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的兒子快滿3歲了,在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小南就告訴自己,以後絕對不打孩子,有什麼事情都要講道理,之後她也一直貫徹這條準則,但小南很快就發現根本不管用,每次自己心平氣和講道理,孩子聽的時候連連點頭,但轉個身就忘了,該犯的錯一樣不落,氣急敗壞的小南採取了打罵的方式。
第一次用掃把打了孩子之後,效果立竿見影,但很快壞毛病又來了,講道理不管用,打罵自然就少不了。有一天,孩子又犯了錯誤,小南正準備發火,孩子竟默不作聲將掃把遞了過來……那一瞬間,小南突然打了一個寒顫。
“孩子不聽話,多半是打得太少了”,不少父母將這句話奉為真理,但很快他們就會發現,打罵孩子,“用久了就沒效果了”,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在經歷打罵時,肯定會產生恐懼的心理,與此同時,還有厭惡和憎恨產生,恐懼使他們暫時屈服,而厭惡與憎恨會讓他們叛逆,從而在私底下做出違背父母意願的行為,孩子可能會在心裏想,“你叫我聽話,我偏不,誰讓你打我?”久而久之就不再管用了。
所以,孩子在被父母評為打罵教育後沒有糾正,表現出了“鬥如不鬥”的表現。其實,這是“求救信號”派來的孩子,警告家長不要繼續打罵,這是無效的!然而,許多認為孩子“不打不行”的家長髮現自己的打罵毫無用處時,也不會反省。相反,他們選擇“打得更狠,罵得更兇”,陷入“無效——打罵更狠”的怪圈。 教育孩子是一件特別考驗父母智商與情商的事情,沒有誰生下來就會做一個好父母,當父母選擇打孩子的時候,其實父母已經被孩子打敗了,已經束手無策了,難怪人們常常説,智慧的父母,常常視“打罵”為惡犬,唯恐避之而不及…… 【“育兒台”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