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
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
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重陽節是和春節、清明、中元並行的四大中國傳統祭祖節日之一,這一天可以飲菊花酒,吃重陽糕,可以佩戴茱萸,在頭上簪菊花,更美妙的是全家人一起登高賞秋景,秋高氣爽很適合户外出遊。登高是怡情益身的好風俗活動。除此,重陽這天還有許多美味食物呢,你知道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嗎?
九月九·話重陽
吃重陽糕
吃花糕。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 “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昇的含義在裏面,比較吉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北方的重陽糕,以發麪花果蒸糕最為著名(又名發糕)。發麪蒸糕是將麪粉發酵後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種花果,如紅棗、果仁、蜜餞、紅絲、綠絲等,上籠蒸熟後將面糕倒出,正好各種花果均在面糕上面,並呈饅頭狀。發麪的重陽糕,松甜軟糯,十分味美。
在我國有些地方至今還留存着這樣的風俗:到了重陽時節,已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送重陽糕,一般是兩個大的,九個小的,取其“二九”相逢之意。北方農村流傳的“中秋剛過了,又為重陽忙,巧巧花花糕,只為女想娘”的民謠,正是反映了這個風俗民情。
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吃餈耙
吃餈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又一食俗。餈耙分為軟甜、硬鹹兩種。其做法是將洗淨的糯米下到開水鍋裏,一沸即撈,上籠蒸熟,再放臼裏搗爛,揉搓成團即可。食用時,將熟芝麻搗成細末,把餈耙團搓成條,揪成小塊,撒上黑芝麻、白糖等。其味香甜適口,稱為“軟餈耙”。
螃蟹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重陽節有吃蟹的習俗。中秋剛過,北方的蟹正是肥碩之時。説重陽蟹最美有兩層含義,一是重陽節前後,蟹肉肉質鮮美,蟹黃肥厚;二是重陽節是個孝心節,天漸涼了,給年邁的父母準備一套保暖衣,送上幾隻鮮美的陽澄湖大閘蟹,衝上一杯暖暖的薑茶,讓老人家暖暖和和過秋冬。
重陽前後,也就是西北風起時,蟹才是最好的時候,雌蟹只只飽滿,雄蟹只只膏肥。那麼如何辨認陽澄湖大閘蟹呢?還是那8字真言:青背、白肚、全爪、金毛。因為陽澄湖的水草特別肥腴兼且是石質底,所以在陽澄湖爬過的大閘蟹肚腹潔白,蟹腳上長毛帶金,而且腿腳有力。那肉質即使不蘸蟹醋,也照樣甘甜美味。下面教你清蒸螃蟹的做法。
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兩樣是專在重陽節時食用的,一為花糕,一個是栗子糕。栗子糕,是用栗子泥為主料製作而成的。
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爛後搗成泥,並準備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餡,將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攤開為底層,接着鋪一層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層澄沙餡後,最後一份慄泥抹在最上層,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細青梅絲拼成圖案,就成了上、中、下為黃色,中間夾有紅、褐兩色五層的栗子糕了。吃時,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澆在上面即可。
喝花茶
清茶。吃的東西太多了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消化過濾腸道,只有茶,健康,綠色飲料。
羊肉面
“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麪,“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和豬肉、牛肉相比,羊肉肉質細嫩,蛋白質含量高,且脂肪、膽固醇含量少,很適合老人食用。想讓羊肉面口感好,羊湯的熬製很重要,一定要熬到湯白如奶,肉要爛熟更利於老人消化。注重養生的古人講究秋季進補,而羊肉是最好的進補食材,因而重陽要吃羊。
吃石榴
