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喪偶式的家庭真不少,喪偶不是真的就喪偶,而是指家庭關係中少了重要的一員,媽媽或者爸爸,但一般情況下,一般家庭都缺失了父親這個角色的存在,孩子就相當於沒有爸爸一樣。
日常生活中沒有這個人的參與,孩子對這個人的瞭解更是少之又少,喪偶式的不完整,讓很多家庭關係陷入了黑暗,也讓孩子的心理受到了很多傷害。
喪偶式育兒分為兩種,一種是爸爸在外面賺錢養家,迫不得已要由媽媽全權負責家庭,一種是明明雙方都在家,卻寧願待在外面,也不願意回家幫忙帶孩子,承擔家務。
不管是哪種,留在家裏的都練成了十八般武藝,遇到事情自己獨立解決,反正另一位也幫不上什麼忙,還不如凡事靠自己;久而久之,已經不需要另外一個人了。
我身邊的某個朋友,這裏給她化名為小童吧,長年累月地獨自在家帶着她的四歲女兒,女兒從小見到她的父親的次數屈指可數,她的爸爸在外面賺錢養家,四歲的女兒從小到大,一把屎一把尿都由小童管理。
因為沒有父親的參與,她四歲的女兒小小童,對爸爸更是陌生,偶爾她的爸爸回來,她也是從來不叫爸爸,更是帶着恐懼,一直粘着她的媽媽不放手,晚上更不要她的爸爸上牀睡覺,一進房間就嚇得大哭大叫,沒轍了,她的父親只能睡在另外一個房間。
由於小小童從小就缺失父親的陪伴,現在已經已經四歲,膽子還是很小;經常被幼兒園的小朋友笑她沒有爸爸;孩子回到家,就哭着跟她媽媽説:“媽媽,爸爸是什麼,為什麼其他小朋友笑我沒爸爸,我的爸爸在哪裏。”
小童説每次聽到小小童的這些話的時候,眼眶都是瞬間濕掉,但卻還要強忍着淚水,把苦水往肚子裏咽,笑着跟小小童説:寶寶“誰説你沒有爸爸的,你爸爸在外面賺錢養家,雖然他不能時刻陪伴你,但他對你的愛永遠不會比媽媽少哦,你要記住有我們在家,不管爸爸什麼時候回家,永遠都會有温暖的燈和我們在等着他。”
典型的喪偶式家庭式,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父親與母親的角色不同,所能教育的東西也不同,媽媽就像温暖的燈照亮着孩子的路,而爸爸則給予了孩子足夠的勇氣,讓孩子可以大膽向前奔跑。
別小看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研究表明,家庭關係處理不當,孩子的心理健康反而更容易受到影響,這可能會導致孩子形成膽怯、自卑的性格,甚至性情大變,變得叛逆、暴躁、不安。
四歲的年齡,是剛踏過二三歲的嬰幼兒叛逆期,在六七歲的時候,還會有一個叛逆期,四歲沒有打下堅實的陪伴基礎,會讓孩子的叛逆期變得更加嚴重,孩子的叛逆期,只有一個人是HOLD不住的,需要雙方共同協作。
而另外一個朋友則是另外一種喪偶式家庭,爸爸明明在家,卻像天天不在家一樣,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就打遊戲,週末自顧自的外出釣魚、騎車,根本不留時間給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孩子眼裏,只有對這個父親敬而遠之,從來不理睬。
在孩子做錯的時候,父親再想教訓孩子,孩子卻直接反駁他:“不用你管,你一直沒有帶過我,有什麼資格管我。”
兩個大人更是因為經常誰帶小孩的事情而吵架,孩子聽多了,每次是扭頭就走,話也變得越來越少,性格也是很孤僻,到後面,兩個大人反應過來時,孩子已經變得很偏激、暴躁了,只能慢慢撫平孩子心理的傷害,等傷口癒合。
那麼,對於喪偶式育兒,在平常該注意什麼,才能讓孩子心理健康成長?怎樣讓TA未來能夠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呢?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避免負面的情緒
喪偶式家庭,説是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健康影響,何嘗不是對留在家裏的媽媽帶來了傷害,但不管怎麼樣,日子還得過下去,如果媽媽經常在孩子面前露出負面的情緒,語言偏激,經常自怨自憐,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就算孩子有健康的心理,也會變得不健康。
