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變化。
對於家長來説,看着孩子一天天長大無疑是很幸福的事情。
不過這種幸福往往維持不了很久,很多寶媽表示,等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養孩子的幸福感更多被操心和勞累所代替。
看着原本和自己親密無間的孩子突然變得叛逆,冷漠,相信家長們內心一定很失落。
案例婷婷和兒子的關係一直很融洽,孩子上中學之前簡直就是個"磨人精",天天跟在她後面撒嬌。
在兒子的眼裏媽媽什麼都是最好的,還經常把長大要孝順媽媽掛在嘴邊。但這種家庭和諧的情況從孩子上初中的時候開始就發生了變化。
婷婷發現孩子越來越不喜歡説話,有的時候回家和爸媽也説不到幾句話,吃完飯就去房間。
有一回婷婷嚮往常一樣,飯後不久開始敲孩子的房間門。沒想到孩子卻在裏面大吼:"煩不煩啊?能不能讓我安靜一會,是不是又要開始唸叨啊?"
聽到孩子這麼回答,婷婷的心都碎了,以前那個乖巧的孩子到哪裏去了?
婷婷回憶起來,其實孩子這種倔強的脾氣從小學開始就已經出現了,歸根結底原因出在學習上。
幼兒園時期她主張讓孩子玩,上了小學之後課業壓力大,她就換了一種教育方式,每天逼着他寫作業,還給孩子報補習班。
孩子當時就很不樂意,經常出口頂撞父母,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婷婷不得已只能採取嚴厲的方式,就這樣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
李玫瑾教授:當孩子開始頂嘴,父母要會説這3句話,娃未來更優秀老話説:三歲看到老。一個人的性格從小時候的表現就可以看出端倪。
孩子言談舉止中流露出來的信息,有可能就是未來他們的樣子,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多留意多觀察,若是發現不對應該及時引導。
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説過:當孩子開始頂嘴,父母要學會説這3句話,會讓孩子變優秀。
1、我知道你生氣,但我們得談談
面對孩子發脾氣,大多數父母的反應是暴怒,不是指責孩子就是冷暴力,但卻很少有人表示願意"放低身段"和孩子談談。
其實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平等的對象來對待,多和孩子交流,他們會更願意信任你。
2、你這麼説話媽媽傷心了
家長不僅要學會和孩子溝通,更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當孩子一怒之下説出傷人的話時,家長不應該和孩子"對罵",甚至在道德上"碾壓"孩子的自尊。
如果做父母的能第一時間對孩子的衝動表達出真實的感想,相信更能讓他們反思自己。
3、用其他話題引開
很多網友都回憶過小時候的經歷,和爸媽吵架最終都是在一頓飯中解決的。
一開始爸媽和孩子互相不理睬,但是等孩子生過悶氣之後,父母往往會第一時間叫孩子吃飯,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所以,在彼此關係緊張的時候用其他話題引開也是明智的選擇。
正確的引導會給孩子帶來什麼1、自我反省的覺悟
父母和孩子如果總是站在對立面,教育和批評的時候措詞太過於嚴厲甚至傷害孩子的自尊,那麼兩代人的隔閡註定越來越深。
若是父母引導的好,孩子反而有自我反省的覺悟。
2、幫助孩子控制情緒
孩子崩潰發脾氣的時候,父母如果也不冷靜下來,結果就是一家人都在生氣鬧的一團糟。
但如果父母能夠好好引導溝通交流,孩子的情緒也會逐漸穩定,今後發生類似的事情時,也能坦然面對。
每個人都有脾氣,孩子是如此,大人也一樣。但作為長輩應該先學會自我控制情緒,才能慢慢影響到孩子,否則兩顆心只會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