重陽節吃石榴也正是時候,石榴形狀如瘤,皮內有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食用。石榴汁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抗胃潰瘍、軟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膽固醇等多種功能。可防止冠心病心病、高血壓,可達到健胃提神、增強食慾、益壽談話派延年之功效。
重陽節的傳統美食,雖然簡單,但是藴意深刻,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一種節日文化,一種精神寄託。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一個省份,各少數民族又有它獨特的傳統風俗習慣,關於這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親們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盤點一下
對歌
對歌是雲南許多少數民族青年傳統的戀愛方式,也是節日的慶賀方式。
如苗族的“遊方”、瑤族的“唱風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趕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調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對歌交流感情,尋覓情侶,選擇配偶的方法和途徑。
對歌內容根據當地流行的詞曲,視環境和對象臨時編出內容,歌聲抑揚頓挫,對答妙趣橫生。
— ❷ —
納西族搶婚
搶婚是專屬於男方的一種行為。搶只是一種形式,實際上男女雙方早有愛情基礎,但因貧窮,送不起禮錢,不能明媒正娶;或因為女方家中不同意,另許人家。於是,雙方約定,以“搶”掩人耳目。納西語稱搶婚為“命實”,意為“牽姑娘”或“拉姑娘”,沒有強迫的含義。
搶回的姑娘,進大門時迎頭潑她一盆清水,就算是洗頭結婚,沒有再跑回去的規矩了。
阿夏走婚
居住在滬沽湖邊的摩梭人至今仍沿襲着一種“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摩梭人稱這種婚姻為“阿夏婚”(“阿夏”意為親密的情侶)。
成年男女經戀愛,雙方建立“阿夏”婚姻關係後,男子夜間到女子家中偶居,次日黎明前返回,生產生活各從其家
“阿夏”關係長短視為雙方感情而定。婦女在生產、生兒育女中居於家庭支配地位,子女從母姓,血緣按母親計算。這種地球上至今仍然存活着“母系家庭”和“阿夏婚”遺俗,被稱作人類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 ❹ —
白族三道茶
白族習慣喝烤茶。烤茶講究茶具,俗語説:“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獻客的茶盅以潔白精巧的瓷杯為上品。
白族茶禮分三道,俗稱“三道茶”,即“頭苦、二甜、三回味”。一道為純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燒乳扇和紅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幾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招待尊貴客人的飲品。
月光下的鳳尾竹-從 串姑娘 到 拴線禮
傣族青年的戀愛自由,可以通過串姑娘為自己找到意中人。傣族青年相愛、定情以後,便由男方父母託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父母一般不會反對。
傣族的婚禮主要儀式是“拴線”,傣語叫“樹歡”,即把新郎新娘的兩顆心拴在一起。讓他們白頭偕老,永不分離。“拴線”儀式一般在女方家的竹樓舉行。
長街宴
長街宴作為哈尼十月年中的一個習俗,是一個祈福的宴席。不同膚色、不同國度的人,都帶着一種美好的願望,像朝聖一般來參加一年一度的長街古宴盛會,品宴席上福壽安康的“祝福”美食。人們從咪谷的“神位”席那裏,請求喝一口阿倮歐濱的聖水,手裏夾着一雙筷子,從“龍頭”席沿街吃到“龍尾”,互相祝福事事順心,家興業旺,平安幸福。
節日當天,家家户户要做黃糯米、三色蛋、豬、雞、魚、鴨肉、牛肉乾巴、麂子乾巴、肉鬆、花生米、歡心谷舞紅米飯等近40種哈尼族風味的菜餚,準備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擺起來,一家擺一至二桌,家家户户桌連桌沿街擺,擺成一條700米多長的街心宴(當地人稱長龍宴或街心酒),這是中國最長的宴席。
這些風俗習慣只是雲南少數民族眾多風俗其中一角,大家想了解更多雲南少數民族風俗,不妨親自來雲南體驗,感受更真切~
(2017-10-16)
我們都知道,重陽節是很有意義的一個節日,是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根據日曆顯示,今年重陽節的具體時間是在10月28日星期六。下面讓我們具體具體來看看吧!
