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全球糧食體系轉型提供強有力融資支持”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原創稿
人民網羅馬7月29日電 (記者葉琦)《2021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展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陷入極端貧困的人口從1.19億增加到1.24億,這是20多年來全球極端貧困人口首次上升。報告中強調,除非立即採取實質性的政策行動,否則新冠疫情、衝突與戰亂、氣候變化等三大挑戰將無法實現全球到2030年消除貧困的目標。多家聯合國機構共同發佈的《2021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估計,2020年全球共有7.2億至8.11億人面臨飢餓威脅,近23.7億人無法獲得充足食物。按此趨勢,要在2030年實現零飢餓目標,全球將有近6.6億人的飢餓問題有待解決。
近日,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助理副總裁吳國起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行動十年”倡議的重要活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宣佈於2021年9月舉行聯合國糧食體系峯會,無疑將在凝聚國際社會政治共識、通過新的大膽舉措實現全球糧食體系轉型方面發揮戰略引領和推動作用,為實現消除貧困和零飢餓兩大目標註入強大動力。“經過半年多的廣泛磋商和精心籌備,聯合國各成員國政府、發展夥伴、學術機構、私營部門和民間組織等各方面代表於本週齊聚意大利羅馬召開預備會,為9月份聯合國糧食體系峯會進行了充分的政策準備。”吳國起談到。
糧食體系是為人類提供食物和營養的所有活動的統稱,涵蓋糧食生產、收穫、加工、運輸、營銷、消費等各個環節。在吳國起看來,新冠疫情充分暴露了全球糧食體系的脆弱性,也進一步凸顯了打造更加公平、更有韌性、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糧食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聯合國糧食體系峯會羅馬預備會上,各方普遍認為,實現全球糧食體系轉型,亟需多渠道動員各方資金,建立可持續的融資支持體系。
受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低收入國家經濟形勢異常嚴峻。世界銀行預計,2022年低收入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比疫情暴發前的預測低4.9%,為20年來最低值。吳國起認為,因財政空間有限、債務負擔沉重和貿易投資下滑,低收入國家將無力增加疫苗採購等應對疫情支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更加依賴官方發展援助、公共和私營部門投資以及僑匯收入。“研究顯示,僅為到2030年前實現零飢餓一項目標,年均資金需求就高達330億美元,遠遠超過目前140億美元的實際融資規模。”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作為唯一致力於消除農村貧困的聯合國專門機構和國際金融組織,積極參與糧食體系峯會的籌備和成果設計,呼籲國際社會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推動各方將小規模農户和廣大農村民眾置於糧食體系轉型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核心地位,運用自身豐富經驗和知識積累,為制定全球層面以行動為導向的糧食體系可持續轉型承諾貢獻智慧。
在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與有關成員國共同推動的倡議中,全球“公共發展銀行聯盟”引起了積極反響。吳國起介紹,目前,全球公共發展銀行提供的融資佔農業領域總投資的三分之二,在全球可持續融資機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繼6月底在意大利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外長和發展部長會議發表《糧食安全、營養與糧食體系馬泰拉宣言》對該倡議表示歡迎和肯定之後,糧食體系峯會羅馬預備會再次強調了依託各國公共發展銀行和國際金融組織,撬動更多私營部門投資的重要性。相信在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聯合國糧食體系峯會將成為推動全球糧食體系轉型、實現消除貧困和零飢餓目標的新的歷史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