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運行李、停車繳費、租借充電寶……自助設備應用的生活場景越來越多,然而不少市民發現,使用那些完全“沒人管”的自助設備時,不僅心裏沒底,容易“出錯”,找客服求助也不容易。自助服務,還應有輔助服務、售後服務,別讓人陷入“無助”尷尬。
值機託運合不合規沒人指導
“一年多沒來機場,現在櫃枱怎麼改成自助托運行李了?”不久前,市民趙先生在首都機場搭乘航班時發現,3號航站樓值機區域內,30多個人工櫃枱改為了自助櫃枱。在屏幕上點擊操作、綁好行李條,完成稱重確認無誤。看着行李在傳送帶上慢慢遠去,趙先生的心裏依然打着鼓:“儘管操作不難,但沒有人提醒了,行李到底有沒有問題,心裏還是沒底兒。”
記者在機場體驗時看到,從值機選座到托運行李,一台台自助設備代替傳統人工完成登機前的各項手續。面對這些自助設備,許多旅客和趙先生一樣心裏沒底。每個步驟完成之後,往往先是愣上好幾秒種,才敢進行下一步操作。“其實就是不熟悉流程。沒人教過,怕自己操作出錯。”一位乘客説。
儘管大屏幕和設備上的觸摸屏均反覆播放着操作細節,但缺乏人工幫助時,旅客仍無可避免在操作中“犯錯誤”。一位旅客由於操作失誤,把行李條貼成了圓環狀,不過自始至終,現場的工作人員並未上前進行指正。
記者注意到,旅客使用自助設備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着一條隊伍的辦理速度。手快的旅客1分鐘左右就能辦完行李託運,慢的則需要花費3到5分鐘的時間。
停車費多扣少扣沒人商量
掃碼或者線上繳費,在全市各大停車場幾乎成為標配,省去了找現金的麻煩。然而,一些停車場出口只見自助收費設備,不見人,產生了新的“麻煩”。
記者近日在石景山區一家遊樂場停車場出口看到,一輛私家車停在出口半天不動彈,後車開始鳴笛催促。上前一問才得知,車主不會手機支付,可是欄杆旁的計時設備上,只貼了一張印着繳費二維碼的紙,連個電話都沒有,當時崗亭裏也沒有人。最終,還是後車司機好心,幫他掃碼繳費才解決了問題。
市民楊女士也在一家商場停車場遇到了類似問題,“我只停了一個半小時,要我交21元,想問問收費標準吧,連個人都沒有,最後怕影響後面車只能先交錢開走了。”楊女士事後在線提交投訴,過了快一個月才收到商家反饋的收費標準。
提起“無人”停車場,市民孫先生也一肚子牢騷。他之前圖方便設置了手機免密(不用輸入密碼)支付停車費,駛離停車場時自動識別號牌扣費。然而,他最近多次在商場停車時發現,消費後換取的停車券還沒用上,自助計費設備就搶先扣費了,崗亭裏同樣找不到管理員。無奈之下,他只好又把免密支付功能關閉了。
充電寶能借不能還沒法諮詢
使用自助設備“求助無門”的現象並非個例。隨着移動支付的普及,人們對於智能手機的依賴與日俱增,手機沒電常會影響結賬、乘坐公交地鐵。為此,越來越多的商場、飯店等公共場所配置了自助租借充電寶的設備。
上週日晚,記者在西單一家商場健身房前台掃碼租用了一個充電寶。租借過程非常流暢,歸還時卻遇到了麻煩,由於自助租借機卡槽全部放滿,充電寶無法插進卡槽歸還。記者向前台服務人員諮詢,對方表示並不負責設備運維,還不上只能就近找其他設備,看看有沒有空着的卡槽。
隨後,記者在小程序上搜索附近設備,位於這家商場的自助機都顯示“不可還,卡槽已滿”,只有附近六十多米外一家酒店有可以歸還的設備,然而自助設備位於酒店什麼位置並無提示。
情急之下,記者撥打了設備上一排字很小的客服電話,不想對方卻是機器人,對於記者表述的查找設備求助,壓根兒無法識別。等記者坐電梯下樓、進入酒店,向服務人員問詢後,在一樓一間屋子找到這台設備,被多扣了3元錢才還上充電寶。“每到晚飯點兒後,商場快關門前,還不上充電寶的人特別多,我們也沒辦法。”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説。
記者手記:不能把服務全交給機器
從人工走向自助,從陌生走向熟悉,不僅需要時間來培養用户使用習慣,同樣需要設備運維方更加周到細緻的服務。無人指導、缺乏管理、沒有客服,用户求助無門,不僅影響使用體驗,也讓自助設備的存在失去了意義。自助服務,應該是向人們提供服務的選擇增項,而不是唯一選項;提供的服務,也不能全部交給冷冰冰的機器,讓消費者承擔多出的成本。便利有温度,一切為用户着想,才應該是自助服務的發展之路。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