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公園“青年抗疫突擊隊”:在抗疫實踐中收穫成長

“疫情最吃緊的關頭,正是考驗青年擔當的有利時機,也是團員青年收穫成長的最好機遇。”12月4日,天壇公園團委書記張茜手裏拿着公園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隊員的“戰地日記”和思想彙報,感慨萬千。

今年,天壇公園團員青年組成了疫情防控的“青年突擊隊”,他們積極響應北京市委的倡議,投身崗位值守、下沉社區、支援一線等抗疫行動,開展遊園安全引導、防疫知識科普、前線技術保障等志願服務活動,“他們在抗疫實踐中鍛鍊了能力,也收穫了成長。”
 
從“戰地日記”到思想彙報
 
“在方艙醫院裏的所見所聞,讓我深感醫務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的艱辛和不易。我寫了思想彙報,要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及時向組織彙報。”這段話摘自青年突擊隊員陳曉陽在方艙醫院寫的日記,她在抗疫一線負責患者轉運電瓶車的維護修理工作。

陳曉陽所在的天壇公園電瓶車班,是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青年文明號集體,曾經承擔冬殘奧聖火採集、重大外事接待等保障任務,被譽為北京市的“國賓車隊”。從11月22日起,電瓶車班張笑、陳曉陽兩名青年突擊隊員前往一線支援昌平方艙醫院,發揮職業技能優勢,保障轉運患者的電瓶車能夠正常運行。

在方艙醫院工作期間,兄弟單位的一輛電瓶車出現故障,張笑、陳曉陽迅速幫忙檢測,發現是輪胎出現問題。為保障患者的及時運轉,他們把自己車上的備胎裝到這台車上。他們敢於攻堅、樂於助人的行為受到醫院和同行的一致好評,公園黨委領導對他們的行為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安排專人及時為他們補充了新的備胎。

陳曉陽在方艙醫院參與支援任務期間,堅持每天寫“戰地日記”,同時也給黨組織遞交了思想彙報。她説,通過此次支援行動,充分感受到黨的堅強領導,感受到萬眾一心的團結奮鬥,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通過日記,我記錄了自己的成長,也把日記分享給孩子,讓他以後也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從被動工作到主動作為

青年突擊隊員李毅晨,從11月11日起下沉到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街道霞光里社區,參與社區卡口健康寶查驗、單元樓值守、核實社區居民流調信息等工作。

下沉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對李毅晨來説是一個全新的考驗,他除了做好核酸檢測、物資分發、心理疏導等工作外,還精心準備資料,耐心向居民宣傳解釋防疫政策。

志願服務期間,有一次李毅晨接到了社區居民李先生的電話。李先生週末帶孩子上課時突然得知樓內臨時封控,考慮到家裏80多歲的老人無人照顧,李先生非常着急,情緒比較激動。李毅晨用平時在公園安慰遊客的經驗,耐心向李先生及其家人解釋防疫規定、通報事情進展,反覆與街道社區幹部溝通協調。本來是一件“居民着急、社區為難”、看似無解的問題,李毅晨用了半個多小時使事情得到妥善處理,達到“符合政策、多方滿意”的效果。
 
在大家滿意的同時,李毅晨感到自己的收穫更大。他説,在社區支援期間,無論是接聽電話、分發物資,還是在社區卡口值守,學會做好居民情緒的安撫工作,對於解決事情至關重要。社區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非常不易,工作涉及每家每户,問題紛繁複雜,需要正確的政策引導、貼心的情感認同,以及耐心的溝通協調。他認為最大的收穫,就是從社區工作人員那裏學到了許多與居民溝通的方法。他説會把這些寶貴的經驗帶回本職崗位,更好地為遊客服務。
 
從個人親情到奉獻大愛

這些年輕的突擊隊員在戰“疫”過程中,有感悟,有喜悦,也有悲傷。鄔銘是公園遊客服務中心的青年突擊隊員,疫情期間,最疼愛自己的姥爺從病重住院到離世,鄔銘未能趕回去服侍一次、看上一眼,他強忍痛苦和悲傷,始終戰鬥在抗疫一線。

其他在崗團員青年和鄔銘一樣,都能克服個人和家庭的困難,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服務公園防控和發展大局,結合公園景區、門區、綠化、安全等工作實際,認真做好風險排查、環境消殺、衞生清理等工作,嚴防疫情在公共場所的傳播和擴散。在崗青年突擊隊員們積極開展“崗下一小時”志願服務活動,對遊客進行防疫知識宣傳,提示科學佩戴口罩,耐心解釋防疫政策,保障公園正常運行和遊客遊園安全。

天壇公園黨委堅持黨建帶團建,加強對共青團抗疫工作的組織領導,廣泛凝聚青年力量,充分發揮抗疫生力軍作用,為突擊隊員舉行了誓師大會,深入一線走訪慰問,鼓舞抗疫士氣,堅定必勝信心。

在參與疫情防控實踐中,天壇公園團員青年的能力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昇華,部分團幹部積極響應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抗擊疫情、希望同行”的號召,以個人名義向北京希望工程特別行動捐款。

新京報記者 史航 通訊員 田清
編輯 楊海 校對 劉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4 字。

轉載請註明: 天壇公園“青年抗疫突擊隊”:在抗疫實踐中收穫成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