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卡車IPO上市: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起壯士斷腕,戴姆勒卡車上市更像放下了包袱。
文/徐珊珊
當地時間12月10日,戴姆勒卡車(Daimler Truck)正式登陸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標誌着戴姆勒旗下豪華車和卡車部門正式“分家”。
圖片來源:路透社
據瞭解,這是1926年戴姆勒-奔馳(Daimler-Benz)成立以來面臨的第三次重大結構調整。第一次是1998年-2007年組建戴姆勒克萊斯勒(DaimlerChrysler);第二次是2007年將克萊斯勒公司售予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公司,變成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第三次便是剛剛完成了子業務拆分。
實際上,戴姆勒早在2017年就已宣佈上述重大決定,輾轉四年時間,這項決議最終照進現實。四年前,戴姆勒作出決定或許更多地出於“新能源市場起步、應對市場環境變化”等原因,然而時至今日,戴姆勒已經察覺難再扭轉局勢,不得不進行“最後一場”轉型公演。
“道不同”
戴姆勒分拆乘用車和商用車的決定,並沒有讓市場感到十分驚訝。
縱觀整個行業,傳統汽車製造商剝離子業務其實並不鮮見。包括雷諾集團、沃爾沃集團、大眾汽車集團都已將商用車與乘用車拆分開來,各自發展。尤其隨着新能源市場快速發展,拆分旗下商用車和乘用車板塊正成為越來越多車廠的選擇。
2月份,戴姆勒發佈公告稱,將對公司架構進行根本性調整,集團最遲在今年第三季度一分為二。除了讓卡車業務獨立上市外,戴姆勒集團明年將正式更名為梅賽德斯奔馳。
儘管架構調整時間較預期稍晚,但好在今年並未缺席。
綜合分析,讓戴姆勒此次一錘定音的最大原因在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勢如破竹。以中國市場為例,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市場滲透率達到20.8%。傳統車型超過五分之一的市場已經被新能源所取代,且這一數據還在不斷攀升。
全球趨勢亦是如此。碳零排放成為整個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即便是執牛耳的傳統汽車製造商,在市場地位受到威脅的當下,已紛紛或主動或被動加入電動化的轉型大軍。
而“放下包袱、瘦身減負”成了眾多車廠的戰略選擇。
之所以説戴姆勒卡車業務是“包袱”,是因為戴姆勒乘用車更偏愛於動力電池,而卡車業務則將增長押注在了氫燃料電池領域。儘管目前尚不清楚哪種技術會成為主流,但在乘用車方面,純電動技術優勢似乎更加明顯,同時受到了車企普遍採用。
兩部門發展路線不一致,分拆可以制定獨立且適宜的集團戰略,經營效率也將有所提升,避免一方被另一方拖累的場景出現。另外,戴姆勒將更名梅賽德斯奔馳,也凸顯出母集團對於乘用車的發展規劃和決心。
以“羊”補形
鑑於上市公司分拆子業務並獨立上市是一件費成本的事,戴姆勒此舉同樣地是基於“變現”需求。
一方面,戴姆勒卡車是6噸級以上卡車最大的全球性製造商。如果公司上市,將能夠拓寬自身的融資途徑,吸納各方資本滿足後續發展所需。對於母公司來説,通過出讓一部分股權獲得IPO交易現金,可以為旗下其他業務運作注入新的資本,比如乘用車的電動化轉型計劃。
戴姆勒卡車目前市值約為270億美元,戴姆勒集團持股35%。按照第三季度財報來看,該公司估值有望繼續衝高。
2021年第三季度,由於全球範圍的供應限制,戴姆勒乘用車和商用車總銷量同比下滑 25% 至 577,800 輛,總收入微幅降至401 億歐元。其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的銷量下降32%,至 383,500 輛;戴姆勒卡車不減反升,銷量同比增長 8%至 101,700 輛。
營收方面,戴姆勒財報主要披露了兩項業務內容,分別是卡車和客車,汽車和貨車業務。在兩項業務中,卡車和汽車分別佔據主導位置。可以看出,在今年第三季度,戴姆勒汽車業務收入接近卡車業務的3倍,無論是營收還是貢獻率均遠超後者,這也是戴姆勒將卡車業務分拆出去,投入全部精力發展汽車的原因所在。
再者,汽車是德國的支柱產業,德國很早就意識到電動化轉型的必要性。國家層面,不斷推動電池和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因而綜合來講,戴姆勒分拆兩部門,是自身發展所需,也是多變時局下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