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熱”起來
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中物聯冷鏈委 中商產業研究院 艾媒諮詢
核心閲讀
冷鏈物流是運輸生鮮果蔬的重要基礎設施,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啓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近年來,隨着生鮮電商、蔬果宅配等新經濟模式興起,冷鏈物流迎來了黃金機遇期。冷鏈物流有哪些新形式?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
只需輕輕一點手機,水果蔬菜、肉禽蛋品、海鮮水產等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生鮮產品就能第一時間送到家門口。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人們網購需求增多,生鮮產品配送量加大。無論是包裝、倉儲、運輸,還是最後一公里的配送環節,哪一部分缺少冷鏈物流,都會影響產品品質。2020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有望達4698億元。冷鏈物流如何保證從田間到餐桌的新鮮?
氣調保鮮
高氮低氧讓鮮杏“冬眠”,保鮮期從7天延長至25天
初夏,杏園內,顆顆杏子已掛滿枝頭,風中傳來香甜的氣息。
這裏是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是新疆10個尚未摘帽的貧困縣之一,貧困程度深,脱貧任務艱鉅。這裏有着400多年的杏樹種植歷史,幾乎家家户户都有杏樹。然而保鮮期短、運距長的問題一直是英吉沙鮮杏“走出去”的攔路虎。
如何打通鮮杏出疆路?氣調保鮮技術成為一種選擇,通過調節氣體比例,實現貯藏保鮮。
2018年,新疆果業集團與英吉沙縣合作,開始建立鮮杏生產、包裝、銷售標準化管理體系。2019年,新疆果業集團在英吉沙建設了1條自動機器分揀生產線、9條充氮包裝線。在生產線上自動分揀之後,鮮杏被放入蛋託式包裝盒內充入氮氣封裝。在高氮低氧的包裝盒中,鮮杏開始代謝緩慢的“冬眠”,保鮮期從7天延長至25天。再以冰袋、吸水棉和防震棉保護,杏果經過長距離運輸之後,依然能保證新鮮品質。
新疆果業大唐絲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楊永翔介紹,一種搭載綜合保鮮技術、智能網聯技術、雲平台管理技術的新型智慧多功能冷藏車“智鮮倉”也在助力新疆水果走出去。2019年7月,這款新型冷藏車已成功將30噸英吉沙縣鮮杏運到北京銷售。
“我們的杏子如今不愁賣了。去年,我家靠杏子掙了將近兩萬元。”站在自家的杏園內,杏農吾布力信心滿滿。
冷鏈專列
在6500公里以上的長距離生鮮運輸上,有明顯成本優勢
在內蒙古滿洲里口岸,一車車果蔬正在快速通關,它們將經俄羅斯後貝加爾斯克轉運至莫斯科等地,同時,大量的肉、奶製品、冰激凌等食品,又隨返程列車進口至中國,形成“雙向運輸”通道。
每年有超過30萬噸的國內果蔬經由滿洲里口岸出口到俄羅斯,由於鐵路冷鏈運輸成本不斷下降,不少果蔬出口商開始嘗試通過鐵路集裝箱將果蔬出口至俄羅斯。
“疫情防控期間,從哈爾濱運到莫斯科,同等數量的貨物公路比鐵路貴1/4以上。”黑龍江龍運集團哈爾濱俄運通科貿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爽介紹,鐵路冷鏈集裝箱在6500公里以上的長距離果蔬生鮮運輸上,有着比較明顯的成本優勢。
此外,鐵路運輸還有不受天氣影響、安全快捷、運輸能力強等優點。“前些年由於技術尚不成熟,成本較高,幾乎沒人選擇鐵路運送果蔬。”張爽説,“現在不同了,隨着冷鏈運輸技術的進步和完善,果蔬經過十二三天的運輸依舊能夠新鮮如初,運輸價格也不貴。”
據張爽介紹,俄運通公司的“龍海號”鐵路冷鏈運輸集裝箱是符合國際聯運標準的新造40尺油電一體冷藏箱,可根據不同果蔬生鮮的運輸需求,進行温度、濕度自我管理和遠程調節,並且配備全球定位導航和新風系統,“客户可以通過俄運通公司的監控平台全程知曉貨物狀態,冷鏈運輸全程實現數字可視化、遠程可控化。”張爽説。
“鐵路運輸果蔬具有運量大、價格低、速度快等諸多優勢,探索鐵路冷鏈運輸果蔬是一次有益的嘗試,為疫情防控中果蔬出口注入了很大動力,海關給予充分的支持和幫助。”滿洲里車站海關副關長吳慶巖表示,滿洲里海關主動優化業務流程,為果蔬出口申報提速,實現果蔬出口申報“零延時”。
據統計,自4月2日首列果蔬班列開通以來,經滿洲里鐵路口岸運輸出境的果蔬已累計發運百餘個集裝箱,運送出口果蔬4794噸,品種多達30餘種。
智能倉儲
倉儲管理系統自動調節温度,手持終端可遠程調控
“2號庫已到貨一車,請求卸車。”隨着一聲汽笛響起,一輛大型製冷運輸車在海韻冷鏈倉儲有限公司大型冷庫前穩穩停下,運行部經理王愨隔着對講機向班組下達了指令。在福建省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招銀冷鏈物流園裏,像這樣的大型轉運車,每天要來來往往20多趟。
1台全自動叉車,4名班組工人,30噸冷凍新鮮薯條,零下18攝氏度恆温倉儲……一整套高效率、嚴規範的卸車流程,在不到兩個小時內完成,這些薯條,將在偌大的冷庫裏度過為期3天到2周不等的“等待期”,隨時準備被再次轉運到閩西南地區的食品深加工公司,成為市民所熟知的油炸薯條,圓滿完成這一次的“冷鏈之旅”。
“簡單來説,我們就是個‘大冰箱’,企業將需要冷藏的貨品寄存在我們這兒,倉儲並保證安全就是我們的職責。”海韻冷鏈倉儲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照介紹説。3.8億元的投資規模、500餘噸的日吞吐量、4萬噸的總設計倉儲量、40萬噸的年轉運量,這家物流園滿足着廈門灣區數十家進出口外貿公司的冷鏈倉儲需要。
“202冷藏間,平均温度零下18.3攝氏度,設定温度零下22攝氏度,正常。”王愨緊盯着公司智能化倉儲信息頁面,30噸新鮮薯條入倉,讓冷藏間温度上浮了1攝氏度多,但隨着智能化倉儲管理系統的自動調節,製冷機重新啓動,倉內温度迅速恢復至零下18攝氏度。
“我們採用了二氧化碳和氨復疊製冷系統,在保證製冷效果的同時,大幅降低氨的使用量。另外,園區採用業界先進的智能化倉儲管理系統,手持終端就能輕鬆掌握車輛調度、温度濕度調節、預冷合格率等情況。效率高,生產也更安全,還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海韻冷鏈倉儲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勁飛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