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新版佩戴口罩指引,公眾心裏有底了 | 新京報快評

發佈新版佩戴口罩指引,公眾心裏有底了 | 新京報快評

精準防疫體現在口罩佩戴上,就是因地制宜,採取差異化的佩戴方式。

發佈新版佩戴口罩指引,公眾心裏有底了 | 新京報快評
▲資料圖。圖/新華社

文 | 羅志華

據國家疾控局官微4月12日消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疫情防控組印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公眾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以下簡稱《指引》),對應佩戴、建議佩戴、可不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場景,以及在不同情形下的口罩選擇、相關注意事項等進行了規範。並明確各地各部門可根據本地和行業實際,參照本口罩指引制定本地和本行業的口罩指引。

在持續3年多的防疫過程中,外出自覺佩戴口罩已成為民眾的一種習慣,不久前,多地推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以不佩戴口罩等措施,引發了民眾的廣泛關注。有人擔心或不解,佩戴方式的調整對防疫會帶來哪些影響,在不同場所又該如何佩戴口罩。此時推出這個口罩指引,可起到解疑釋惑的作用,讓公眾心裏有了底。

在防疫政策大幅度優化調整之前,佩戴口罩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外出儘量佩戴口罩即可。但當前疫情形勢明顯好轉,新冠病毒感染已恢復“乙類乙管”,倘若再採取簡單和比較單一的口罩佩戴方式,就難以適應不同的情形和場景。精準防疫體現在口罩佩戴上,就是因地制宜,採取差異化的佩戴方式,也唯有如此,才能將科學防疫落實到口罩佩戴這個細節。

根據《指引》內容,從應該佩戴口罩的幾種情形或場景來看,保護易感人羣,是細化佩戴口罩方式的主要目的。無論防疫措施如何優化調整,易感人羣始終應該是優先保護的對象,醫院裏的病人,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裏的脆弱人羣,托幼機構、學校、校外培訓機構裏的孩子,感染或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等,都需要通過規範佩戴口罩得到特殊的呵護。

此外,規範佩戴口罩者既可能是易感人羣,也包括為他們提供服務的醫護、餐飲、保潔、保安等公共服務人員,以及陪診、陪護、探視人員等。進出這些特定場所的相關人員仍然認真佩戴口罩,具有切斷傳播途徑的作用。

《指引》中有些情形或場景只是建議但不要求佩戴口罩,是因為如何佩戴口罩,還需要充分尊重場景和個人情況的多樣性。一些公共場所既可以規範佩戴口罩,也可以不佩戴口罩,如何選擇,取決於個人的不同情況。

個人對自身情況最瞭解,在這些非緊要情形或場景,可採取分類佩戴方式,讓決定權交給個人,有利於讓民眾作出最契合自身實際的選擇。

還要看到,細化口罩佩戴方式,不僅為了精準防控疫情,也是為了維護好防疫之外的健康。佩戴口罩既可減少感染的機會,但也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呼吸,當一個人處於運動狀態時,佩戴口罩可能導致呼吸困難。3歲及以下嬰幼兒的肺功能還不夠健全,呼吸的頻率也很快,長時間佩戴口罩也不太合適。再有就是在校期間的學校師生、經常做健康監測的特定人員、以及普通人身處露天廣場或公園等室外場所時,佩戴口罩的必要性不大,在此情形與場景下不佩戴口罩,就可暢快地呼吸。

總體看,《指引》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但落實這個指引,讓口罩發揮出促進健康的更大作用,離不開民眾對口罩指引內容的透徹理解和密切配合。

民眾只有充分掌握《指引》中所區分的應佩戴口罩、建議佩戴口罩、可不佩戴口罩三種不同的情形與場景下,對佩戴口罩的不同要求,並對自身情況充分了解,才能在具體的情形與場景之中作出正確選擇。

撰稿/羅志華(醫務工作者)

編輯/遲道華

校對/趙琳

發佈新版佩戴口罩指引,公眾心裏有底了 | 新京報快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6 字。

轉載請註明: 發佈新版佩戴口罩指引,公眾心裏有底了 | 新京報快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