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編輯部編輯 / 張 南設計 / 師瑜超
現在開始創業,成為造車新勢力,時機真的不合適了嗎?
告別社交網絡,再次踏上創業之路的羅永浩很看好電動汽車,但他估算了下難度和時間窗口,覺得已經來不及了。
何小鵬在他的朋友圈裏説,“節奏的確不合適。”
2022第十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第一天,何小鵬分享了他對刷新的認知,回顧了他在汽車領域創業的經歷,提到了進入這個領域的很多挑戰。
首先是刷新自己,“我們需要不斷刷新,不斷重新瞭解這個行業,去構建它新的知識體系;同時還要去把這個新的知識體系自己去實踐。”何小鵬説。
在這個過程中,你覺得別人踩過的坑自己可以跳過去,但事實上都要再踩一遍。還要做出很多決定公司命運的抉擇,比如是保持產品的獨特性、創新性還是採用平台化;是要堅持在純電的路子上一直走下去,還是被混動、增程的市場所吸引、誘惑;還要思考智能交互和自動駕駛的能力如何構建,等等。
看起來,做好這些的確不容易。
但也總會有人相信大仲馬的這句話:“誰若是有一剎那的膽怯,也許就放走了幸運在這一剎那間對他伸出來的香餌。”、
比如,我們在這次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聽到了動力電池格局還可能隨時被顛覆,聽到了自動駕駛軍備競賽和人車共駕的差異化體驗才剛剛開始。
因此,關於新造車這件事,也總有一羣不服輸、不認命的人,堅信新的格局遠未形成,自己仍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商業傳奇,仍有機會成為智能電動車這條長跑新賽道上的佼佼者、勝出者。
正因為有了這樣一羣人,汽車商業評論的《造車新勢力靠譜排行榜》才在今天迎來了它的第十季發佈。
2016年8月,汽車商業評論在賈可博士的帶領下,首次提出了造車新勢力的這個概念,並推出第一季靠譜排行榜。
那個時候,成立最早的新勢力們也才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們的戰略、產品甚至還停留在PPT階段,遠未清晰。
汽車商業評論《造車新勢力靠譜排行榜》1~10季時間點回顧▼
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一個榜單?給廠家搞排名,其實並不討好。
最初的出發點,是我們要跟蹤、觀察這些初創的造車企業,我們認為它們中的一些企業有可能成為未來市場的攪動者,即使不幸成為先烈,它們所經歷的過程也值得被記錄,可以給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思考和警醒。
這也和汽車商業評論一直提出的“推動中國向前進”的願景是契合的。
此後,差不多每半年的時間,我們就會更新一次《造車新勢力靠譜排行榜》榜單。
當時,也有很多人推出了類似的排行榜,但現在看來,大都已銷聲匿跡。
唯有我們的這個榜單還在不斷更新,還在堅持,而且肯定還會堅持下去。
出一份榜單,不是拍腦袋來做決定的,它反映的是我們對於造車新勢力,對於智能電動車這條新賽道的持續跟蹤和觀察,這也是我們能夠不斷刷新這份榜單的底氣。
十季以來,造車新勢力發生了哪些變化?
