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統一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是我國提出的新發展格局,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國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其中中等收入羣體約佔總體人口的三分之一,保證了強大的購買基數羣體,帶來了巨大的人流、物流以及資金流。為了充分挖掘消費潛力,發揮巨大購買能力,就必須將生產與消費連接起來,一方面擴大消費範圍,提升消費水平,另一方面開拓新的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另外,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之下,還應該將國際市場納入考慮範圍之內,聯通國內、國際市場,推動建設更廣範圍、更深領域、更高效率的現代流通體系。
2020年9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對我國國民經濟循環和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問題進行了研究與討論。會議提出:“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議強調,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流通體系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特別是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流通系統發揮了重要和關鍵的作用。我國現代流通體系的現狀
流通體系的基本形成。在改革開放時期,通過引入市場機制,逐步形成了商品流通體系,加快了競爭格局的構建,推動我國流通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同時流通的國際化程度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黨和國家助推流通體系建設。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流通體系建設取得一系列明顯成效。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流通制度環境顯著改善、國家骨幹流通網絡逐步健全、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湧現等。隨着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國流通現代化水平快速提升,呈現出信息化、網絡化、集約化和智能化等特徵,智慧物流體系初步建立。據統計,截止到2020年9月,全國貨物運輸總量為324.67億噸,公路貨運量為240.61億噸,佔比貨運總量的74%;在快遞運輸方面,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收入和業務量達到了8750億元和830億件,在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我國快遞業務有望達到955億件,發展勢頭良好。
為推動現代流通體系的高質量發展,創新物流服務模式,鼓勵“互聯網+”貨運物流新業態健康規範發展,促進物流業製造業深度融合。此外,我國面向特色農產品優勢產地、集散地佈局建設17個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新佈局建設22個國家物流樞紐,致力於打造“網絡化”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
降低物流企業以及企業物流成本。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立足《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發佈了《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方案既對行動的重點做出了重要部署,又提到了保障這一行動落實的舉措。此外,國務院辦公廳於2017年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 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文件從簡政放權、降本清費,體制改革,以及互聯互通、信息化、標準化、智能化的建設等方面提了48條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
地方的政策創新。其中江蘇省通過34項措施的集中整治,實現減負。這些舉措的核心在於簡化審批檢測手續,減少不必要的費用。重慶在水路、公路、鐵路實行“路路優惠”,取消了主城區路橋的通行費、船舶的登記費、船舶及船用產品設施檢驗費。
建設統一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的建議
(一) 大力加強流通主體建設
要構建現代化流通體系,關鍵在於加強流通主體的建設。流通主體是現代流通體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可以在流通企業的品牌化建設、信息化建設上發力,完善流通企業的網絡化和信息化水平。同時鼓勵流通企業探索新的經營方式,企業之間進行聯合,嘗試開展連鎖經營,以此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率與效益。
(二) 以制度創新營造良好的流通環境
流通體系的建設依託於良好的制度環境。國家要不斷創新體制,保障流通領域的有效制度供給。一方面,要按照簡政放權的要求,減少對流通體系的制度性約束,釋放其活力,為其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在監督管理上尋求創新。在保留一部分傳統的監督方式上,通過使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手段,提升信息化水平,探索跨部門的協同監管。
(三) 大力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在加快建設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的同時,必須毫不動搖地繼續加強部分基礎基礎設施的建設,打好流通體系發展的底子。立足當下,我國綜合運輸通道發展良好,但任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在一些貧困地區,積極探討新的發展路徑,打造安全高效的物流體系。推進物流基地建設,降低成本,提速增效。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物流基地建設,完善分撥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物流體系建設,補齊冷鏈物流等短板。
(四) 以供應鏈創新帶動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供應鏈創新旨在融合創新、高效協同從生產到消費各環節、涵蓋的各產業。企業要圍繞打造供應鏈標準化、協同化、信息化、網絡化為立足點,對供應鏈過程所涉及的物流服務、採購管理、信息採集進行創新,注重龍頭企業的引導作用,發揮各服務商的一體化管理作用,推動各主體、各環節實現設施設備銜接、資源協同共享、數據交互順暢,提高流通運行效率。
(五) 引入第三方信用體系
第三方供應鏈信用體系不僅可以對平台上進行交易的企業或個體進行信用評價,同時通過大數據實現對每一筆運單業務的實時監督,讓物流管理全程真實、合規。這個由第三方平台根據貨物的真實流通數據形成的信用體系,可以使流通環節中各參與主體的利益更加透明化、系統化。(作者:廖毅,陳桓亙 分別系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