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吵架
喪偶式的家庭,吵架、動粗是少不了的,缺少感情的培養,兩個人逐漸失去對對方的理解和信任,剩下的都是滿心怨恨。如果暫時還不想離婚,那麼最好顧及一下孩子的感受,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吵架,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動粗,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平靜商量。
保持樂觀的一面
樂觀是父母留給孩子的財富,也是支撐着孩子堅定不移向前走的力量。如果媽媽能時刻保持樂觀的精神,對待任何事都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這能教會孩子很多,自信、勇敢、開朗、陽光,讓孩子即使缺失一方的陪伴也無所謂。
有些媽媽會在父親喪偶式的關係下,情緒崩潰,繼而容易把怒火發泄到孩子身上,導致孩子既缺失了父親的陪伴,又承受着母親的怒氣,這簡直是雙重暴擊,使孩子的成長受到毀滅性的影響。
積極構建良好的夫妻關係
孩子的親密關係是來源於父母的良好示範,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爸爸愛媽媽,媽媽也愛爸爸;所以,哪怕是喪偶式育兒,或者是內心有很多委屈,夫妻兩個也要想辦法去構建良好的夫妻關係,在孩子的面前要示範親密的夫妻關係。愛是可以感化一切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這麼恩愛,自己心裏也是開心的。
多陪伴孩子
喪偶式的家庭,只有一個人帶着孩子,還有家裏的活要幹,或者還要上班,那麼陪伴孩子的時間會大幅降低,但不管怎麼樣,那些零碎的時間,也可以拿來陪伴孩子。
父親帶給孩子的陪伴和愛,也是母親無法替代的,雖然兩者都偉大,但是也要各負其責,即便生活再忙碌,也要抽空陪伴孩子,別讓孩子的童年留有遺憾。
放下手裏的手機,陪孩子做作業,看看電視,外出散散步,帶他去玩樂、吃好吃的東西,孩子能理解媽媽的忙,也珍惜這難得的陪伴時間,就算是短短時間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説,這也能讓TA非常高興和滿足了。
孩子有疑慮時要正面回答
沒有哪個孩子的成長沒有疑慮,當孩子問起爸爸為什麼不在家時,為什麼不陪伴着我們時,我們可以用善意的謊言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可以跟他説,爸爸要賺錢養家,等他有空了就可以回家陪你了。
這樣孩子們的心靈還不會因此而失衡,覺得自己缺失了一方的愛,而是會給家人更多包容和理解,而不是心裏總是覺得有失落、不安感。
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了,明白了一些事情,那時候也不需要太多的解釋了。媽媽只管給予孩子正面的生活態度,孩子也不會長歪。
增加孩子與父親溝通的機會
即使父親遠在他方,平時也可以通過手機電話、視頻聯繫,多讓孩子與父親溝通、相處,就算是時常不在家,等有空回家後,孩子對自己的爸爸也不會陌生,就像從來沒離開過身邊一樣親密如常。
像在家卻像不在家的父親,對付這種更簡單了,就算再不想帶孩子,面對孩子的請求也不會拒絕,孩子的事情可以讓孩子多去找自己的爸爸幫忙,這也不失為一個變相的增加相處機會,讓父親的角色參與進來。
過不了沒必要過下去
如果喪偶式的家庭,對媽媽的傷害太大,繼續下去還會傷害到孩子,還不如干脆點,直接離婚,現在離婚率高,新組家庭如果過得幸福,好過帶有冷暴力式的喪偶式家庭生活。
離婚看似一別兩寬,但這何嘗不是成全他、成全你,和保護孩子的一種好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