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傳宏 | 在一體化發展中把脈“龍頭”新內涵

世界城市羣一體化發展規律表明,龍頭城市的帶動作用是城市羣啓動、發展,以及走向高層次、高等級城市羣的重要環節。同時,城市羣的發展階段不同,龍頭城市對城市羣的作用也不同。一般來説,城市羣發展初期是以增長極理論為基礎的發展階段,龍頭城市的作用是集聚資源,打通“點對點”,帶動各城市加快形成增長極,城市羣表現為以規模發展為主的態勢;城市羣發展中期,對要素流動的需求不斷增加,以軸向發展、梯度理論為主導的大規模要素轉移成為城市羣發展的基礎,龍頭城市表現為集散發展為主的態勢,樞紐作用更加明顯;城市羣發展成熟階段,產業、人口、空間的分工與佈局逐步趨於穩定,龍頭城市的平台作用更加突出,帶動城市的規模、結構、功能、質量同步提升。這三種作用在城市羣的不同階段都存在,而且是交替作用的。

從歷史發展階段判斷,長三角處於城市羣從中期向成熟期轉移,長三角已經從總體規模的高速增長期逐步走向結構優化的調整期。目前,長三角各地對上海發揮龍頭作用的需求已經從單純的項目、產業、資金等要素需求,向平台化、專業化、國際化、服務化等高等級需求轉變。上海的龍頭作用在高質量一體化的主旋律下,也處於轉變調整時期,這將直接帶來未來上海“龍頭”的內涵產生更大的變化。

在資源配置維度探索優化路徑

上海的“龍頭”經驗在“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得到了邏輯性的驗證。“縱向”方面,上海長期保持高層次的資源集聚能力,在不同歷史階段始終保持“龍頭”水平;橫向方面,上海的輻射水平不斷提升,長三角一體化乃至國家區域總體發展戰略更加融合,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節點之一。這兩方面都與資源配置能力的不斷升級有密切關係。在上海與長三角雙向供給與雙向需求、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需求共同作用下,上海要把配置資源的能力“拉”出來,作為第三維度,從四個方面不斷升級。

一是拉“長板”。與發達龍頭城市相比,上海優勢不在經濟總量,在於平台,在於流量,在於資源配置能力,更在於長三角一體化。因此,要發揮上海的龍頭作用,更要推廣、複製上海的經驗,推進長三角生態示範區、G60、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放大效應和品牌效應,繼而放大區域的整體優勢,更精準、快速地向高質量一體化邁進。

二是補“短板”。在未來發展階段,長三角結構性的問題仍然會長期存在,其突出的問題是區域不平衡、城鄉不平衡、經濟社會不平衡的問題。上海同樣存在這些問題。要釐清上海的短板與各城市發展的“堵點”之間的關係,精準定位短板所在,抓“牛鼻子”,共同解決瓶頸。

三是強“底板”。上海要牽頭長三角通過頂層設計形成長三角區域安全運行的框架體系,強化安全運行“底板”,這樣才能形成保障長三角區域安全、高質量、高效率運行,為人民財產保駕護航。

四是突“頂板”。截至2021年底,上海外資企業超過6萬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到831家,外資研發中心達到506家,在全國處於領先。未來要進一步發揮上海對外開放的平台和窗口功能,並努力提升配置全球優質資源的能力,這樣才能不斷做大“蛋糕”,帶動長三角不斷突破發展的“頂板”。

在國家戰略承載地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上海是多項國家戰略承載地,也是帶動長三角率先發展的龍頭。未來更好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要體現四個方面。

一是引領層級更高。上海在發揮國家戰略優勢,打造世界級戰略性平台方面,為長三角提供高質量的集聚和輻射要素。特別是在高端資源方面,增強運作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根據需求和條件統籌佈局國際企業總部、機構總部,與蘇浙皖共享全球高端資源。另外,上海要持續投入基礎學科,並組織長三角開展基礎科學研究工作。

二是釋放空間更廣。發揮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對內對外開放兩個扇面樞紐作用,構建東西聯動、雙向開放新格局。同時,針對區域不平衡問題,要繼續主動對口蘇北、皖北欠發達城市,從共享共贏的角度擴大合作範圍。

三是融入格局更新。圍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化區域創新協同攻堅,高水平共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進一步打響G60科創走廊品牌。上海要將技術創新與平台打造相結合,通過“軟”“硬”結合,形成服務長三角的高質量公共服務平台。

四是“紅線”思維更緊。面對資源環境約束,上海要帶頭組織長三角參與國家生態保護和“雙碳”戰略,保障長三角生態安全運行。要堅持系統治理,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機制,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宗傳宏 | 在一體化發展中把脈“龍頭”新內涵


  作者:宗傳宏

  編輯:陳瑜

責任編輯:楊逸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88 字。

轉載請註明: 宗傳宏 | 在一體化發展中把脈“龍頭”新內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