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選中了添加鏈接的內容
在中國人的傳統語境裏,張口就管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叫爸爸,多少會讓人背上點“六親不認+認賊作父+大逆不道”的嫌疑。
However,時代變了。如今,“叫爸爸”這種行為早就超脱出了親情的本意,成為了一種在全球年輕人中蔓延開來的流行文化現象。
在某音,打上“叫爸爸”標籤的視頻是一個有1.9億次播放量的大類。
從金主、甲方,到情侶、好哥們兒……沒有什麼是不能以“爸爸”相稱的。
一句“爸爸”,猶如一劑猛藥,能讓年輕人迅速敞開彼此的心扉,在社交場裏玩得風生水起。
雖然,用家庭稱謂來表達某種情緒是全球各種文化圈中的普遍現象,但幾乎再也沒有一種比“叫爸爸”來得更加複雜和微妙。
So,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種比母愛還要氾濫的“叫爸爸”亞文化,是如何興起的……
你的親爹不是你Daddy
把不相干的人“叫爸爸”的這種習慣,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還真不太好説,但從很多公開的歷史資料來看,它 多多少少都和桃色故事有關。
並且,相當多的使用場景,都侷限在兩性之間,那種對不可描述的事情的暗示性極強。比如:
在《金瓶梅》裏,潘金蓮向西門慶撒嬌時,就“作嬌泣聲説道:“我的達達,你怎的這般大惡,險不喪了奴之性命。”
《金瓶梅插圖之傻幫閒趨奉鬧華筵》
《聊齋志異》中邵九娘在聽到隔壁閨房密語“郎罷”,當場就嫉妒得昏了過去。
但彼時的中國人還比較含蓄,而在英文中,爸爸就可以説喊得相當直接而露骨了。
根據相關記載,1621年,Daddy/Papa,這樣的一些字眼就開始被紅燈區女郎頻繁地用來稱呼她們的客人。
而到了到了1970年,Daddy一詞又被一些特別的男性友人們繼承和發展,用於形容那些身穿皮革露骨裝束、野性十足的男性,併為此發明出了一個特定稱謂:“皮革爸爸”。
接下來,從1990年代至21世紀的頭十多年中,隨着網絡文化的興起,管男性叫爸爸這種行為更是普遍地出現在各類“開車”式的暗示中。
為什麼會這樣?不少學者都孜孜不倦地想找出背後的動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
最有名的肯定就是弗洛伊德。
他提出了那個響徹千古的理論:“人類都迷戀父母”,特別是女性。在他看來女性總是出於迷戀等原因,而特別喜歡爸爸這個稱謂。
但事實是,科學界後來 認為 弗洛伊德的這個理論並無科學依據。
雖然,“爸爸”這個稱呼的確有“父親”的意思,但我們平時也會 用這個詞來指代保護者、表現出色的人以及大權在握的人,而這正是妹子們表達這一名詞時的真正含義。
圖片截自:電影《廊橋遺夢》
比如,Reddit上就有網友評論説:“女生叫伴侶爸爸和親爹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她們只是想表達伴侶的男子氣概。”
而 男性喜歡讓女性叫爸爸,關鍵在於征服欲和對倫理束縛的一種破壞。類似 一種情侶間掌控者和臣服者的遊戲,進一步提升情趣。
但是,漸漸地,畫風卻被DDlg羣體帶偏了。
所謂DDIg 只是個縮寫,
代表“爸爸發號施令,小女孩絕對服從”
由此,在西方,Daddy還衍生出了SugarDaddy等多種不同的含義。
特別是SugarDaddy,用金錢來購買一個人的時間和性陪伴,幾乎被全球各國普遍認為是一個在違法的邊緣瘋狂試探的行為。
因此, 在歐美國家,一個正經的成年女性,幾乎很少會在公共場合使用暗示意味滿滿的Daddy這個詞來介紹身邊的親族長輩,老老實實地用father或者dad絕對不會招來不必要的誤解。