重陽節是農曆的幾月幾日
農曆9月初九。
重陽節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之前的年代,在《呂氏春秋》的《季秋紀》裏面就有記載: “(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重陽節作為我國四大祭祀節日之一,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我們國家對祭祀先人有着很強烈的念頭,因此在重陽節當天可以説是煙火紛紛,到處都會有祭祀的活動出現。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是指農曆九月九日那天,因為在《易經》中,“九”為陽數,“六”為陰,所以,農曆九月九日,“重九”,則為“重陽”,“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因此,祭祖和敬老活動常常在重陽節進行。由王維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可知道,插茱萸、登高是重陽節的風俗,因此,重陽節又稱為“登高節”、“茱萸節”此外,因為在重陽有和菊花酒的習慣,所以,也稱“菊花節”,重陽節始出現在三國時代,見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
重陽節的歷史由來,重陽節最早形成於戰國時期,在唐朝正式被定為民間節日。
一、重陽節的神話傳説
相傳在東漢時期,有一瘟魔,它的出現會使家人病喪,讓百姓受盡了蹂躪。桓景一家也是受害者之一,桓景於是決心拜師為民除害,經過萬般努力,練就了一身非凡武藝。在九月九日瘟魔出來作惡的那天,其仙長送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着仙鶴趕回家去除魔。中午時分,瘟魔衝出汝河,由於聞到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臉色突變,便戛然止步,此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把温魔刺死劍下。由此,在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被流傳下來成為風俗,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又因為“九九”寓意長久,所以,重陽節還寓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並在1989年被定為老人節。
二、歷史考證
重陽節不僅具有神話傳説,在歷史上也有兩個起源考證。其一先是在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中《季秋紀》有記載。接着在漢代《西京雜記》和《荊楚歲時記》中亦有相關記錄。其二是在《夏小正》中所稱的“九月內火”,古代祭祀大火的儀式是原型之一。
至今日為止,重陽佳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是,其風俗依舊盛行,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一些地區把農曆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中國政府在1989年則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倡導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的習俗
1、賞秋
人們一般在當天會抽出一點時間去登高賞秋,感受該季節的獨特感覺。當然除了賞秋,還有一些地區有曬秋的習俗,這種習俗一般是北方地區比較興盛,因為他們這種地形比較陡峭,而且不平整,甚至可以説很複雜,因此他們總是會在秋天擺放一些農作物,或者掛一些農作物去曬乾,久而久之也就變成一種習俗了。
2、登高
人們常説重陽節要登高,那是因為重陽節的時間段比較好,在金秋九月,所謂天高氣爽,是出行的最佳時期,在重陽節去登高,可以更加心曠神怡,而且某些人還深信登高能夠健身祛病,因此也成為了重陽節的習俗之一。
3、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被稱作花糕,一般使用菊花進行製作,因此又可以叫做“菊糕”。而且這種糕點不能隨便吃,一般會在重陽節剛剛天亮的時候,由父母把糕點切成片,然後貼在兒女的額頭上,接着還會念誦一些奇怪的語句,其實這就是一種祈福的過程,希望先人能夠保護子女平安,能夠得到好運,而這正是古人制作花糕的本意。
(2017-10-19)
人力搬動房子,是舊時代鄉鎮地區的風俗,難得一見。(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國僑網10月16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在久遠的年代,搬家是一種動員百人的勞力活,你會看見數以百計的村民合力抬動一間房子,一步一步的移動,從一處到另一處。這種人力搬屋的文化,卻是人類發展的一種智慧體現,它充份發揮睦鄰精神,展現團結就是力量!
