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確保川南城際鐵路新線建設有序推進,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全過程參與施工各環節,為川南城際鐵路接管後的安全運營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圖為2月25日,公司職工正在盯控接觸網架線施工。 胡志強攝(人民視覺)
2月27日,在杭紹台城際鐵路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桐嶼街道路段,中鐵電氣化局的建設者正在鐵道線上安裝隔音設施。 蔣友青攝(人民視覺)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建成後,京唐城際、京濱城際等將在這裏交會。圖為2月19日,工人正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施工現場忙碌。 孫立君攝(人民視覺)
天津市開建第一條市域(郊)鐵路、上海市首條市域鐵路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北京市第5條市郊鐵路將開通運營……近期,多地市域(郊)鐵路建設迎來新進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明確,將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未來五年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計劃新開工建設市域(郊)鐵路和城際鐵路約1萬公里。市郊(域)鐵路有何特點?其加快發展能給你我生活和都市圈發展帶來什麼改變?未來如何推進?
單程通行時間不超1小時
談起重慶在建的市域(郊)鐵路璧山至銅梁線,家住銅梁的梁慧充滿期待。“每次從銅梁開車去主城區至少要一個半小時,如果趕固定時間發車的大巴,時間更長。但聽説璧銅線和27號線都開通以後,從銅梁到主城區只需要40分鐘。”
璧銅線全長37.5公里,設計時速140公里,車站9座,預計2023年建成通車。重慶市鐵路集團璧銅線節點工程項目部副經理梅麟介紹,目前,璧銅線節點工程的樁基、承台等下部結構已經完成了85%左右。項目建成後,銅梁至璧山只要28分鐘,可與軌道交通1號線和即將開工建設的27號快線對接,只需一次換乘便可通達主城中心九區和重要交通樞紐。同時,璧銅線位於成渝城市羣發展主軸,可實現向遂寧、綿陽、成都等方向拓展與銜接。
近年,多地加快推進市域(郊)鐵路建設。業內人士指出,相較於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及地鐵,市域(郊)鐵路在服務範圍、開行速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市域(郊)鐵路服務範圍一般在50-100公里,設計速度為100-160公里/小時,平均站間距原則上不小於3公里,早晚高峯發車間隔不超過10分鐘。
發展市域鐵路連接的通勤圈,北京市起步較早。2017年以來,北京相繼建成、開通4條市郊鐵路線路:2017年,開通城市副中心線和懷柔-密雲線;2020年6月,開通通密線,串聯城市副中心與順義、懷柔、密雲等區和懷柔科學城、雁棲湖國際會都等重點功能區;2020年底,市郊鐵路東北環線建成。至此,北京市郊鐵路線路達到5條,運營里程達428.3公里,車站26座。
在長三角,上海在首條市郊鐵路金山鐵路的基礎上,於2020年底全面開建其首條市域鐵路——軌道交通市域線機場聯絡線。該線路由浦西段、浦東段和跨越黃浦江的越江段構成,全線共設虹橋站、張江站、浦東機場站等9座車站,全長68.6公里,計劃於2024年底建成投運。該項目建成後,將採用軌道交通式的公交化運營方式,設計運行時速為160公里,比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快了約一倍。屆時,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與浦東國際機場兩大樞紐將實現快速互聯互通,往返兩地的公共交通通勤時間將由90分鐘以上縮短到40分鐘以內。
“從佈局範圍來看,市域(郊)鐵路主要佈局在經濟發達、人口聚集的都市圈內的中心城市,聯通城區與郊區及周邊城鎮組團,採取靈活編組、高密度、公交化的運輸組織方式,重點滿足1小時通勤圈快速通達出行需求。”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兆安説。
市域軌道交通建設需求巨大
“建設市域(郊)鐵路不僅可以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滿足市民通勤需求,而且能加快都市圈一體化進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並擴大有效投資,推動都市圈經濟社會發展。”張兆安説,但目前一個客觀事實是,中國市域(郊)鐵路發展還比較滯後,線路少、里程短的問題尤為突出。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李連成表示,相比發達國家,中國支撐現代化都市圈發展的市域(郊)鐵路薄弱,各類具有市域(郊)鐵路功能定位和技術標準的線路僅1100公里左右。放眼紐約、東京、倫敦,都有數倍於城市軌道交通的市域(郊)鐵路,而中國市域(郊)鐵路僅為城市軌道交通里程幾分之一。
