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德媒:想悄悄撤軍,拜登卻搞砸了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綜合

德國《明鏡》週刊8月27日文章,原題:拜登啓示錄 在那個悶熱的星期六晚上,他播放起那幕獨特的銀幕場景:由喬治·斯科特飾演的巴頓將軍獨自站在巨大的美國國旗前講演。這位美國二戰傳奇人物高呼:“美國人喜歡戰鬥,美國人從未打過敗仗,未來也永遠不會輸。想到失敗,就足以讓美國人感到羞恥。”這是巴頓將軍對美第三集團軍在跨越英吉利海峽前的講話。

特朗普從未這樣細膩敏感過。在看到阿富汗撤軍場面時,他馬上意識到自己該幹什麼。美國剛剛經歷歷史上最大的恥辱,這位前總統對歡呼着的粉絲們説:“與拜登的災難性撤軍相比,美國在越南撤軍看起來就是一個傑出的戰略鉅作。”在亞拉巴馬州這個夏夜,這位前總統終於發現了可以攻擊繼任者的話題。

《大西洋月刊》作家喬治·帕克近來寫道,特朗普(在感知美國人真實情緒方面)具有“爬行動物的天才”,其政治智慧很難用詞彙來描繪。他既不是明晰的分析師,也不是精明的戰略家,但他極擅長選擇正確時機捕捉獵物。而拜登原計劃悄無聲息地從阿富汗撤軍,通過結束一場不受歡迎的戰爭來贏得更多支持,如今卻因一系列的誤判和操作適得其反:美國電視台週四播放的視頻再戲劇化不過了:在阿富汗的喀布爾機場,絕望中逃離的人們為登上最後一班飛機,被撕扯着……據美國軍方報道,至少有60人在“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爆炸中喪生,其中包括12名美軍士兵。但現實可能更慘烈(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0日,已有170名平民和13名美軍士兵死亡——編者注)。拜登承諾美軍撤離後的阿富汗不會成為恐怖主義的温牀,現在聽起來像一個黑色幽默。他還在媒體見面會上承諾要追究襲擊策劃者的責任,“我們不會放過你們,你們必須付出代價。”但這也意味着他將進一步陷入一場他想擺脱的衝突。

總統的政治權威總是取決於美國人對其領導才能的信心。如今,全世界都關注着白宮的領導者。他冒險推進快速撤軍,想讓美國士兵在“9·11”恐怖襲擊20週年之際回國。然而,他為實現這一象徵性目標完全喪失理性。為此付出代價的不僅有在慌亂中被拋下的阿富汗人,這種離譜的非專業操作還削弱了這屆美國政府的國際地位,與拜登今年1月説要強勢重返國際舞台的承諾大相徑庭。當美國毫無必要地陷入如此的混亂之中,誰能再相信美國政府的領導力?

僅六週前,拜登宣稱,在他的領導下不會再現1975年西貢那樣的情況。他説得也沒錯,因為更糟的畫面已深深地印在全世界的集體記憶中:絕望的阿富汗人緊緊抓住美國軍用運輸機,然後從空中墜落。華盛頓現已開始尋找撤軍失利的“替罪羊”。一位拜登政府匿名官員説得更直白:“我們把事情完全搞砸了。”危險在於,這種混亂可能會給拜登的整個總統任期蒙上陰影。

在國內,拜登已有良好開端:剛上任就推出1.9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還為藥店和醫院及時供應新冠疫苗。但如今,疫情反撲,同時來自喀布爾的恐怖畫面讓人懷疑拜登是否真如他自己宣稱的那樣,是富有遠見和同情心的政治家。美媒已將拜登與前總統卡特相提並論,後者因在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解救人質失敗而被裏根取代。

拜登從不認為把阿富汗建成正常運轉的國家是美國的工作,曾為美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事務特使裏查德·霍爾布魯克工作的政治學者瓦利·納斯爾這樣説道。在任奧巴馬副手時,拜登對阿富汗大規模增兵計劃不置可否,但在與霍爾布魯克的秘密會談中,這位副總統説:“嗨,根本不用擔心。我們在越南已經經歷過了,尼克松和基辛格不都挺過來了嘛。”似乎那時,拜登就已胸有成竹,即不應以是否撤軍有序,而應以是否有勇氣結束一場不受歡迎的戰爭來評判總統。

參議員伯尼·桑德斯的外交政策顧問馬特·道斯説:“多年來,華盛頓的政治機構和媒體一直避免透露這場戰爭的真相。現在他們試圖將這場災難歸咎於拜登一人。”今年4月超過2/3的美國人支持拜登從阿富汗撤軍,但塔利班佔領喀布爾的畫面讓其支持率大幅降至49%。這也是拜登支持率自上任以來首次跌破50%大關。一名阿富汗前安全官員説,喀布爾有成為全球恐怖分子賭場的危險。納斯爾卻認為,塔利班不會再允許基地組織的恐怖分子網絡在其政權下繼續發展,“對西方來説,最大的危險不是穩定的塔利班政府,而是根本沒有政府。”(作者雷內·普菲斯特,寇瑛譯)

作者:雷內·普菲斯特,寇瑛譯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