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rw
米-24D是1980年前蘇軍直升機部隊的主力型號
冷戰時期,美國為首的北約和蘇聯為首的華約在西歐陳兵百萬,雖然雙方沒有直接爆發大規模的戰爭,但是雙方重兵集團都給了對方十足的壓力。對於北約而言,面對蘇聯方面的常規軍力優勢,其一直希望瞭解蘇聯方面計劃的對於西歐地區實施大縱深作戰的具體細節和主要技術裝備,美軍方面一直希望偷到一架蘇聯頂尖武裝直升機,以此評估蘇聯集團軍下屬的空降強擊部隊的作戰能力,雖然美軍最後得償所願,但是其獲得米-24的手段太過匪夷所思。
北約正面的波蘭等國家軍隊也裝備了米-24
1987年,利比亞方面同乍得爆發戰爭,乍得在西方的支持下在地面戰鬥之中迅速擊潰利比亞軍隊,匆忙撤退之中的利比亞軍隊忘記炸燬其停放於機場的進口自蘇聯的一架米-24D武裝直升機,發現米-24D的乍得軍隊迅速上報,之後得到消息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與乍得政府的交易獲得了這架武裝直升機。
美軍在偷運米-24D上花了一番心思
然而,獲得米-24D只是第一步,如何將其從非洲運回美軍基地則成了大問題。雖然利比亞軍隊在地面戰鬥之中遭遇了潰敗,但是其前沿陣地距離停放米-24D的機場仍然相當近,不論是採用步兵分隊偷襲還是炮兵分隊火力急襲的方式都可能會將米-24D摧毀於該機場。為了迅速運走這架米-24D,中央情報局方面得到了美空軍C-5運輸機的支持,使用C-5運輸CH-47“支奴幹”前往目標點後,由CH-47接力將米-24D吊運至美軍基地。後續的行動相當順利,CH-47經過空中加油機的支持,飛行800公里後抵達了美軍基地。
美軍後來“繳獲”了更多的米-24用於測試
在經過對這架米-24D進行拆解和測試之後,美軍發現,米-24D雖然在火力配置上極其兇悍,但是缺乏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的支持,諸如敵我識別天線、火控系統以及導彈來襲告警裝置等等要麼是技術水平相對落後要麼是處於缺裝的狀態。然而,美軍對米-24D的認識真的能客觀準確的反映蘇軍的現狀嗎?
米-24V才是米-24家族之中產量最大的型號
對於美軍而言,他們拆解和測試的是一架簡化版本的米-24D。蘇聯方面向利比亞提供的米-24D拆除了敵我識別系統、導彈告警和反制系統在內的多項電子系統。蘇軍自用版本的米24D在上述設備的支持下於阿富汗戰場上的表現優異——按照蘇軍第40集團軍的統計數據,1985年平均擊落一架米-24D需要消耗15枚便攜式防空導彈,而在1986年,這一數字上升到30枚以上。
俄羅斯陸軍目前以強化夜戰能力的米-24PN作為裝備型號
更為關鍵的是,蘇軍的空降強擊部隊和武裝直升機部隊在1985年開始接受米-24V和米-24P,其中米-24V在米-24E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對於反坦克導彈的攜帶量,達到了12枚,在蘇軍進行的火力測試之中發現,1個6架米-24V組成的編隊可以在一次出擊之中消滅對方25輛以上的坦克和裝甲車輛。而米-24P(P型為格鬥型)則將12.7毫米機槍更換為23毫米機炮,在保留原有的對地打擊能力的同時強化了直升機空戰能力。美軍在偷取裝備上有一套,而蘇軍在裝備保密上也留了一手,雙方的智鬥也令這段離奇故事平添了不少傳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