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吊裝工王茂光:橋樑是經濟騰飛的紐帶

 

  “吊裝工作不能抱着‘差不多’的心態,來不得半點馬虎,容不得絲毫懈怠。無論吊裝了多少次,都要有把每次吊裝當成第一次的謹慎意識,才能保證任務萬無一失。”這是王茂光對新入職員工説得最多的一句話。

  1958年3月出生的王茂光是貴州橋樑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貴州橋樑集團)的一名吊裝工人,在吊裝崗位40餘年,他幾乎參與了集團所有特大橋樑的修建工作,囊括拱橋、懸索橋、鋼構橋等高難度大橋。退休以後,集團又繼續返聘他回來工作。

63歲吊裝工王茂光:橋樑是經濟騰飛的紐帶

王茂光(左一)指導工人們作業貴州橋樑集團供圖

  1979年2月,年僅21歲的王茂光被分配到安順普定縣參與三岔河大橋修建,這也是他人生中參與第一座橋樑建設。

  “那時候技術落後、設備匱乏,全靠人工,一噸多重的塔吊,需要十幾個人耗時2個小時才能推到30米,而現在,使用機械化的方式,2個人半個小時就搞定了。”回憶往昔,王茂光不禁感嘆。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王茂光常掛在嘴邊的幾個字。在他看來,貴州特殊的地形地貌迫使橋樑建設者千方百計提升自身的橋樑技術水平。

  2008年,在重慶巫山大寧河大橋的建設過程中,由於地勢狹窄、資金預算緊張等原因,加之,新型架橋設備運輸不進來,王茂光帶領技術人員,日夜加工,經過不斷實驗與測量,將舊式架橋機不斷改進,最終,他將吊裝重量由原來的20噸提高到170噸,使大橋的T樑架設十分精確。為此,該橋創下了組合跨徑、每節段繩索吊裝重量(重量達到170t)、吊塔距離、拱圈管道直徑和吊裝高度(260m)5個世界第一,王茂光的橋樑吊裝技術再次得到提升,貴州橋樑集團也迎來了技術創新和突破。

63歲吊裝工王茂光:橋樑是經濟騰飛的紐帶

壩陵河大橋貴州橋樑集團供圖

  王茂光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隨着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目前,貴州的山區橋樑建設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世界第一座千米級山區鋼桁梁懸索橋壩陵河特大橋、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世界最高橋樑的前100名中就有51座在貴州,幾乎包攬了當今世界上的全部橋型,是名副其實的“橋樑博物館”。

  “我這輩子一共參與了40多座大橋的修建,橋樑不僅方便市民出行,還是經濟騰飛的紐帶,見證了城市文明的發展、城市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進步。”王茂光説。

  在60多歲的年紀,很多人已在家享受天倫之樂,而王茂光仍每天穿梭於工地,他將和千千萬萬個建設者們一起,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0 字。

轉載請註明: 63歲吊裝工王茂光:橋樑是經濟騰飛的紐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