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砍價”中為何不直接報底價?國家醫保局回應

近日,“70萬一針的天價藥進醫保”登上了熱搜,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視頻中,經過醫保部門八輪價格談判,原本70萬元一針的罕見病藥品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價格最終以低於3.3萬元每針的價格成交,整場談判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福建省醫保局藥械採購監管處處長張勁妮也刷屏朋友圈。對此,也有網友提出疑問,談判現場不讓企業報價,由專家直接亮出底價,看企業能不能接受豈不更直接?

“靈魂砍價”中為何不直接報底價?國家醫保局回應

2021國家醫保目錄藥品談判現場

對此,國家醫保局回應稱,根據現行談判規則,現場談判由企業方、醫保方共同參加,企業方由授權談判代表、醫保方由談判組組長主談,現場決定談判結果。首先由企業方報價,企業方有兩次機會報價並確認。如企業第二次確認後的價格高於醫保方談判底價的115%(不含),談判失敗,自動終止。如企業第二次確認後的價格不高於醫保方談判底價的115%,進入雙方磋商環節。雙方最終達成一致的價格必須不高於醫保方談判底價。談判過程中,企業授權代表可通過電話等方式請示,但應現場給出明確意見。談判結束後,無論是否達成一致,雙方現場簽署結果確認書。

談判最終能否成功取決於醫保方和企業方的底線是否存在交集。從實踐看,醫保方談判專家的職責是利用談判機制,引導企業報出其能夠接受的最低價格。也就是説,談判專家在基金能夠承受並且企業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努力為老百姓爭取更為優惠的價格,這就是“靈魂砍價”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談判底價是怎麼產生的?國家醫保局表示,談判底價由醫保部門組織專家測算產生。一方面,對於獲得談判資格的藥品,醫保部門組織相關企業按統一模板提交測算資料,主要包括:藥品基本信息,相關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等信息,意向價格,以及相應證據材料。另一方面,醫保部門組織藥物經濟學、醫保管理等專家,從藥品成本效果、預算影響、醫保基金負擔等角度開展科學測算,形成醫保基金能夠承擔的最高價,即談判底價,作為談判專家開展談判的依據和底線。

需要強調的是,在測算過程中,專家們充分借鑑藥物經濟學指南和國際最新技術方法,充分考慮我國醫保定位和市場環境等因素。同時,根據工作方案,逐一與相關企業充分面對面溝通,盡最大努力提升測算的科學性、合理性、規範性,為談判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單純的“砍價”外,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是一項系統性工作。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自5月份啓動,至11月底結束,歷經大半年時間。從流程看,主要分為準備、申報、專家評審、談判、公佈結果5個階段。

準備階段主要研究起草調整方案,廣泛徵求各界意見、完善相關規範和機制、建立專家隊伍等,做好組織和技術等方面的準備工作。

申報階段主要組織指導企業按程序做好申報、提交藥品相關信息,組織專家團隊審查申報信息並進行公示,將審查結果反饋相應企業,形成申報成功藥品名單。

專家評審階段主要組織臨牀、藥學、藥物經濟學、醫保管理等方面的專家,從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創新性、公平性等方面評價申報成功的藥品,確定調出目錄、納入談判議價等藥品名單。

談判階段包括兩個環節:一是組織專家使用藥物經濟學方法,考慮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學測算確定每一個藥品的談判底價,即醫保基金能夠負擔的最高價。二是組織專家與企業現場磋商,當場確認結果。談判成功的藥品納入目錄,談判結果確定為全國統一的醫保支付標準。談判不成功的藥品不納入目錄。

公佈結果階段主要與談判成功的企業簽署協議、發佈新版目錄等。

因此,現場談判僅是目錄調整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在“靈魂砍價”前,醫保方和企業都要開展大量準備工作,反覆論證、評審、測算、溝通,確保談判工作科學、規範、公平、公正,並全程留痕。

對於為何要開展醫保藥品目錄准入談判,國家醫保局表示,藥品談判是醫保部門與醫藥企業就藥品支付標準(獨家藥品的支付標準一般等同於其價格)進行磋商,磋商結果直接決定該藥品是否被納入及以什麼價格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根據國家醫保局頒佈的《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二條,獨家藥品通過准入談判的方式確定支付標準。

開展藥品談判,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醫保部門戰略購買的作用,對納入談判範圍的藥品,以“全國醫保使用量”與企業磋商議價,統籌實現提升基金使用效率、減輕患者負擔的目標,用有限的醫保資金髮揮最大的保障效能。同時,通過醫保基金的價值購買、戰略購買,引導醫藥產業走創新發展道路。

(北京日報客户端)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4 字。

轉載請註明: “靈魂砍價”中為何不直接報底價?國家醫保局回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