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規定,進口冷鏈食品沒有檢驗檢疫證明、沒有核酸檢測報告、沒有消毒證明、沒有追溯信息的,不得上市銷售。
這背後是進口冷鏈食品“物傳人”成為了中國局部疫情反彈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11月23日,最近14天來全國四省(市)報告確診18例、無症狀感染2例,其中:天津確診8例、上海確診7例。這兩地的疫情均起源於海外入境的貨物。
上觀數據根據公開資料梳理了自7月起的中國進口冷鏈貨物新冠病毒檢測陽性事件,至今共46起,11月單月就有28例,超過一半。
一方面是因為11月《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出台後,檢測加強陽性數量激增。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步入秋冬時節多國疫情再次深陷困境。從檢測陽性的進口食品來源國來看,南美洲厄瓜多爾、巴西、阿根廷產品數量最高。
從種類來看,檢測呈陽性的進口冷鏈產品種類已經從魚蝦等海產品,擴大到豬肉、牛肉等畜禽肉類產品↓
此前,在國務院的“抽檢”制度下,全國各省市對冷鏈貨物的檢測標準不一。只有部分省市採取了全覆蓋檢測,例如武漢市執行“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全覆蓋”,河北省建立“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未錄入系統的進口冷鏈食品不準上市銷售。
上海於11月16日零時起啓動“中轉查驗庫”,除已由海關檢測和消殺的可以直接放行外,高風險進口冷鏈食品必須統一進入中轉查驗庫進行核酸檢測和外包裝消殺,檢測結果陰性後,才能放行進入下一環節生產經營單位。
這46例進口冷鏈新冠病毒檢測陽性時間線如下,其中43例是由海關或防疫部門主動出擊檢測發現陽性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