱甚至摧毀,從而把中國內地協同香港進行發展的管理切斷。無論是反外國制裁法還是香港國安法都是防衞性的,不具有攻擊性和侵略性,與美國相關法律的制定和實踐本質完全不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對上述兩則報道回應稱,不瞭解有關情況。如果情況屬實,那麼美國就是打着制定標準的旗號,在本地區人為搞“築牆”“抗衡”。這違背經濟規律,違背地區國家共同意願,充分暴露了美方拉幫結夥遏制中國、阻礙地區國家共同發展的圖謀,註定是沒有出路的。他還説,中方一貫反對美國借香港問題干涉中國內政。美方要發佈所謂警告,是典型的政治操弄和雙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