以北京和上海為例,二者市域(郊)鐵路里程目前分別為400多公里和56公里,但這兩個城市的地鐵里程均在600公里以上。東京、紐約等國際大都市圈,城市地鐵里程都只有300餘公里,而市域(郊)鐵路里程均超過1600公里。對比發現,中國城市羣、都市圈的軌道交通網絡結構“倒掛”現象較為嚴重,影響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效率。
李連成認為,市域(郊)軌道交通是中國交通運輸的短板、都市圈的薄弱之處,這意味着巨大的建設需求。
“希望璧山至銅梁線早日開通,這樣就能少花點時間和精力在路上,多陪陪家裏人了。”在重慶工作的蘇敏表示,自己的工作單位在主城區,但父母都住在銅梁,由於路途遠、交通不便,每次回家都是待不了多久就要急匆匆地去趕回主城區的大巴車。
規模不足之外,班次密度低、換乘不便捷也困擾着不少市民。“每天下班回家的時候,如果趕不上下午6點57分那班車,就得再等1個多小時。常常是為了趕一班車被迫調整自己的工作時間和進度,即便這樣,有時也會掐不好時間,只能多花錢打車回家。”每天搭乘上海金山鐵路列車上下班的李穎説,“另外,換乘地鐵時還得過閘機口出站,經過一條長長的通道再進站,很不方便。”
規範缺乏是另一個問題。中國鐵建鐵四院線站院副總工程師石建文説,未來五年,市域(郊)鐵路建設規模將顯著增加,到2025年基本形成區域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骨架網絡。然而,在市域(郊)鐵路建設實踐過程中,存在項目功能定位把握不準、建設標準不統一、車輛裝備不統型等問題,給設計、審查、建設帶來一定的困難。
避免過度超前或重複建設
未來如何推進市域(郊)鐵路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部門前不久發文提出,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重點支持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財力有支撐、客流有基礎、發展有需求的地區規劃建設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強化都市圈內中心城市城區與周邊城鎮組團便捷通勤,其他條件適宜地區有序推進。
抓住機遇,不少地方推出市域(郊)鐵路建設新計劃。日前,天津市發佈市域(郊)鐵路專項規劃,明確提出規劃形成由7條走廊線和2條聯絡線構成的天津市域(郊)鐵路網絡,共9條線路,總規劃里程681公里(其中新建494公里、利用既有鐵路187公里)。津城核心區與靜海城區之間快速聯繫線路——津靜線市域(郊)鐵路今年開工建設。四川提出,今年大力發展成都都市圈,加快成都外環鐵路和成德、成眉等城際、市域(郊)鐵路前期工作。安徽明確,“十四五”期間加快推進巢馬、淮宿蚌、六安-安慶、阜淮等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項目建設。
張兆安認為,加快建設的同時,要特別注意明確市域(郊)鐵路的定位,既要跟高鐵、城際鐵路和地鐵區別開來,又要加強銜接。一方面,公交化是市域(郊)鐵路相比干線鐵路、城際鐵路更加突出的特點,市域(郊)鐵路要充分考慮乘客出行需求,早晚高峯要高頻率開行、提供公交化服務;另一方面,要避免把市域(郊)鐵路建成地鐵,二者應形成互補的關係。
在建設規範方面,市域(郊)鐵路日前迎來新的行業標準。2月1日,國家鐵路局發佈的行業標準《市域(郊)鐵路設計規範》正式實施。該規範涉及投資建設標準、運輸組織及客票服務等多個方面,如在便捷換乘方面,強調市域(郊)鐵路注重車站的一體化設計,為無縫銜接、高效換乘創造條件。客票服務方面,提出市域(郊)鐵路乘車憑證可選用電子客票(如二維碼、身份證)、生物特徵票(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乘客出行更加智能便捷。
“市域(郊)鐵路發展不能‘單打獨鬥’,從中央到地方,都要加強協調,與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形成網絡層次清晰、功能定位合理、銜接一體高效的交通體系,推動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在都市圈內高效流動。”張兆安説,此外,應有序推進新建項目,合理降低工程投資和運營成本,確保建設時機、規模與城市發展需求、財力相匹配,避免過度超前或重複建設。(邱海峯 張梓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3月03日 第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