不過這也引出了下面我們所要討論的另外一個日常用法。
各種職場爸爸們
正是因為前些年,“daddy”這個詞頻繁出現在各種社會新聞中,使得我們也開始用這個詞來稱呼老闆、上司或強大的人,無形中 多了一種自降身段的自嘲意味。
現如今,“叫爸爸”早已成為一種全民狂歡:
從金主爸爸到甲方爸爸,各路爸爸遍地開花,而Jack Ma爸爸的存在無疑是爸爸界的頂流,表達了一種對成功人士的尊敬和仰望。
這種情境下的“爸爸”,幾乎擯棄了西方daddy的概念。
金主爸爸 顧客就是上帝=甲方爸爸
從傳統中國文化來解讀,爸爸起源早於父親,並非舶來詞。
《廣雅·釋親》有云:爸,父也。王念孫曰:爸者,父親之轉。且古漢語中“父”發ba音。
自儒學誕生後,輩分尊卑迅速成為現代之前,社會不得突破的法規。王天下為家天下,父親就成了家中皇帝,代表着控制、命令、獎罰權利與不可違背。
因此,若稱呼他人為父親或爸爸,就代表着給予對方無上尊重,而對於稱呼者,就成了屈尊,低人一等,俗稱被佔便宜。
“爸爸”兩個字,透露的是對父權威嚴的崇拜。給人一種既尊重你,又把你當親人的感覺。
Anyway,客户爸爸/領導爸爸,都不是你的真爸爸,不會無條件愛你,也不會關心你一輩子,但有一種爸爸就可以。
男生之間的爸爸
那些表面上稱兄道弟的男人,其實背地裏都想做對方的爸爸。
但請你不要誤會,當代年輕人的這種“爸爸”發展到這裏,已經脱離了一切低級趣味。
能聽到室友心甘情願叫一聲爸爸比聽到校花的表白還要刺激。沒有長存的爸爸,也沒有永遠兒子, 年輕男性之間更多時候是互當爸爸。
甚至連現在的女孩也喜歡玩梗讓別人叫爸爸,畢竟沒有哪個女孩不想在遊戲裏打到對方叫爸爸求饒。
這似乎是對自己實力的認可,也是讓對方心服口也服的絕佳方式。
某種意義上來説,叫爸爸是一種尊稱,也是求人辦事的通行證,屬於不太亞的亞文化。
其實,對於男性來説,這一行為倒也到達不了道德層面。因為佔朋友的便宜,甚至是被朋友佔便宜,都會讓很多人覺得十分快樂。
而最近十多年來在年輕人中大火的郭德綱和于謙老師的相聲中,各種對“爸爸”的打趣段子,也無疑為年輕人提供了一種對“爸爸”本意的解構工具。
在佔便宜的背後,還有更高尚的原因吸引着當代年輕人成為爸爸。比方説,這會讓他們 感覺到自己有被尊重到。
成為別人的爸爸,能夠表現自己威嚴、成熟、負責等眾多優良品質,直接從口頭上實現了階級遷越,營造出一種與各位金主大佬平起平坐的社交幻象。
其次,被叫爸爸還能 提升單身青年的桃花指數,會讓人不明就裏的人誤認為,不管是明裏還是暗裏,這個人都是一個技術型選手。
這同時也是一種對男子氣概的自我充值,不斷強化自己的自我認知。
當然啦 ,叫爸爸更是一種表露親密關係的最佳社交用語。畢竟, 男生之間很少會有表達親暱之情的暗語。
所以,男生們想誇獎、對別人好時,就一定要找一個粗獷的藉口以掩飾直白的感情——成為別人的爸爸就很合適。可以説,“叫爸爸”讓一切付出和愛都有了輸出的理由。
比如,要想表達對好基友的由衷讚歎之情時,你就可以説:
丹尼爾·L.埃弗裏特在 《語言的誕生》中講到,語言是文化的產物,人類語言會隨着時間和文化的推移而變化,它結合了文化認同的形式和文化發展出的意義。
自20世紀50年代到21世紀,“父親”的文化角色隨着不斷變化的文化價值而改變,而作為語言核心的象徵符號。
“爸爸”這個稱謂,也從嚴格的家庭稱謂中逐漸異變,發展為今天年輕人爭相打趣逗樂的社交亞文化,一步步衝破文化和倫理的禁錮。
對於年輕人來説,彼此叫爸爸也許只是他們無意中衝破“道德枷鎖”的一種語言符號而已。
為什麼有的男孩子喜歡叫爸爸?狼叔同志.2020.5.21.
為什麼當代男生總喜歡互叫爸爸??畢導.2019.6.18.
為什麼現在的人喜歡被叫爸爸?beebee公園.2020.5.23.
爸爸!社長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