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紐約地鐵發生槍擊事件。圖為民眾逃離發生槍擊事件的地鐵列車。(圖/路透社)
當地時間4月12日,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一地鐵站發生槍擊案,目前已致29人受傷,其中10人直接受到槍傷。《紐約時報》援引紐約警方官員的話稱,此次槍擊案是紐約地鐵歷史上最嚴重的槍擊事件。諷刺的是,前一天美國總統拜登剛剛宣佈了最新控槍措施,誓言“打擊日益氾濫的幽靈槍”。這一次,紐約地鐵迴響的槍聲和車廂地板上的血跡,昭示着槍支暴力早已深深根植於美國社會的肌體中,成為難以割除的“毒瘤”。
槍支暴力在美國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般的存在。12日發生的紐約地鐵槍擊案,不過是美國“可恥的槍支暴力傳統的最新一例”,而嫌疑人在地鐵車廂裏連開33槍造成10人受槍傷的結果,在美國大規模槍擊案(造成4人及以上的死亡或受傷)頻發的背景下,已是不幸中的萬幸。據美國“槍支暴力檔案”(GVA)網站統計,截至4月13日,美國今年以來已經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131起,造成143人死亡、數百人受傷。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主任瓦倫斯基2021年8月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稱,槍支暴力已經成為美國“嚴重的公共衞生威脅”,“我們必須對此採取措施。”
然而,美國多屆政府在槍支暴力問題上“有心限槍但無力迴天”。以拜登11日宣佈的控槍措施為例,其主要針對的是近年來在美國日益引起關注的“幽靈槍”問題。儘管美國司法部長加蘭稱,新規將使不法分子更難獲得幽靈槍,也有助於執法人員獲得槍擊案的線索,但這項新規仍遭到持槍團體和政客的質疑,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領導人稱這是“(民主黨人)又一項空洞的計劃”。考慮到此前民主黨政府和一些民主黨州頒佈的眾多涉槍行政令不是被共和黨政府廢除,就是在最高法院被判違憲,拜登這項行政令到底能走多遠已經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更不用説民主黨進步派其他雄心勃勃的控槍措施。4月8日,美國一個反對槍支暴力的非政府組織發表了一份對拜登政府打擊槍支暴力工作的評估報告,拜登政府最終的得分僅為“D+”。這表明,在飽受槍支暴力折磨的美國人看來,白宮在解決槍支暴力問題上的工作根本不及格。
槍支暴力頻發的背後是美國的日益嚴峻的槍支氾濫問題,而這個問題可以説是導致美國社會撕裂、政治極化的根源。美國是全球少有的“槍比人多”的國家,持槍權更是被寫入美國憲法,這意味着如果要從根子上解決美國的槍支氾濫問題,必須先從法律層面入手。然而,這在美國幾乎是一個不可能任務。一方面,美國修憲的門檻非常高。根據美國憲法,憲法修正案首先需要在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都獲得2/3的贊成票,然後再獲得全美3/4的州同意才能正式生效。美國原最高法院大法官斯卡利亞曾計算過,在美國當前體制下,只要2%的美國人就可以阻止一項憲法修正案通過。這意味着,儘管在歷次民調中都顯示,多數美國人都支持更嚴厲的控槍,但幾乎不可能通過修憲廢除自由持槍權。
另一方面,控槍問題早已不是一項關乎人命的安全問題,卻變成一個“政治問題”。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對此分歧極大,也令控槍立法變得極為困難。比如,2021年3月11日,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了兩項控槍法案,但卻未能跨過參議院這道難關。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稱,一些“紅州”出身民主黨參議員都不支持這兩項法案,而絕大部分共和黨參議員對在槍支問題上採取任何行動都猶豫不決。可以説,在美國社會持續撕裂、政治對立加劇的情況下,面對愈演愈烈的槍支暴力,美國政府註定只能淪為表面的“裱糊匠”,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現實是,在4月11日公佈管控“幽靈槍”措施當天,拜登還宣佈提名前俄亥俄州檢察官史蒂夫·德特爾巴赫出任美國煙酒槍炮及爆炸物管理局(ATF)局長一職,如果這一提名獲得參議院批准,將是ATF自2015年來首次擁有正式局長。作為美國管控槍支重要行政機構的ATF長期沒有正式領導人,這種尷尬也正是美國難以控槍的縮影。
美國土地上不斷迴盪的槍聲表明,槍支早已不是“捍衞自由的武器”,而是無情收割生命的“鐮刀”。美國人還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徹底割除這顆巨大的“毒瘤”?(聶舒翼)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