不過對現代人而言,這種“搬家”模式大家只聽説,或者在舊照片和影片中見過,不曾目睹和經歷。
人力不足,丹土生華裔協會出動挖泥車助力。(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葉興再(右)發號司令,和村民各就各位,移動房子。(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日前,作為馬來西亞吉蘭丹土生華裔文物館的百年老房,就進行了搬動,重現人力搬運房子的傳統風俗。
儘管僅僅移動6公尺的位置,但卻耗費了1天半的時間才完成。
這間百年老房坐落在丹那美拉市花園住宅區的萬阿末路,面積是208平方公尺。
葉興再(右)發號司令,和村民各就各位,移動房子。(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老房全採用“真艾木”(Chengal)興建,結構紮實,建築風格保留得完整,富有土生華人的文化和傳統建築面貌。
林永隆:出動挖泥車助力
為文物館項目穿針引線的工藝大學教授林永隆説,百年高腳屋共有24個柱子,還沒計算小支的柱子,每一支大支的柱子必須要有4個人一起搬動,至少需要整百人協助。
“原本預算一次過百人一起移動房子,但是人數分成兩批,在遷移時會比較吃力,因此出動挖泥車助力。”他説,搬屋子的文化很有趣,這種文化以前有,只是現今生活難以看見。其實這樣的文化是非常好的,可以緊密社區聯繫,凝聚甘榜人的力量和心,這種精神值得傳承。
村民守望相助,重現人力搬動房子的風俗。(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建築結構較複雜
另外,他指出,葉英明老先生的舊居,是非常特殊及有歷史意義的建築。這種建築在20年代的馬來亞非常流行,只有有錢人才有能力建築,因為它的結構比較複雜,看起來很現代感。因此,這間房子也彰顯了葉老當時的社會地位。
他説,當時,這種款式的房子作為華人傳統房子是相常少見的,因為必須聘請有名的馬來工匠來興建。“它是從傳統進化成現代的一種過渡期建築風格的房子。由於傢俱文化的引入,因為要擺放傢俱,所這種房子比早期的傳統房子的屋身比例更高。”
工匠在屋子下方的柱子四周架上木條,再使用圓形鐵管的滾動原理,對房子進行人力移動。(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他還説,這種轉型中的建築風格的房子,是非常少有的,而且全馬乃至全世界,只有吉蘭丹州有。因此,應該受到保護和珍惜。吉蘭丹土生華人其實是選擇性的融入了一種馬來人的生活方式,比如你去到他們的家裏,通常只看得見一種傢俱,就是神桌,而高腳屋的地板就是他們日常生活及活動的平台。他們的生活就是坐在地板上,睡在地板上,吃飯也在地板上,幾乎做什麼都在地板上。
這種文化在建築結構上體顯,所以説,建築是一面文化的鏡子,這種房子是一種文化交融的遺產!“吉蘭丹其實有許多建築風格特別的高腳老房子,大家不要覺得這種房子的老舊而感到丟臉,實際上,它就是一塊寶。”林永隆表示。
林慶豐:保存祖輩回憶
吉蘭丹土生華裔協會主席林慶豐指出,該會成立於1989年,全丹目前有3000多名會員,加入的會員,父親及孩子都必須在吉蘭丹出生,而該會致力於打造文物館,旨在保存祖輩的回憶。
林慶豐(左)也是首次親自參與遷移工程,很有成就感。(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他説,古時候傳統屋子,若要進行搬遷是要用人力扛走一棟房子。這種羣體的勞動,是要相互扶持與配合才能辦成,這也是土生華裔的精神所在。
“對城市人來説,這個舉動簡直是匪夷所思。其實,這是舊時代鄉鎮地區的風俗,是難得一見的,也是我們第一次參與的。”
“以前我也只是老聽人家説過,這是我第一次親自參與遷移工程,很有成就感。”
黃國華:第一次接觸人力搬屋
促成這次人力“搬屋”計劃者,除了有一班來自各地的吉蘭丹土生華裔協會會員獻力,其幕後功臣更少不了策劃及探索這次搬運技術的退休建築工,即現年67歲的黃國華。
黃國華本身從末接觸過這種人力搬家或移動房子的工作,他也是經過一番摸索和構思,才決定在屋子下方的柱子四周架上木條,再使用圓形鐵管的滾動原理,對房子進行人力移動。
黃國華利用了5天的時間,和數位馬來工匠完成有關架設,總執行工匠是61歲的仄依布拉欣。“我也是第一次接觸,以前從來也沒有學習過這些技術,即然要移動,唯有想辦法咯。”
葉興再:高腳屋經歷2次“遷移”
説到這間擁有百年曆史的傳統高腳屋,不得不提起葉氏家族的大家長,已故葉英明老先生。他是吉蘭丹土生華裔文物館主席葉興再的祖父。
這間百年老屋是1920年建成,是葉英明的舊居。之後由葉興再的父親,已故葉文央老先生繼承。
葉興再是3年前知悉丹土生華裔協會正在尋找地方興建文物館,於是與父親葉文央商量,得到父親的同意,捐獻這座高腳屋給丹土生華裔協會,作為永久文物館。
這間高腳屋經歷了2次“遷移”,第一次是從逾300公尺外搬動至現址,而這一次,只進行了6公尺的挪位。“房子第一次遷移是在80年代,當時也是號召村民一起抬動高腳屋,大概移動了300多公尺,當時借用人力方式完成。”
葉興再受詢時説,這間房子在經過第一次搬遷後,就不曾移動,由於要發展成為文物館,所以進行了詳細的土地測量。未料測量後發現,老房子離地界很近,屋頂則越過了隔鄰的土地範圍,為了長遠打算,因此展開了這一次的短距移位。
