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中老鐵路首趟列車開出,多圖看現場
剛剛,連接雲南昆明與老撾首都萬象的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這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首條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全線採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並與中國鐵路網直接聯通的國際鐵路。
中老鐵路全長1035公里,由崑玉段、玉磨段和磨萬段組成,是連接中國西南和中南半島的重要交通大動脈。自2016年12月開工建設5年來,中老鐵路跨越“三山”“四水”,艱難玉成。全線開通運營,老撾自此邁入鐵路運輸時代。作為中老友誼標誌性工程的中老鐵路,將為加快建成中老經濟走廊、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提供有力支撐。
中老鐵路線路北起中國西南地區的昆明市,一路向南,過中國磨憨鐵路口岸和老撾磨丁鐵路口岸,經老撾北部地區繼續向南到達老撾首都萬象市。其中,昆明至玉溪段長106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已於2016年12月建成通車;新建玉溪至磨憨段長507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新建磨丁至萬象段長422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
開通運營後,動車飛馳,昆明至磨憨最快5小時20分可達,磨丁至萬象最快3時20分可達。加上口岸通關時間,旅客從昆明至萬象最快10小時左右可達。
中老鐵路投入運營的動車組名為“瀾滄號”,是老中鐵路公司組織招標採購、中國中車集團所屬企業聯合制造的。國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設計製造過程中,國鐵集團組織中標企業,依託中國復興號動力集中動車組成熟技術,針對跨境運輸環境和線路條件,進行了適應性改進,具有技術先進、安全可靠、載客量大、乘坐舒適、運營經濟等特點。
“瀾滄號”的命名,源於老撾的古稱“瀾滄”王國和流經中老兩國的瀾滄江,寓意着兩國一衣帶水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夥伴關係。
動車組車體外觀呈流線型,採用老撾國旗色“紅、藍、白”三色塗裝,寓意“國旗之美”。動車組內飾採用“佔芭天香”、“錦繡江山”兩種主題設計。旅客信息顯示、廣播和服務標識均採用中文、老撾文、英文三種語言。
中老鐵路線路穿越眾多山脈和水系,沿線地質結構複雜,修建難度極大。特殊的地理環境讓中老鐵路擁有高橋隧比,其中國內段達到87%、老撾段達到62.7%,被稱為一條“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鐵路。
僅在全長507公里的國內玉磨段,鐵路就翻越磨盤山、哀牢山、無量山“三山”,橫跨元江、阿墨江、把邊江、瀾滄江“四水”,工程創下了多項國內第一。
承建中老鐵路玉磨段工程19標的中交一航局所在的標段,6條隧道穿越了5個斷層破碎帶,全標段富水最嚴重的景寨隧道,日均湧水量是6.6萬立方米,能灌滿26個標準泳池。近2年的施工時間,項目抽排總量達2600萬立方米,相當於把杭州西湖抽乾了兩遍。
受地下水熱活動影響,玉磨各隧普遍存在高地温現象。全長約10.68公里的西雙版納隧道是玉磨鐵路全線93座重點控制隧道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中交二航局負責施工長度為6.53公里。由於內部施工點最高温度將近40度,濕度最高達98%,就像在“桑拿房”工作,項目環境的惡劣和施工的危險考驗着全體建設者,為了給洞內降温,項目部每天至少要消耗約20噸的冰塊,累計使用達3000餘噸,比600多個成年大象還要重。
“汗珠能結露,冰山會中暑”,這是玉磨鐵路獨有的“隧洞奇觀”。前者是因為洞內濕度大,環境温度又比體温高,如同天然的桑拿房,水氣會在身上凝結成露,且流汗越多、結露越嚴重;後者主要是每天運到掌子面降温的冰磚,堆起來像山似的,冰山進了隧道也會中暑,最多6個小時就化沒了。
治水“水簾洞”,浴火“火焰山”。中國建設者用2000多個日夜,在雨林中的艱難跋涉,奏響了“冰與火之歌”,為中南半島開啓了一個嶄新的鐵路時代,實現了老撾“陸鎖國”到“陸聯國”的夙願。
攝影:劉鐵成 呂紅軍 徐遠鵬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豐家衞 通訊員 孫鈞 王琦 修明霞 李帥 梁雨微
編輯 王海萍
流程編輯 嚴聖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