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宗媛媛 李松林
今年,約89萬人報考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再創歷史新高,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加入社工隊伍。
從幫扶弱勢羣體到參與疫情防控,從服務城市社區到參與農村建設,社工正在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參與者。
體驗
轉行從事社工 幾乎全天待命
“那天小區居家隔離的約有30户,同事挨家挨户上門,我核對流調錶,幾乎‘長’在椅子上,沒工夫喝水,吃飯也不在點兒。”中秋假期第一天的工作場景,社工李響印象深刻。她説,成為社工的一年半里,自己對社工有了更深的感悟,“給居民服務,一忙起來就沒有休息的概念,可以説24小時待命。”
李響是北京姑娘,1994年出生的她是北京新天地社區年紀最小的社工。2016年本科畢業後,她在一家新媒體公司上班。工作幾年後,出於職業規劃等方面的考慮,李響在2020年通過了社工的招考考試,於2021年1月正式上崗。原本,她以為社工工作會相對輕鬆一些,但緊接而來的工作,讓她感到各行都有不易。
北京新天地是一個大型社區,16名社工要為社區4300多户居民服務。社區進行大規模核酸篩查時,李響和同事身穿“大白”走上一線;脱下防護服後,她要忙着接收流調錶、核對居民及同住人信息;核對完畢後,又需要與相關居民溝通回家、協助上門做核酸。“我們經常夜裏接到電話,有居民詢問居家隔離政策的,也有需要解彈窗的,還有進京檢查站民警打來核對人員信息的,什麼樣的電話都有。”
社工李響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社工的工作遠不只是防疫,在北京新天地社區居委會服務站,一些社工也負責政務類的公共服務諮詢接待。比如社保事務、計生政策、黨務和居務工作等等。除此之外,社工還和社區居委會一起,承擔着青少年老年羣體公益理髮、親子互助、單元樓門建設、小區環境整治等工作內容。“社工的工作牽涉面很廣,大小事情都要做。”
社工李響在工作中
雖然基層工作繁雜,但接地氣兒的內容,也讓李響感到充實且心安。眼下,她給自己設定了目標,在做好手頭工作的基礎上,儘快把社工資格證考下來;未來,她還想考在職碩士研究生。“這樣的話,專業性更強,選擇也更廣一點。”
堅守
參與村莊治理 培育本土力量
從學社工到做社工,年紀輕輕的周偉靜跟社工打交道已經整整10年。2018年,結束了6年社工專業學習的她加入位於大興區魏善莊鎮的益民農村社工事務所,正式開啓社工的職業生涯。
周偉靜的老家在河北邢台,之前對北京的農村地區並沒有太多瞭解。初來乍到,這裏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但這難不倒有專業知識傍身的她。
“挨家挨户走訪調研,用‘拉家常’的方式詢問村民的基本情況,包括需求、愛好和特長,形成調研報告,這樣後期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也方便動員更多村民參與到文藝活動和志願服務中。”做完前期的全面摸底,周偉靜心裏有了譜。
“通過提供基礎服務,可以讓社工更好地融入當地,與村民建立信任關係。我們又根據村莊文化特色舉辦大型社區活動,如趙莊子村的羣眾文化藝術節、慶豐收捕魚文化節和慈善公益節三大品牌節日,挖掘村莊內生力量,提升村莊凝聚力。”周偉靜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本土資源被調動起來,“岳家務村的鄉村書吧和南田各莊村的巧娘工作室,也都煥發出新的活力。”
社工周偉靜在給孩子們開展活動
去年10月,魏善莊鎮成立了大興區首個鎮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十餘個村級社工站,這讓周偉靜振奮不已。“明顯感覺到各方對社會工作的重視程度在提高,在區、鎮、村三級社會工作體系下,我們的各項工作逐漸規範化。”
目前,魏善莊鎮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各村級社工站都成立了各自的志願者隊伍。“中心的志願者隊伍已經有23名兒童加入,他們既在中心組織的書香閲讀等活動中享受服務,又參與到為老服務當中。”周偉靜談到,本土社工的培育工作也陸續推進。“本土社工對村莊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環境都比較熟悉,不容易踩雷,關係網絡也發達,有利於建立信任並開展工作。”在社工們的鼓勵下,一些賦閒在家的媽媽和參加活動的年輕人通過培訓和實踐,也加入到魏善莊鎮的社工隊伍當中。
如今,魏善莊鎮成了周偉靜的第二故鄉。“走在村子裏,叔叔阿姨見面就會跟我打招呼,爺爺奶奶會關心我的生活情況,夥伴們會在工作上給我出點子,讓我收穫了滿滿的歸屬感。”
深耕
服務困境兒童 助力社區建設
與周偉靜一樣,1994年出生的梁瀟也是科班出身的“老社工”。2017年,23歲的她在香港讀完社工專業碩士,一回來就成立了北京市昌平區政橋社會工作事務所。
“我本身是昌平人,所以傾向於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裏用所學知識開展服務。”今年,梁瀟所在的社工事務所通過昌平區2022年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的申報,中標春風計劃——特殊困境兒童社交能力提升干預項目。“這是落地迴天地區的延續性項目,主要為北京京都兒童醫院的血液病患兒和家屬提供探訪、陪伴服務,並開展朋輩羣體的小組活動。”
在梁瀟看來,這項工作對社工的要求其實很高。“剛來的同事第一次到病區探訪時,不知道該怎樣跟患兒接觸。看到有的孩子因為做骨髓穿刺承受巨大痛苦而大哭時,自己也會跟着落淚。”據梁瀟介紹,社工事務所會定期招募志願者,安排培訓後,給大家準備手工材料或繪畫工具,把服務送到病房。
“我們要盡力挖掘他們的特點,比如,有個孩子剛住院時非常焦慮,親子關係也不太好,但我們發現孩子對色彩特別敏感,平時喜歡畫畫,於是專門找來有繪畫特長的志願者提供陪伴。”一次活動中,這個孩子為春風計劃設計徽標,讓梁瀟頗為感動,“小朋友畫了一位長髮飄飄的姐姐,微笑着站在春風拂動的草坪上。孩子説,我們就像那個姐姐一樣帶去温暖,我們聽了心裏也感到很温暖。現在孩子痊癒出院了,我們特別欣慰。”
除了幫扶弱勢羣體以外,梁瀟還致力於開展社區工作者的培育和增能。“很多社區工作者並沒有系統學習過社會工作的相關知識,不知道該如何運用專業的技巧和方法,我們就結合實際需求量身定製解決方案。”在迴天地區,梁瀟和同事們陸續為二十多個社區開展小組工作,內容涵蓋情緒疏導、自我成長、團隊建設等多個角度,幫助社區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相比起十年前剛剛接觸社會工作時,梁瀟發現公眾對於社工的認知有了顯著提升,社工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同行逐漸多了起來,不再是獨行俠的感覺,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人加入社工隊伍。”
社工發展史
1979年,國家決定恢復社會學學科建設,社會工作課程作為應用社會學在一些大學恢復起來。
1988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設立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標誌着我國社會工作正式恢復重建。
2004年,《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標準》出台,標誌着社會工作職業制度在我國正式建立。
2008年,首次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進行。13.3萬名考生參加了考試,20086人取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4105人取得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
2015年,社會工作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意味着“社會工作”正式納入頂層設計,成為國家社會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之一。
2018年,人社部和民政部聯合印發《高級社會工作師評價辦法》。高級社會工作師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大綱、統一命題、統一組織。
2022年,約89萬人報考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再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