該協會分別於2個週末,先後花了一天半的時間,號召了百名村民,齊心合力地把文物館建築進行移位。
黃崇鋭:受泰國民間文化影響
這次百年老房的搬動過程,也獲得吉蘭丹華人文化及歷史協會會長黃崇鋭到場瞭解情況。
黃崇鋭認為,土生華人的這種傳統搬家文化,或多或少是受到泰國民間文化的一種影響。因為丹土生華人受泰國人的影響,比馬來人多,而第一代華人到來丹州,娶的多數是泰國女子,又或者入贅。
不過,這種文化實際源自那裏,他則表示無從考究。黃崇鋭也是生平第一次目睹傳統華裔房子進行人力搬遷,這是值得記錄和見證的。
葉亞紀(28歲):人生難得一次經歷
“很榮幸能夠參與這歷史性的的一刻,我想,這可能是我這一生人難得一次的經歷了。這項活動很有意義,能夠參與其中,我有一股莫名的成就感。”
李勇璁(23歲):更瞭解土生華裔文化
“我也是第一次參與人力搬屋活動,真的還蠻吃力的。不過,我很高興自己有幸參與這種傳統活動,以對土生華裔文化有進一步的瞭解。
(2017-10-16)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
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
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
露水凝結成霜。
丁酉年
九月初四
整合:新華每日電訊
今日霜降。
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氣肅而凝,露結為霜。
陰始凝,天氣漸冷,霜出現。
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節氣
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
“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1
霜降三候
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
一候豺乃祭獸;
二候草木黃落;
三候蟄蟲鹹俯。
2
霜降詩詞
《楓橋夜泊》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出郭》
[唐代]杜甫
霜露晚悽悽,高天逐望低。
遠煙鹽井上,斜景雪峯西。
故國猶兵馬,他鄉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還與舊烏啼。
《秋山寄陳讜言》
[唐代]王昌齡
巖間寒事早,眾山木已黃。
北風何蕭蕭,茲夕露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時慨慷。
黃蟲初悲鳴,玄鳥去我梁。
獨卧時易晚,離羣情更傷。
思君若不及,鴻雁今南翔。
《寒夜》
[唐代]孟浩然
閨夕綺窗閉,佳人罷縫衣。
理琴開寶匣,就枕卧重幃。
夜久燈花落,薰籠香氣微。
錦衾重自暖,遮莫曉霜飛。
《霜月》
[唐代]李商隱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山行》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3
霜降習俗
賞菊花
霜降時節,正是菊花盛開之際。
此時,民間會舉行菊花會,
以表達對菊花的喜愛和崇敬。
吃柿子
俗話説:“霜降吃燈柿,不會流鼻涕。”
此時,在南方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
進補
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説法。
霜降時節,人們認為先“補重陽”後“補霜降”,
而且“秋補”比“冬補”更要緊。
4
霜降養生
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
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
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
“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
華北地區流傳着霜降吃蘿蔔的習俗。
芋頭也是人們常選擇在霜降食用的食物。
栗子、柿子、花生、杏仁、山藥,
以及百合、白果、羊肉等
生津潤燥、補氣養心的食物,
也是霜降之後適宜進食的食物。
每到霜降時節,閩南地區的鴨子會出現脱銷。
霜降時節,漸入冬寒,人體關節部位最怕受涼,容易出現腰腿痛等疾病。此時穿衣不宜露膝,同時要注意護足,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襪,以免足部受涼。
霜降前後,皮膚的新陳代謝水平開始下調,汗腺分泌減少,使皮膚水分含量下降。因此,霜降時節護好皮膚,就顯得尤為重要。
相關新聞
今天13時27分,我們將迎來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
所謂“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最近,你是否感受到來自冬天的“友好”問候?你是否聽到秋褲在向你“召喚”?
