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我這十年 守護綠水青山

本文轉自: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繼續凝望“我這十年”。這十年,我們的環境是越來越好了,水更清了,山更綠了,天更藍了。我們能切身強烈感受到的是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結出的碩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很多人都在為保護生態環境而努力奮鬥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們的“守護綠水青山”的故事。

焦點訪談:我這十年 守護綠水青山

  六十年前,時辰的爺爺去到塞罕壩,和一羣年輕人一起,把荒漠變成了綠洲。接過爺爺的班,時辰的父親這代人又把綠洲變成了林海。如今,時辰也回到爺爺和父親付出畢生心血的林海,成為了一名“林三代”。

  時辰的童年是在塞罕壩林場度過的,記憶中只有藍天、白雲、林海,很美,但也很枯燥。他很好奇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塞罕壩機械林場陰河分場副場長時辰説:“生在塞罕壩,長在塞罕壩,可能就是想脱離這塊吧。”

  考大學時,家裏人想讓時辰學林業,但他拒絕了。畢業後,家人又勸時辰回林場工作,他也拒絕了。

  時辰的父親、塞罕壩機械林場退休職工時學民説:“我們幹了兩輩子。兩輩人的事業不能斷了,你得繼續下去。”

  時辰和家人的拉鋸持續了一年多。有一次時辰回家探親,恰好趕上塞罕壩林場被國家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焦點訪談:我這十年 守護綠水青山

  時辰説:“當時,陳彥嫺奶奶講了當年自己上山造林的情景。因為沒水喝滿嘴起泡,吃飯的時候只能把乾糧掰成小塊往下嚥,爺爺當時擦了把眼淚,跟我説了三個字‘不誇張’。”

  那一刻時辰很意外,他以為自己對塞罕壩已經無比熟悉,但又感覺自己或許一直都沒有真正理解,塞罕壩對爺爺他們來説意味着什麼。時辰忽然想重新認識一下這個自己長大的地方。2014年,通過考試,時辰回到了爺爺和父親付出畢生心血的林場。

焦點訪談:我這十年 守護綠水青山

  在前兩代塞罕壩人的努力下,塞罕壩林場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80%,剩下的大多是樹木難以成活的荒山沙地等“硬骨頭”地塊。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建設進一步推進,林場也針對這些“硬骨頭”,實施了攻堅造林工程,這是時辰他們這一代塞罕壩人要做的事。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他們選用的樹苗都是裝箱運輸,重量較大、不易搬運。在山坡地塊作業時,機械設備開不上去,只能肩扛手抬。山路也走得渾身疼,沒幾天,時辰腳上就磨出幾個大泡,不過最大的挑戰還是寂寞。

  時辰説:“十天八天一週才能回趟家。旁邊就一個村,周圍10公里範圍內什麼都沒有,真是不太適應。”

  寂寞難熬時,時辰總會想起爺爺給自己講過的那些往事。時辰覺得和爺爺他們相比,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條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造林技術在不斷進步,時辰他們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林場的林地面積擴大到11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升了兩個百分點,造林成活率達到98.9%歷史最高值。他們這一代塞罕壩人也很棒。

  林冠下造林,就是在已經長成的純林中,插空栽種一些其他樹種,這樣增加了樹種多樣性。在爺爺他們種的樹下,種上時辰他們自己的樹。這一刻,時辰好像突然找到了回來的理由。

  時辰説:“爺爺他們那一代能把樹種活了,父親他們那一代能把樹種得更多了,他們的貢獻我覺得是最大的,有句話説‘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焦點訪談:我這十年 守護綠水青山

  林場人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因為做的事情,可能幾十年後才能看到結果。爺爺他們幾十年前種下的樹,如今不但成了防風固沙的綠色屏障,還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生態資源。看着爺爺他們的樹,時辰滿是羨慕,期待着自己的樹長大。

焦點訪談:我這十年 守護綠水青山

  周界武生在長江邊,長在洞庭湖畔。人家説靠水吃水,前半輩子周界武都是以捕魚為生。這些年長江實行全面禁漁,江邊的人們也越來越懂得保護生態,於是一把年紀的他又換了個身份,成為了一名護漁隊員。

  2020年,長江開始實施禁漁,不過還是會有人鋌而走險。周界武在洞庭湖上打了四十年魚,哪裏水深水淺,魚多魚少,他都瞭然於心。周界武記得小時候經常能看到鰣魚、江豚這些珍稀種類,可後來捕魚的人越來越多,魚就越來越少了。魚越少,漁民的競爭就越激烈,電魚、炸魚、下“絕户網”,大夥兒也知道不能竭澤而漁,但又無能為力。

焦點訪談:我這十年 守護綠水青山

  變化在悄然發生。近幾年,隨着國家生態環保工作推進,長江沿岸的污染企業陸續整改、關停,各處的排污設施都在建設,縣裏也成立了護漁隊,整治非法捕撈,周界武也加入了。

  湖南嶽陽縣東洞庭湖漁政監察執法局協巡員周界武説:“都是左鄰右舍,你突然之間又加入護漁隊,又來抓他們,有很多人不理解,罵我們是叛徒。”

  雖説被人戳脊梁骨,但周界武覺得自己是黨員,得起帶頭作用,他相信有一天大家會理解的。國家保護長江生態的決心和力度越來越大,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的重點區域開始實施全面禁漁。一聽要上交自家的漁船,大家都有些不願意。周界武也捨不得陪伴了自己一輩子的船,但是他也想給子孫後代留下捕魚的權利。

焦點訪談:我這十年 守護綠水青山

  周界武説:“退捕禁捕勢在必行,不搞的話,洞庭湖真的會是一湖寡水,以後子孫後代就沒有魚吃了。”

  交了船,上了岸,大家都有些迷茫。打了一輩子魚,別的什麼都不會,接下來能幹什麼呢?不過,這樣的擔心沒持續幾天。很快國家的補償款發了下來,縣裏還為大家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組織了專場招聘會。如果自己創業,政府提供貼息貸款。有一次培訓講稻蝦合種,周界武心裏一琢磨,自己對這些蝦還是比較瞭解的,可以試試。

  周界武説:“我就約了幾户漁民一起成立了合作社,搞稻蝦混養,第一季我們搞了45畝。抱着試試看的心態,究竟賺不賺得到錢心裏沒底。”

  周界武他們用補貼款租了地,買了設備和蝦苗。縣裏派來了技術員,手把手教他們種稻養蝦。

焦點訪談:我這十年 守護綠水青山

  開啓了新生活,大夥兒都幹勁兒十足。不知不覺中,天變藍了,洞庭湖的水清了,湖裏又能看見活蹦亂跳的魚了。因為水質好了,養的稻蝦收成也不錯。好山好水好人家,環境好了,許多城裏人都來休閒度假,大夥兒又多了一個致富門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50 字。

轉載請註明: 焦點訪談:我這十年 守護綠水青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