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尼姑庵,不設香火只種花,看完都想去出家了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
供花,就如同供養自己一顆心,無論外音多紛擾,我自清淨如花。
/
大理蒼山山腰上有一座尼姑庵,不設香火,種了滿院花草、多肉,以花禮佛,被稱為中國最美尼姑庵。關閉半年後,庵堂又迎來了熙熙攘攘的信眾。
很多人説:“不要再為庵堂宣傳發聲,人多了就毀了庵堂的清靜。”是的,但妙慧住持説:“這對出家人來説更是一種修行,因為清淨是容易的。”
當每個人都意識到,一絲一毫的嘈雜熱鬧都與自己有關,修正行為的時候,庵堂的清靜才是真正的清靜。
寂照庵建於明初,沒出過有名的比丘尼。可以想象,假如沒有滿徑花香,不會有人花40分鐘爬上去看,更何況修建前,這裏破敗冷清,有一年起大風,還把屋頂給刮掉了。
“不知道房子怎麼建,也沒有搞過建設。後來幫我設計這個房子的人,偶爾就來寂照庵。”就商量着怎麼去做,當然是沒有錢的。
換下的磚頭放好,重新用,不夠時就去山裏背石頭。山裏冷,要做壁爐,瓦片是從老房子裏撿來的,好的碎塊的堆疊好就做成了。沒有錢買椅子,就用蒲團,把鐵絲彎一彎做個託。
就這樣蓋一蓋,停一停,有點錢了又動一動,斷斷續續花了兩年。
修建之前,尼姑庵就有許多花草,都是妙慧法師從外面帶回來的,自己育苗。一年年的照顧,建成之日,庵院也變成了百花滿園。
院子的檐下是一些小吊盆,有五顏六色的酢(cù )漿草,和冬天收集來的松果,長短不一的線掛着,儼然一個花簾。
栽種多肉的花盆,有拾來的破瓦罐、廢棄的竹籃、老朽的枯木,一一清理,裝入泥土。從育苗開始,日日照顧,第二年常常就能鑽出生命中的第一朵花,心誠則事成。
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中的第一位,修十種功德。“處世如花,身無臭穢,身常香潔......”生活於人世間,供養性情與花一般潔淨,馨香心不染。
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鮮花供佛前。供花,就如同供養自己一顆心,無論外音多紛擾,我自清淨如花。
素菜是妙慧法師每日清晨做完早課後,到菜市場去採購。有時收集農户種的,三五人家就有一個菜的量。回來柴火大鍋煮,放辣椒、油和鹽,不吃味精。做飯的阿姨是義工,大多都是村裏人。
每到開飯時間,比丘尼便拿着牌子提醒:吃多少打多少,不能浪費,浪費一粒米罰跪一炷香。
渡他們多吃素少殺生,或是佈施一種善念,“我們這個齋飯就這樣吃起來,福報就從那麼一點點求來的啦。”妙慧法師説。
然而常來吃齋飯的人發現,人多了以後,給師父造成了許多困擾,庵裏也不堪重負,現在只有初一十五免費施齋。
修行講緣,但佛性卻是可求。佈施的善男信女,做飯打掃衞生的義工,吃了齋飯是人們,有善性。有過錯的人,意識到錯誤,放下私利,感而遂通,也有了自己的善性。
師父相信,人雖非完人,卻都是佛性之人。只是路還尚遠,需要慢慢修正。
所以常有人説:“這樣的地方被大家發現固然是好,但還是希望給她一份安靜。” 言語裏有一種被過多打擾的無奈。
只是修正的往往並非只是庵堂本身,更是我們自己:
靜靜而來,靜靜而去。
妙慧法師説,比起清淨,在熱鬧人市修行,更加難。
這個難,給了師父,同時也給到了我們。
1. 寂照庵公眾號
2.《這座深山尼姑庵被他改造後,門都快被踏破了》
3.《四十年青燈古佛相伴 她把寂照庵變成大理最文藝的寺院》
4.《旅食家-寂照庵-她堅持10年用齋飯佈道 做出了最美味的素宴》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