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又跳出來給自己加戲了。
據路透社16日報道,立陶宛表示將“尋求來自歐洲領導人的幫助,以應對來自中國的‘壓力’”。
▲路透社報道:立陶宛找歐盟幫忙“出頭”
立陶宛總統顧問對國內媒體表示:“總統將與歐洲領導人討論我們所面臨的壓力,我們認為這將引發一場關於歐盟如何在這件事上幫助立陶宛的討論。”“我們希望我們的歐洲夥伴清楚地瞭解這場衝突,並採取儘可能廣泛的經濟行動。”
立陶宛受到中國的什麼“壓力”了?
15日,立陶宛在一份聲明中宣佈,已經將其駐華外交人員全部撤離。立陶宛外交部聲稱,中國單方面要求立大使館改為代辦處,要求駐華人員重新申請身份識別文件,這引發了“安全疑慮”。
與此同時,“知情人士”也紛紛暗示,撤離原因是“安全顧慮”和“遭遇脅迫”。英國《金融時報》引述3名“知情人士”的話表示,立陶宛擔心駐華外交人員可能會失去“外交豁免權”,繼續駐留將有“安全風險”。
台灣地區的“中央社”也引述立陶宛外交人士的話説,立陶宛外交人員的“禮遇已經被撤銷”,“維安等級被降低”,並表示立陶宛擔心中國會“製造更多技術障礙”,甚至“找理由停水停電”,“人身安全堪憂”……
情況果真如此嗎?
早在上個月立陶宛允許台灣設立所謂“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後,中國就第一時間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宣佈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從大使級降到代辦級。外交關係降級,有些待遇自然就不一樣。外交人員的證件、還有使館的安全等級,自然也得有相應調整。
針對立方的有關説辭,中方很快就出來指出真相了。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2月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説,立方從未提出駐華外交人員證件延期申請,所謂未獲中方答覆的説法純屬造謠。“事實是,立方在事先沒有通知中方的情況下,突然安排所有駐華外交人員不辭而別,自編自導了一出鬧劇。”汪文斌還説,立方不正視並糾正自身的錯誤行為,反而散佈虛假信息,藉以推卸自身責任,中方對此深表不滿並堅決反對。
也就是説,與中國的外交關係降級,本身就是立陶宛咎由自取。而所謂立陶宛駐華機構人員擔憂自身安全的説法更是無中生有,純屬給自己加戲。
剛剛上台一年的立陶宛政府,在對待中國和俄羅斯的問題上,各種瘋狂橫跳,以期獲得美國肯定。因為在台灣問題上挑釁中國“表現突出”,立陶宛更一度被美國表揚是“民主燈塔”。
但除了口頭表揚外,立陶宛並沒有獲得什麼實際好處,反而因為無法説服本國企業聽從美國指揮制裁白俄羅斯,其外長和交通部長還一度雙雙辭職,立陶宛總理希莫尼特甚至表示不排除內閣集體辭職。
深陷危機的立陶宛政府急需一個機會來轉移國內壓力,獲得更多關注,於是,便有了這場對中國的“碰瓷”。
當然一些人也需要立陶宛來演這出“我弱我有理”的戲,這樣它們才能給中國扣上“經濟凌霸”的帽子,安上“以大欺小”的罪名,才能有藉口去污名化中國。
果然,捧場的很快出現了。
英國外交大臣利茲·特拉斯16日在推特上説,中國對立陶宛駐北京的外交官施加了“不可接受的壓力”,並表示英國將與立陶宛站在一起,反對這種“脅迫”。
▲利茲·特拉斯推特截圖
美國國務院也對中國表示“譴責”,理由是每個國家都應在不受“脅迫”的情況下,“決定一箇中國政策的樣貌”。
島內的民進黨自然不會缺席,甚至有島內媒體幻想,立陶宛或許是台灣“絕對大反攻”的起點呢!16日,台當局外事部門發言人表示將持續“與立陶宛站在一起”。台“駐美代表”蕭美琴説,將在深化台灣與立陶宛經濟鏈和技術合作方面“竭盡全力”。
對此,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洛馬諾夫説,西方廣泛利用驅逐外交官的做法對俄進行施壓,卻指責中國對立陶宛施加“不可接受的壓力”,而這只是中國對立陶宛的錯誤舉動做出的正當回應。
而對於自作主張“碰瓷”中國,然後找歐盟“出頭”的立陶宛,德國主流媒體《南德意志報》曾評論道,在立陶宛採取“單方面行動”之前,歐盟一直對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的敏感性表示尊重。但立陶宛政府為了“向拜登證實,立陶宛是美國忠實的夥伴”,卻在未和歐盟夥伴協商的情況下,打破了這一共識。立陶宛的“單方面行動”,令歐盟陷入兩難境地。其他歐盟國家必須向立陶宛表明這種行為是愚蠢和自私的。
如今,走投無路的立陶宛還想“綁架歐盟”一起對抗中國,果然是既愚蠢又自私。
(原標題:有人想借立陶宛“絕地大反攻”?| 鋭參考)
來源: 參考消息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