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不和父母親近是因為愛是危險的

又有一個月沒有見到兒子了,昨天視頻連線時候聽他的聲音有些低沉而且不情願。

媳婦説他這一段學習不怎麼上心,各類運動項目倒是挺上癮,言語中頗多焦慮,而且交流中不時有小傢伙稚嫩質疑聲,似乎掩蓋問題,突出亮點給我。作為長期在外工作“”一族的我,對此有些無奈,又一次沉思。

孩子教育從來都不是家庭任何一方單獨的事情,因為男女角色分工不同,就算各類原因導致單親照顧的家庭,也只有代位補償的校正才能事實上不會對孩子的教育有影響。

為什麼會這樣呢?實際上孩子眼中,家庭就是外在社會大環境的縮影,父母就是社會的基本元素,男和女,而彼此之間的交流方式,就是幼小心靈中如何與外界相處鍛鍊及思考的示範。

現在很多家庭雖然雙親都有,但是工作原因等實際總是一個人守着孩子,另外一個往往聞其聲而難得見面。

比如我這樣的情況,很少回家見到孩子,也極少陪孩子玩,一家人團聚一起。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除了生產前後我日夜守護在旁邊,後來又回到工作當中,卻發現從孩子四五個月開始明顯不和我一起玩。

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孩子們不願意和我一起玩。孩子暫時不願意和父親親近,這可能是孩子的一種保護心理。每個孩子一開始都不會拒絕父親。也許是因為他沒在一起待太久。他以前想吻他父親,擁抱他,和他一起玩,但他不明白。這時,孩子會很傷心的。他怎麼能克服這種悲傷?他會想出一個主意:我可能不需要我父親,他也不那麼重要。這樣的想法可以減輕他的悲痛。

所以,當父親想重新和孩子親近時,孩子不會那麼快接受,他會先用拒絕來保護自己。孩子會想:如果我特別地需要你,但是萬一你又像以前那樣離開我,不理我怎麼辦?

甚至我覺得,孩子的快速接納其實是把他自己暴露在一種風險之中了。 派克曾經説:愛,是一種風險。這一點可以普世到任何種愛的付出中,而孩子的愛更為純粹,也往往更保守。

所以,作為家長來説,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時間,儘量回家看看吧,最好是放掉該放棄的,迴歸家庭,畢竟我們大部分人所奮鬥的目標就是我們自己的家庭能生活幸福。

殘缺可以有快樂感,但絕對不是美滿的基礎。我做好了迴歸家庭的準備,找一個家庭各位都滿意的地方,安營紮寨,一家人守在一起,從美滿基礎開始享受生活,見證孩子成長。

各位,你們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02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們不和父母親近是因為愛是危險的 - 楠木軒