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發聲,而且,隨着維權事件的爆發,個人會在一瞬間成為具有強大傳播力的超級傳播者。這是當下企業公共關係的時代背景。
具體到行業,高焦慮消費品、新品牌、平台等對公共關係需要得更多。所謂高焦慮消費品,就是要反覆去研究、去比較的消費品。汽車就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高焦慮消費品,有各種參數,性能、技術優劣之分。這就為輿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消費者、媒體、企業構成的互動,是每個企業不可迴避的問題。既然如此,企業需要以一種現實主義的態度面對世界,全面而辯證地去認識、理解它,唯有如此,方能遊刃有餘。
在這一點上,特斯拉是不及格的。作為全球級的新產品,特斯拉同時佔據了新能源與自動駕駛兩大新技術的頂端,自然一直在聚光燈下。
但人們對新事物都是不信任的,普遍會忽略它帶來的安全與便利,而着重關注其導致的風險。特斯拉、轉基因、乃至兩百年前的照相機都是如此,直到習以為常。比如,一輛特斯拉燃燒,會是一個大新聞,但實際上,每天都有汽油車燃燒的事件,公眾並不會關注。
面對這種情境,正常的企業公關應該持有一種坦誠開放的柔性姿態,而特斯拉卻恰恰相反,選擇與“企業的上帝”——客户硬剛。結果,經過此次事件,特斯拉剎車失靈成為很多消費者心中一個標誌性的印象,而消費者心智是市場營銷的關鍵。
因此,真誠而負責任地企業公關至為必要,要做好溝通,做到謙遜、小心。回到此次事件,消費者維權無門這是事實,但原因是多方面的,推動因素其實是情緒。在此之前,因為缺乏有效的對話,社會對特斯拉的不滿情緒已經在明顯積累,這一事件就是一個導火索,瞬間點燃了火藥桶。即使如此,特斯拉依然展現了它習慣性的傲慢,結果又引發了第二波輿情,遭到更猛烈的批判。
公關並非只是宣講者,也是傾聽者。2020年10月,特斯拉解散了其美國公關團隊,對外事務副總裁表示:“時間和金錢都應該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企業在PR(公關)和營銷上的花費,最終買單的都是消費者。”
但是,公共關係部門是企業傾聽消費者意見的渠道。唯有傾聽,才能瞭解。關切消費者的聲音,及時回應消費者的呼聲,是包括特斯拉在內所有企業都應該、也必須做到的事。的確,所有的公關危機總能扛過去的,但問題是,要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