近日,我國北方多地遭遇明顯降温,刷新了今年立秋以來的最高温新低,寒意十足。西南地區陰雨連續,雖雨勢不強,但陰沉天氣對秋收秋種、交通仍產生了不利影響。
冷空氣東移南下 多地氣温大跳水
日前,受冷空氣影響,內蒙古、青海、黑龍江等多地率先出現明顯降温。哈爾濱21日氣温僅有4.4℃,刷新今年立秋以來最高氣温新低,寒意十足。
隨着冷空氣東移南下,北方大部地區氣温將先後走低,最高氣温紛紛跌破2字頭。中央氣象台預計,未來東北、華北、黃淮等地將有2-6℃降温。黃淮、江淮等地將接過降温接力棒,氣温降幅可達6℃。
此外,冷空氣將對華南、江南一帶早晚氣温產生影響,多地最低氣温將陸續刷新今年立秋後氣温新低。氣象專家提醒,未來幾天北方氣温大幅下跌,華南、江南晝夜温差大,早晚較涼,公眾需注意添衣保暖,防止着涼感冒。
西南陰雨持續 局地有大到暴雨
近日,我國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但強度普遍較弱,以小雨為主。雖然雨勢不強,但天空陰沉陰雨頻頻,對秋收秋種、交通仍產生了不利影響。
中央氣象台預計,未來24小時,四川盆地、川西高原、雲南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陣雨,其中,雲南西南部、西藏東南部局地有大雨或暴雨;青海、西藏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
西南一帶雨勢雖有所減弱,但陰雨天氣仍將持續。氣象專家提醒,西南一帶雨水頻繁,對秋收、秋種產生不利影響,需提前做好防禦、防雨措施。
“霜降”來襲,這些知識要知道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而逐漸蕭瑟。
秋冬交替的保健要點是什麼?哪些飲食適宜多食?今天,我們為您送上一份“霜降保健説明書”。
保健:護好身體三個部位
在天地冷凝結霜、草木黃落、蟄蟲始眠之時,保健要從三方面做起:
護膝暖足
霜降時節,漸入冬寒,人體關節部位最怕受涼,容易出現腰腿痛等疾病,因此需要開始加強保暖。此時穿衣不宜露膝,同時要注意護足。愛美的女士尤其要注意腳踝保暖,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襪,以免足部受涼。
護養脾胃
霜降時天氣明顯轉涼,對胃腸道有一定刺激,機體代謝增強,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多,是消化道潰瘍的高發期。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並注意適當吃一些養胃的食物,如板栗、花生等。
護膚保濕
霜降前後,皮膚的新陳代謝水平開始下調,汗腺分泌減少,使皮膚水分含量下降;加上氣候乾燥、多風少雨,會導致角質層的保水能力下降,容易出現皮膚乾燥、過敏、瘙癢等不適。因此,霜降時節護好皮膚,就顯得尤為重要。
飲食:最適宜“平補”
俗語説:“補冬不如補霜降。”可見秋補的重要性。秋季偏燥,易犯咳嗽,也是慢性支氣管炎容易復發或加重的時期,應多吃一些有潤肺作用的水果和蔬菜。
(1) 梨: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和冰糖、貝母燉服。
(2) 蘋果:有生津潤肺、消食止渴的作用。
(3) 洋葱:有清熱化痰、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
(4) 薺菜:温胃散寒,適宜患急慢性氣管炎,胸膈瞞悶的人。
(5) 冬瓜:能利水、消痰、清熱、解毒,治水氣浮腫喘滿。
(6) 蘿蔔:能固腎補肺,止咳平喘。
霜降開始,草木、蟄蟲只好休眠閉藏,夢想着下一個無霜期。但不論晴雨,無關寒暑,快樂是最好的天氣。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一介匹夫”:好
網友“ylr”:♡
網友“可憐即可笑”:,,,
網友“lp79430”:學習了
網友“菜小樹”:不錯
網友“宜昌用户66xxxx658”:開始冷了,注意添加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