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強崛起看交通”獲獎徵文賞析:《這些年,那條路》

近日,中共濟南市章丘區委宣傳部、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區城鄉交通運輸局和區作家協會聯合承辦了主題為“東強崛起看交通”徵文活動。活動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交通運輸人為百姓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的提升、改善做出的艱辛努力,講述交通運輸人的感人故事,展現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章丘交通的新發展、新成就。

今天推出三等獎徵文:《這些年,那條路》

作者簡介:

劉曰章,現就職於濟南市章丘區龍盤山公園管理處,濟南市作協會員,喜愛“白開水”寫作,曾有多篇小文發表在《齊魯晚報》、《章丘晨報》、《老朋友》、《泰山文藝》等報刊。

這些年,那條路

文/劉曰章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對道路是沒有概念的,那時候到處都是土路,大路小路大部分都是如此,唯有省道和城區道路才是黑黑的瀝青或光滑的水泥路面。

20世紀80年代,原四川省眉山縣縣長徐啓斌提出了“要致富,先修路”這句改變農村經濟面貌的振奮人心的口號。後人為敬重徐啓斌幹事創業、大膽開拓的精神並送其雅號“路縣長”。從此,修路致富改變山區或農村經濟面貌的一串串故事迅速傳遍全國。

那時我知道了路的重要性,但對道路的體驗卻是20世紀90年代,從部隊轉業回到家鄉明水上班後。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車,再加上孩子小要人倒替照顧,需要每天上下班往返路程近60公里。八年半,兩輛摩托車,每年兩萬多公里,共行程十七萬多公里,這絕不是枯燥的數字累計。顯而易見的是走的路多了,遇見或碰到的事情自然也多,因而路況的好與壞,路途的順與暢給了我許多的悲與喜,並且給我留下了終生難以忘懷的印記。

上班的路徑由辛寨到明水,這一段路佔據了省道S242線章丘境內的大半。特別是那時的明刁路是水泥路面,路幅只有現在的一半寬。由南往北飛奔的運輸車輛大多超載的是水泥、沙子、石子、化肥等,車輛載荷重,對路面傷害極大,因而路面的一半經常出現大小不一的裂痕或殘坑,顛簸不平,非常難走。摩托車不敢走中間,只能選擇人行道邊緣,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掉落的石子嘣傷,一不小心就會因躲避坑窪之處而車倒人翻。總之每天上下班路上不是小心翼翼,就是膽戰心驚。

有幾次路面進行修補,則實行半幅雙向通行,本來不寬的路面更是車頭挨着車尾,左右會車時車身往往是擦肩而過。每一個司機都是睜大眼睛,緊握方向盤,不敢有絲毫懈怠。而我等騎士只好貼着路邊,小心謹慎,緩慢而行,哪敢逞什麼好漢。有時候為了安全乾脆從鄉間小路穿越。平時晴天還好,如遇下雨天,車輪被泥巴粘黏得不能轉動,往前走不動往後退不回,只有望天哀嘆。有了一兩次的悲催經驗後,每逢下雨天時再也不敢走鄉村小路了。

記得有一次愛人坐客運車來明水培訓,下午結束課程後坐摩托車一起回家。坑坑窪窪的路面顛得人有些不舒服,如此的境況讓愛人理解了天天來回奔波的艱辛,也多了些許體貼與關心。

直到2007年左右,明刁公路大幅擴寬,有原來的雙向四車道改為八車道,而且中間保留了足夠寬的綠化帶,加上兩側綠化帶橫向總寬度達到一百多米。全線夜晚路燈照明,四季花草樹木繽紛異彩,走過路過都是一番享受。很多人都讚美明刁路是章丘境內最美的一段路,堪稱章丘第一路。

明刁路是高標準的建好了,全家也隨之進城安居下來。儘管來回走的機會很少了,但仍然忘不了在這段路上曾經發生的一切。生活安定下來以後,愛人高興地説:“現在路好走了,你也不來回跑了,我終於安心了。”

在我的印象中,明刁路如同章丘交通人的心田和“加油站”。一年四季呵護得非常好,道路清潔、路面平整、維護到位、保持暢通,多年來基本沒有出現大修狀況,毫不客氣地説明刁路就是章丘的標準路、樣板路。

感覺到自明刁路開始,章丘交通人對修路越來越情有獨鍾。隨之赭山大街、胡山大街、唐王山路、清照大街、鐵道北路、百脈泉街、繡水大街、福康路、雙山大街等四周及市區內道路,年年路況都會出現新變化,而且道路維修、維護、綠化及亮化標準越來越高,並且逐步邁向了一個新台階。特別是原來和明刁路在省道線一體的雙山大街,前年進行了大規模整治。路面重新鋪油,中央綠化帶升級,路燈全部更換,人行輔道高標準鋪裝,公交站點港灣式站台上位等。城區道路有史以來第一次達到了最高的標準最嚴的要求,因而雙山大街也成了市區道路建設的示範路、樣板路。

近年來,章丘交通變化非常大,與外界通聯越來越快捷便利,令同級別小城市刮目相看。你瞧瞧:章丘火車站站房提升改造,高鐵北站已開通運行,南外環胡山隧道的高起點規劃,高鐵南站的濟章萊對接快速路網建設等,無一不是大手筆、大思路、大氣魄。這在以前都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均已付諸實施並高效率運營。

交通助力於章丘經濟發展,交通改變了章丘百萬市民的生活。章丘越來越美了,縱橫交織的路網建設就是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章丘的交通四通八達,暢通無阻,得益於交通人的努力拼搏和進取;得益於交通人最具前瞻性的規劃、設計、施工等付出的辛勤勞動和汗水。相信章丘的交通會越來越好,章丘的明天也會更加美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82 字。

轉載請註明: “東強崛起看交通”獲獎徵文賞析:《這些年,那條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