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媽,我錢丟了”,兩位媽媽不同的做法,20年後孩子性格差別很大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綜合

很多人在孩童時期都犯過同樣一個錯誤,那就是丟錢。丟錢後孩子的內心其實都是惶恐不安的,想着自己會不會捱罵、捱打,父母會不會懲罰自己。

曾有這麼一件事,莫莫和小橙是一對很好的朋友,兩個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都是同學。有一次學校組織了一次秋遊,一般每個同學都會在秋遊前準備好自己的小零食、飲料,帶在揹包裏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

莫莫的媽媽給了莫莫50元讓孩子自己去置辦要帶去秋遊的零食,小橙的媽媽同樣也給了小橙50元,兩個孩子便約定一同前往家附近的商店選購。但是兩個孩子在路上打打鬧鬧,一不小心就把媽媽給的錢丟了,任憑她倆怎麼找都找不到。

丟失了錢之後,兩個孩子只好悻悻地回家,和各自的媽媽解釋。莫莫委屈地告訴媽媽:"媽,我錢丟了。"媽媽沒有責罵莫莫,而是摸摸她的頭跟她説:"媽媽現在再陪你回去沿路找找,找不到的話這次就算了,當作我們花錢買了個教訓,下次一定要注意。"

而小橙的媽媽的做法卻與莫莫媽媽不同。小橙的媽媽發現孩子把錢弄丟了之後,便嚴聲責罵她,還用尺子懲罰打了孩子的手心,讓小橙罰站。

時間一轉眼過去了,20年後的兩個孩子紛紛大學畢業並工作了。莫莫在大學期間交了很多朋友,同學們也很喜歡她。莫莫有時候會犯錯,但都勇敢承擔,工作後自然受到了領導的賞識。

可是小橙的大學生活卻恰恰相反,小橙在大學期間人緣很差,在為人處世上也較為自卑,畢業後的她找了一份沒有晉升空間的工作湊合着生活。雖説兩個孩子同樣是丟了錢,但是兩位媽媽不同的做法,導致了20年後兩個孩子性格差別很大。

對於孩子來説,家長的打罵責罵都會傷害到他的內心。雖説"丟錢"確實是犯了錯,但是家長如果不正確教育引導孩子,反而一味責罵,只會讓孩子的性格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是自卑懦弱,另一個就是有暴力傾向。

1、安撫孩子情緒

孩子弄丟了錢,他們的內心其實比父母還要着急、恐懼,因為他們也知道自己犯了錯。家長應該先安撫孩子的情緒,讓他們明白"覆水難收"和"彌補過失",像莫莫媽媽那樣安撫孩子,就是"教科書式"的做法。

2、以保護孩子自尊心為前提做"懲罰"

保護孩子自尊心的懲罰不應該過重,比如打罵、體罰等,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最好是讓孩子手寫檢討書、保證書等等,以不涉及暴力的方式懲罰孩子。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有丟過錢嗎?孩子丟錢後,你都是怎麼做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