2016年8月,第一季榜單中,一共有20家企業上榜。分別是:寶沃、漢騰、斯威、樂視、蔚來、車和家、和諧富騰、智車優行、小鵬、威馬、雲度、開雲、前途、漢能、NEVS、遊俠、風翔、萬向、五龍、格力。
這個時候,造車新勢力裏還分有傳統汽車和電動汽車兩個賽道。
很快,電動汽車賽道就成為了主流。
第二季的時候,榜單數量增加了8家企業,第三季和第四季的2018年,一下又增加了21家。
到2019年初,我們推出第五季榜單的時候,進入過榜單的新造車企數量已經超過了50家。此後,又有地產造車入局,以及互聯網大廠殺入其中。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企業殺出了重圍;有些企業可能只是一張PPT,曇花一現;有些企業倒在了收緊錢袋子的投資者面前;有些企業經歷了第一款產品的市場失敗,便再難以為繼。
到了第十季,新勢力企業的榜單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可以看看這些已經從榜單上消失的企業,他們中的很多名字現在已經稍感陌生。
那些消失者,造車新勢力的另一面▼
儘管這麼多的新造車企業成為了歷史,但我們第十季的榜單中,依然還有31家企業。
因為,我們也可以看到新增加了很多更新鮮的面孔:小米、牛創、集度、Deepway、前晨、輕橙時代、盒子汽車等。
現在,我們通過一張表單來看看第十季的排行榜到底如何。
造車新勢力靠譜排行榜(第十季)▼
大家可能會發現,我們的榜單中並沒有包含嵐圖汽車、廣汽埃安、極狐汽車、飛凡汽車等這些造車新實力企業,也沒有包括像阿維塔這樣傳統車企和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半造車新勢力,半造車新實力融合在一起的新力量,為什麼?
在我們看來,他們都還是傳統車企正在變革的化身。因此,我們還是更希望觀察那些跨界者、真正的創業者到底能夠給這個行業帶來哪些改變。
第十季造車新勢力靠譜排行榜,我們選取了企業家精神、產品戰略、研發能力、資金狀況、供應鏈管理和營收與利潤6個評價維度,總分100分,評價分數佔比分別是25分、20分、15分、15分、15分、10分。
在評價佔比中,最大的分值項是企業家精神,最小分值項是營收與利潤。
現在,大家都喜歡用銷量來搞排名,每個月各種排名都在變化,“蔚小理”“理小蔚”等新勢力陣營的企業排序説法也各有不同。
我們認為,對於傳統主機廠來説,營收、銷量這些是最核心的指標。對於初創企業來説,企業家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企業家精神如此重要?
企業家精神決定了企業的團隊能力,企業家精神決定了他對商業模式的選擇,企業家精神決定了產品的方向,企業家精神決定了他能否打動投資人,拿到關鍵融資。
例如,小鵬汽車在前幾季的榜單中,排名並不在頭部,因為當時何小鵬只是投資人,還並未親身入局。直到他正式All in後,排名才開始逐步提升。
例如,蔚來汽車,是李斌的企業家精神決定了它成為一家用户型的企業,也是李斌連續創業成功的經歷和企業家精神,讓蔚來在最慘的時刻,拿到救命的關鍵投資。
又例如,賽力斯這家企業,從之前的金菓、金康不斷更名,再到今天和華為一起做問界,這也需要企業家精神在商業模式上不斷做出調整和選擇。
因此,當你沒辦法用銷量和收入來估值的時候,就用企業家精神來估值。
所以,在第十季的榜單前列,雖然銷量上,造車新勢力的格局正在動態變化,但我們給出的排名依然還是蔚小理;雖然小米造車還沒有產品,但如果這真是雷軍賭上一切的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創業,我們對它表示看好。
當然,在這份評價中,還有其他的維度。
比如產品戰略,我們考量一家企業在某一條賽道或者細分市場內是否有持續的堅持,它對於用户的需求判斷正確與否。
比如研發能力,我們考量一家企業是否在電動化、智能化的技術上有足夠的積累、研發投入和前瞻性預判。
比如資金狀況,這始終是造車新勢力生存必須跨越的門檻,也是它們能否持續長跑的關鍵。
比如供應鏈管理,在當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這也顯得愈發重要,它決定着你的產品交付能力。
同時,通過6年來的榜單持續更新和觀察,以及這一季的榜單,我們驗證了長期以來對於一些企業評價和判斷,也發現了一些規律:
做傳統燃油車的新勢力,都已出局;
互聯網造車的,大部分都存在;
傳統造車入局的,大多岌岌可危;
房地產造車的,基本宣告消亡;
低速電動車入局的,還在不斷努力;
做商用車新類別的,開始誕生。
造車新勢力的爭奪和格局變化仍在繼續,我們也仍將會把這份榜單繼續。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繫説明
違規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